APP下载

西藏林芝桃缩叶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0-10-12黄鹏程杨文渊谢红江李艳锋

四川农业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叶林芝喷药

黄鹏程,杨文渊,陶 炼,谢红江*,李艳锋

(1.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西藏 拉萨 850032;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3.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00)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平均海拔3100m,由于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生物类型多样,野生光核桃树是林芝的一大特色,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片野生桃花盛开时节,与洁白雪山连为一片,尤为壮观,因而林芝地区被誉为“西藏江南”。近年来,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当地农牧业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以桃树为主的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林芝桃树栽培区,桃缩叶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形成卷叶,亦病亦虫的形态,严重时造成叶片大量早期脱落,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品质和效益,而且翌年桃树长新叶和产量都受到影响。为了有效防治桃缩叶病的发生为害,提高桃产业效益,本文从病原菌、发病特征、危害症状、发病规律等方面揭示桃树缩叶病发生流行规律和为害特点,结合笔者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总结了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为西藏林芝地区桃缩叶病防治提供参考。

1 西藏林芝桃缩叶病的发生调查

2018~2019年,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区、米林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等桃主产区县选择具代表性果园3个进行桃缩叶病调查发现:桃缩叶病普遍发生,不同区域发病程度相差较大,在降雨量丰富的波密、米林地区发病较重。在所调查的桃园中,防治好的一般病叶率在10%以下,但严重的桃园超过50%,不仅造成大量叶片皱缩,严重者造成果实不能正常生长而萎蔫脱落。缩叶病在以上区域每年都会发生,没有进行系统防治,多以化学防治为主,一般在桃芽萌动到花苞露红3~5mm时施药防治。该病害的发生与海拔、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素和树龄、生境密切相关。林芝地区早春气温偏低,若花苞露红至开花期遇到阴雨天气,气温回升慢,再加上农户用老方法防治,会造成当年缩叶病大发生。

表1 不同区域桃缩叶病发生情况

2 发病特征及规律

2.1 病原菌

缩叶病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deformans(Berk.)Tul.]属于子囊菌亚门,病菌有性阶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可在子囊内或子囊外芽殖,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卵圆形,分为薄壁与厚壁两种,前者能直接再芽殖,而后者能抵抗不良环境,可休眠。

2.2 发病特征

主要为害桃树幼嫩部位,以叶片为主,严重时也能侵染新梢、花和果实。春季幼叶刚抽出就表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展叶后皱缩程度加剧,叶面凹凸不平,先长出的叶片受害较严重,长出迟的叶片则发病较轻。发病叶片肥大,变厚、变脆,叶片发黄、发红,发病叶片表面有灰色霉层,失去光合作用,最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新梢受害时变成灰绿色或黄绿色,节间缩短且略为粗肿、叶片簇生,严重时病梢扭曲、逐渐向下枯死。花和幼果受害后多数脱落,不易觉察。未脱落的病果发育不均,有块状隆起斑,后期病果畸形,果面龟裂,有疮疤,易早期脱落。病害流行年份引起春梢叶片大量早落,削弱树势,不仅影响当年产量,对第二年的产量也有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

2.3 发病规律

桃缩叶病是由真菌中的外子囊菌引起,是春季常见的一种病害。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外表或芽鳞间隙中越冬。缩叶病一年只有1次侵染,无再次侵染。春季桃树萌芽期气温低,桃缩叶病常严重发生。一般气温在10~16℃时,如遇适宜的温湿环境,则病菌孢子萌发,桃芽易受病菌侵染,展叶后病菌仍可侵入叶片为害,而气温在21℃以上时发病较少,因此桃缩叶病的发生为害与早春的气候关系极为密切。林芝地区属于低纬高海拔区,且气候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比较大,早春气温普遍偏低,且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所以在4~5月发病最盛,6月份气温上升,病害逐渐中止,若早春温暖干旱,发病就轻。一般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针对西藏林芝桃园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结合桃树物候特点和缩叶病的发生规律,按需、适时、精准地喷药防治,压低果园内的侵染菌原量,实现桃缩叶病的可持续控制。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是一种传统的防治技术,既经济又实惠,是有机、无公害果品生产的必要手段。

3.1.1 选择抗病品种 新建桃园时,提倡栽培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对于进入结果期的桃园,要做好土肥水管理和细致的整形修剪工作,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树势生长,增强树体的抗病性。

3.1.2 加强冬季清园 彻底清除地面落叶、落果、杂草,结合修剪将病虫枝、僵果、粗翘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将冬剪时剪下的枝条及时清出果园。

3.1.3 合理肥水管理 在桃树果实采收后,及时秋施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要充分腐熟,加入适量的N、P、K复合肥,缺钙、缺锌、缺铁的可以在施基肥时适量施入,也可在生长季节结合灌水喷药喷施。生长期结合桃树需肥特点进行追肥,前期以N为主,中后期要注意控N,适当增施P、K肥,并补充微量元素,在施肥过程中尤其注意不要偏施N肥,否则容易导致桃体旺长、郁闭,加重病害。合理肥水管理,可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3.1.4 适时夏季修剪 桃树生长期要及时进行夏季修剪,使树冠内通风透光,可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合理进行疏花疏果,保持负载量适中;合理进行修剪,保持中庸健壮的树势,提高桃树抗病抗虫能力。

3.1.5 果园种草 果园行间种植三叶草、紫花苜蓿等牧草,可为草蛉、瓢虫等提供好的栖息、繁殖、越冬场所,一方面增加果园生物多样性,维持果园生态平衡;二方面可以培养天敌,对害虫控制作用明显,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三方面是牧草还可喂养牲畜,粪便还园,增加收入的同时实现果草畜循环种养,减少污染,保护产地生态环境。

3.1.6 及时剪除病叶、病枝 在少数枝叶发病集中时,摘除病枝病叶后烧毁,然后再喷药防治,减少病原。若桃树缩叶病发生严重时,对皱缩严重的病叶,先全部进行摘除,带出果园,进行焚烧,然后对皱缩不严重的病叶和好叶,进行喷药。药品可选用大生500倍液+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每隔7~10d喷1次,喷2~3次,即可控制桃缩叶病的发生。

3.2 化学防治

3.2.1 3月下旬至4月中旬 花芽露红而未展开前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园喷施1次2°~3°Be石硫合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0%碱式硫酸铜胶悬剂200~300倍液,消灭树上越冬病菌的效果很好。

3.2.2 5月上旬至6月中旬 桃树生长季节的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即展叶后至高温干旱天气到来之前,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进行喷施。最好在雨后喷药防治。

3.2.3 休眠期 冬剪完成后及翌年桃萌动露红前,全园喷洒波美3°~5°石硫合剂,铲除越冬病原物。

3.3 加强预测预报

选择有代表性的果园设置观测点,及时预测预报和掌握病虫消长动态,为准确、及时防治病虫害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病叶林芝喷药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国航北京—林芝直飞复航
鲸鱼在发芽
西藏林芝所有县区有望今年脱贫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林芝抵达香巴拉
腊叶
腊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