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两广二号亲本F1代的影响
2020-10-12兰艳妮李枫烨黄扬玉莫炳巧谭福洋陈枝叶建蔚韦红群浦月霞
兰艳妮,李枫烨,黄扬玉,莫炳巧,谭福洋,陈枝,叶建蔚,韦红群,浦月霞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南宁市530007)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柑橘、香蕉、甘蔗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多采用机械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约劳动力成本。农药中的有害成分在空气中弥漫,可随风飘移至3~4公里外,使周边桑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的家蚕中毒现象屡见不鲜[1-4]。随着国家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和农药研发技术的进步,不断推广对人畜安全的绿色环保、环境友好型农药。吡丙醚是一种昆虫保幼激素类几丁质合成抑制剂[5],对抑制同翅目、缨翅目、双翅目、鳞翅目等害虫的化蛹和羽化有良好效果,具有高效、用量少、药效长、对作物安全、对鱼类及哺乳动物低毒等特点[6-7],目前广泛用于蔬菜及水果的虫害防治。蚕种繁育过程发现:同为鳞翅目昆虫的家蚕,1~4龄家蚕食下微量吡丙醚农药污染的桑叶,发育和龄期经过基本正常,不易判定为中毒;5龄期食下微量吡丙醚农药污染的桑叶,因污染程度不同而表现中毒程度不同,轻者推迟1~2 d后能吐丝结茧,但化蛹推迟,复眼着色较晚,蛹期延长,交配性能差,产卵量少,不产卵蛾多,不良卵多;重者五龄期延长至9~12 d,少量吐丝结薄皮茧或不能吐丝结茧,更有蚕体变软逐渐死亡。
家蚕吡丙醚农药中毒严重影响蚕业生产,威胁蚕种繁育及蚕品种选育,导致无种可养,品种资源灭绝的严重后果。本次试验选取受吡丙醚农药中毒后能化蛹羽化的蚕蛾自交制种,将F1代蚕种催青饲养,记录蚕期发育经过,调查饲育成绩、茧质成绩及卵质成绩,与同期饲养的原原种作对比分析,以期为蚕种繁育、品种保存及品种选育等出现此类中毒时能否继续制种留种提供理论依据,为繁育应急备用蚕种和抢救家蚕品种资源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受吡丙醚农药中毒的两广二号亲本芙蓉、932、湘晖、7532自交所留蚕种,2019年春制秋用芙蓉、932、7532、湘晖的原原种,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原种繁育科提供,桑叶由石埠基地提供。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19年8月,广西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
1.3 试验方法
某桑园周边水果种植基地喷洒农药,导致所饲养批次的家蚕大量不吐丝结茧。经送广电计量检测(南宁)有限公司检测,该桑园叶子中吡丙醚含量在0.000 02~0.000 1 mg/kg之间。本试验采回该地块的桑叶饲养芙蓉、932、湘晖、7532亲本,选取能结茧化蛹并羽化的蚕蛾进行品种内自交并产卵获得F1代蚕种,于2019年8月出库催青。因蚕种单蛾产卵量少,不良卵多,产附差,孵化率低,试验对每个品种采用混区收蚁,饲育至4龄起蚕后数蚕定头数,每区400头,重复3区。对照:同时收蚁2019年春制秋用芙蓉、932、湘晖、7532原原种作为对照,饲育至4龄起蚕后数蚕定头数,每区400头,重复3区。催青、饲育、种茧保护、制种、蚕种保护等各项操作及环境温湿度调控全程按照良种繁育规程操作。饲养过程中记录蚕期发育经过、弱小蚕数、病蚕数,上蔟采茧记录蔟中减蚕数,采茧后调查死笼情况和茧质成绩,制种后保护蚕种至固有色后调查产卵数和不良卵数,冷藏到期后浸酸、催青、孵化,调查孵化率。比较试验的和对照的发育经过、饲育成绩、茧质成绩、卵质成绩的差异。试验数据用Excel 2010计算和6SQ统计插件for Excel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1.4 调查项目及计算公式
蚕期发育经过:收蚁至盛上蔟间的日差。虫蛹统一生命率(%)=幼虫生命率×(1-死笼率)×100;幼虫生命率(%)=(收茧颗数/饲育头数)×100;病蚕率(%)=(病蚕数/饲育头数)×100;蔟中减蚕率(%)=(蔟中减蚕头数/饲育头数)×100;迟眠率%=迟眠头数/(迟眠头数+饲育头数)×100;死笼率(%)=(死笼数/收茧颗粒)×100;全茧量/g=(25粒雌茧全茧量+25粒雄茧全茧量)/50;茧层量/g=(25粒雌茧茧层量+25粒雄茧茧层量)/50;茧层率(%)=(茧层量/全茧量)×100;不良卵率(%)=(不良卵数/总卵数)×100;孵化率(%)=(孵化卵数/总卵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蚕期发育经过
试验中,吡丙醚微量中毒的F1代蚕期发育经过与对照差异不大,如图1所示。芙蓉、932、湘晖3个品种的处理比对照的蚕期经过时间稍长,但不超过半天,差异不大。7532处理和对照蚕期发育经过基本一致。吡丙醚微量中毒的F1代,蚁蚕体质稍弱,但经过精心饲养,喂饲安全桑叶,蚕体发育趋于一致,熟蚕时间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别。
2.2 体质成绩
由表1可以看出,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对芙蓉、932、湘晖、7532 4个品种的F1代饲育成绩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对7532 F1代的影响最小,虫蛹率、幼虫生命率、病蚕率、蔟中减蚕率、迟眠率和死笼率,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对932 F1代的影响只有蔟中减蚕率一个指标有显著差异。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对芙蓉F1代的影响有蔟中减蚕率上升,幼虫生命率、死笼率下降,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对湘晖的F1代影响最大,表现为虫蛹率下降约10%,幼虫生命率下降约6%,病蚕率上升4%,死笼率增加1倍多,这4个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从表1还可以看出,4个品种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迟眠率都极低,都无显著差异,这与图1调查的蚕期发育一致相吻合。
表1 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 F1代体质成绩的影响%
2.3 茧质成绩
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对F1代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影响,如表2所示。芙蓉、湘晖、7532三个品种的茧质成绩指标,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对932 F1代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有影响,分别下降了0.18 g和0.033 g,与对照差异显著。
表2 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 F1代茧质成绩的影响
2.4 卵质成绩
从表3可以看出,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对F1代制种产卵的卵质成绩无影响,不良卵率、孵化率在对照的上下浮动,经方差分析,都无显著差异。
表3 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 F1代卵质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芙蓉、932、湘晖、7532 4个品种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后,将能结茧化蛹并羽化的蚕蛾制种产卵,孵化后饲养,发现各品种蚕期发育与对照基本同步,能结茧、化蛹并制种,但不同品种的各项成绩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1)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F1代体质成绩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是:湘晖>芙蓉>932>7532。体质指标差异性较小的品种为7532和932,说明7532和932体质强健,即使上一代受微量农药污染,只要能制种,对下一代蚕的强健性指标影响较小。在本次试验中,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芙蓉、湘晖这两个品种F1代体质成绩中的多个指标有影响,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说明芙蓉、湘晖这两个品种对农药敏感,可持续影响到下一代,也与生产实践中观察到的湘晖和芙蓉对农药较敏感,如果同一批次有中毒情况发生,湘晖和芙蓉中毒蚕数量多且较为严重等现象一致。
(2)吡丙醚微量中毒的芙蓉、湘晖、7532这3个品种的F1代茧质成绩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蚕期表现较好的932的全茧量和茧层量有明显的下降。根据生产实践经验,932对吡丙醚农药的敏感度是最低的,即使微量中毒,大部分还能吐丝结茧,部分推迟半天也能正常结茧,为何对下一代的全茧量和茧层量影响较大,有待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3)吡丙醚微量中毒的两广二号4个亲本F1代所制蚕种的卵质成绩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吡丙醚微量中毒的芙蓉、932、湘晖、7532亲本对卵质的影响不大,经过F1代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3.2 讨论
本试验中芙蓉、932、湘晖、7532 4个品种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F1代各品种均能孵化饲养、并结茧、化蛹直至制种,可用于指导蚕种繁育、品种选育等受此类农药微量污染时繁育少量备用种,达到安全抢救家蚕品种资源的目的。但是,芙蓉、932、湘晖、7532 4个品种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后,F1代的体质成绩、茧质成绩的一些指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大批量蚕种繁育时发现吡丙醚中毒,即使部分能结茧化蛹,也应及时整批淘汰,不再制种,与家蚕良种繁育规程相一致。
吡丙醚在桑叶上的残效期超过47 d,家蚕五龄前期受低浓度吡丙醚农药微量中毒,虽有推迟但仍有部分可结茧,中毒越晚,结茧率越低[8]。生产上一旦发现家蚕此类农药微量中毒,且蚕期在五龄以前的,应及时更换新鲜桑叶,争取部分甚至全部能结茧,尽可能降低损失。吡丙醚在桑叶上的残效期长,受过污染的桑园在采叶试喂后,确保家蚕能正常吐丝结茧再大面积用叶。
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蚕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经济损失惨重,因此建设蚕业基地要远离规模化柑橘种植基地、“三高”甘蔗种植基地等频繁使用无人机、风送式雾炮车喷药的区域。积极与周边种植户沟通协商,推荐使用非吡丙醚类替代农药。桑园周边是零散水果种植户的,要求喷农药选择无风时作业,不使用大动力喷药机喷药,喷药前通知养蚕户,在桑园周边牵拉薄膜设立屏障隔离,尽可能缩小农药中毒的影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