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信时代

2020-10-10得一

名作欣赏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信名家栏目

得一

在邮箱、QQ、微信等新式通讯工具完全主导我们日常社交的时代,书信这一古老的通讯方式已经成为今日大学生眼中的“古董”,成为大部分有过“写信”经历者的美好记忆。这些年,编辑部偶尔还会收到一些老读者(大多为老年读者,不会使用网络通讯工具)的来信,来信内容有投稿,也有和作者商榷的。去年,有一位老先生看到蔣寅老师的文章后,写来与蒋老师的商榷信。我把信拍照发给蒋老师,蒋老师那几天就发来回应文章,之后我把老先生的商榷信(照片)和蒋老师的回应文章一起发在微信公号上,这成为我们近年编刊过程中的一个特殊“事件”。

“写信”已成为历史,但名家书信的出版却成为近年出版界的一个热点,这些近现代文化名家的书信以手稿或文字的形式出版后,也比较受读者欢迎。对此,我有个说法,就是我们已经从“写信时代”进入“读信时代”。如果您每期跟踪阅读我们杂志,可能已发现,第七期和本期我们有了一个新栏目——“‘读信时代”。栏目的想法起源于这几年对书信出版、书信研究以及书信阅读的一个大概观察。在名家的传记(包括自传)、日记、回忆录(包括别人的追忆)之外,书信因其私密性、日常化等特点,成为大众读者“窥探”名家生活、情感、交游世界的一手文本,成为研究者介入名家研究的一个特殊角度。我们也有几位作者不定期会投来关于文化名家书信的稿件,名家的信件经过研究者的考证或解读,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认知。当我想把这样的文章以栏目而非“散稿”的形式长期延续下去时,编辑部同仁也一致认同这个计划,于是从去年年末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向一些作者约稿,也主动去挖掘一些能在书信上“做文章”的作者。

目前刊出的书信文章,还主要集中在以书信为“材料”来研究人物这一层面,而在栏目设想中,我们还想突破“材料”“史料”,让作者把书信作为一种“文体”来读、来研究、来解读、来鉴赏,因为书信作为一种表达交流“文本”,它里面同样有作者的行文风格、思想情感、文化关怀等其他“文体”里也有的文化元素。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读信时代”栏目,激发读者去读信,让渐行渐远的“书信”以另一种方式生存下来,成为我们阅读生活中的一个选项。

行文至此,想起本期作者之一、苏州大学教授季进老师。季老师近年来整理出版了夏志清先生和其兄长夏济安先生的书信集(三卷本)。我今年也想到约季老师写写夏氏兄弟的书信,但一直没主动去联络。有一天,玲玲主编说季老师投来一篇评论稿,我就把书信约稿想法告诉她,原来她也有此想法,已同季老师沟通,季老师答应了。作为全面接触夏氏兄弟书信的人,季老师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

猜你喜欢

书信名家栏目
名家与楚雄
名家题词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失窃的书信
Baa, Baa, Black Sheep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名家推荐:2018暑假阅读书单(下)
名家寄语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