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处见精神

2020-10-10张德明

名作欣赏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诗梦想老师

张德明

诗评家吕进先生是一个充满人文操守和人格魅力的学术前贤、一个为人尊重和敬爱的长者,他的为人、为学、为诗、为文都是一体化的。在这篇小文里,我希望通过对自我亲身经历的追溯,并借助对吕进先生散文与诗歌的剖析和评述,将先生山高水长般的人品、文品与诗品综合地展示出来。

我曾经是中国新诗所的一员,也有幸成了吕进先生的学生,寄身重庆北碚的那段岁月至今难忘,每每忆起都有温馨的清风从心间拂过。1998年8月至2001年7月,我在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学习,三年下来,顺利地获得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在新诗研究所学习生活的这三年里,我的心中始终萦回着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那就是“家”的感觉,新诗所的所有老师和学生组成了一个和睦亲近的大家庭,而吕进先生就是这个家庭中最令人敬重和仰慕的家长。在我的记忆中,吕进先生既是严师,又是慈父,他在学术上对我们要求相当严格,严格得近乎有些苛刻;但在生活上,却给了我们无限的关爱和呵护,他的慈爱如同雨露阳光,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途。

初入新诗所,由于对研究生生活还不太适应,我们起初都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乱转,无所适从,好长时间都抓不准学习的要领,找不到学习的目标,因而时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况。记得第一学期吕老师给我们开设了“中国现代诗学” 的学位课程,开列的参考书目也并不算多,包括《中国现代诗论40家》(潘颂德著)、《中国当代诗论50家》(古远清著)、以及《中国现代诗论》(上、下)(杨匡汉、 刘福春编),再加上黑格尔的《美学》第三卷(下册)等著作,都可以说是指导我们从事新诗研究的入门书。

研究生一年级时,不知是因当时课程太多忙不过来,还是因为英语基础薄弱、过关的压力太大,我们不得不拿出更多时间用来强化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读专业书的时间是少之又少的。每逢吕老师上课,我们都显得异常紧张,甚至有些心慌意乱、忐忑不安,因为他布置的读书任务没有一项是认真完成的,加上他又喜欢在课堂上引经据典,然后趁你不注意,冷不丁地叫同学起来回答:“你说说看, 这是谁的观点?” 整整两节课,大家的心一直悬在空中。每次面对他的提问,大家往往是顺利答出的时候极少,而支支吾吾甚至默不作声的时候居多,表现实在难尽人意。几堂课下来,吕老师显得很不高兴。有一次,研二的一位师姐悄悄告诉我们说:“吕老师当着我们的面发了一通脾气,批评你们学习极不认真,还说要出卷在课堂上考察你们。你们千万要做足功课啊!”她的话果然不假,那一周轮到吕老师上课时,他就当堂宣布:“下周进行读书测验,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 一周的准备时间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太短暂、太匆忙了,临到测验时,我脑子里简直是一片麻乱, 浆糊一般,没有哪一样知识是完全清晰和准确的,一点把握都没有。有这样的糟糕状态,回答问题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最有印象的是吕老师出了一道题,给出几段“诗论”文字,要求大家在答卷上分别写出这些诗论的作者与原有篇名。我清楚地记得,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记忆不牢,居然把这段话——“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的答案,本来应写作“吕进《新诗的创作与鉴赏》”,却写成了“艾青《诗论》”。这样的答卷吕老师肯定是很不满意的。接下来一周,吕老师上课时,并没有当堂发飙,而是用一种半调侃半责怪的语气说:“没有想到啊,有同学竟把我的话说成是艾青《诗论》里的,让我做一次艾青也不错嘛……” 听了吕老师的话, 我一下子羞红了脸,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这次测验对我们的刺激很大,也成了我们日后努力读书的提醒剂,在吕老师的严厉敦促下,我们从此不敢浪费一分一毫的时光,而是不断提醒自己要加倍刻苦学习,不辜负老师的辛勤教育和殷切期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尽管最初我们的学习不是那么紧张,甚至还有些松懈,但因醒悟得及时,也为时未晚。通過后期的加倍努力,我感觉那一门功课大家最后还学得不错,我的课程论文撰成后,吕老师还给了我极大的肯定,并鼓励我大胆地向外投稿。我后来把这篇论文投递给一家大学学报, 很快便发表出来了。

严师才能出高徒,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老师在学术上的严格要求,正是对学生最大的关心、帮助和爱护。从新诗所出去的研究生中,李震、江弱水、王珂、蒋登科、王毅、段从学、杨四平、傅宗洪、向天渊、熊辉、陆正兰、颜同林等,均为目前国内诗歌研究界较有影响的学者,他们优异成绩的取得,都可以说是与在新诗所学习时吕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悉心培养分不开的。

吕老师在学术上对我们的要求是格外严格的,不过,在生活中对我们则显得非常慈爱,各方面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他常向我们嘘寒问暖,对我们的饮食状况、经济状况也很关心,让我们处处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记得研一下学期,我由于对重庆的饮食尚未完全适应,有一段日子经常拉肚子,以致后来得了急性阑尾炎。刚开始我还不太警觉,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没把这病当回事,只是每天在西南师大的校医院里输液,希望保守治疗治愈。后来吕老师知道了我生病的情况,当即就对所里的老师说:“不能小看这个病,闹不好搞成肠粘连,那就麻烦了。” 并立即安排傅忠荣老师去找了一辆车,送我到北碚中医院做手术。

我在中医院住院期间, 所里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去看望我, 再一次给了我亲如一家的强烈感觉。在我动完手术的第二天,吕老师也放下手中的许多活,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去医院探望我。吕老师问我感觉怎样,身体有没有别的反应,还有什么别的困难没有,并交代了一些住院期间要注意的事情。我感到终身遗憾的是,吕老师刚去的时候,我还有些清醒,但碍于伤口疼痛,一直没有向吕老师说声“感谢”。原本指望待一会儿伤痛减轻了,我再向吕老师表达谢意,哪晓得医生给我打的麻药一会儿见效了,我在恍惚之中睡了过去。等我再醒来时,吕老师已经离开医院回办公室工作去了。吕老师对我慈父般的温情和关爱,我将终生铭记。

吕进先生是以诗学研究而著称,他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中国现代诗学》《新诗文体学》等著作,都是20世纪80年代备受学人和读者关注与好评的学术佳品。殊不知,在学术研究之外,吕进先生还是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几十年来,他在文学创作的园地里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的散文和诗歌,并先后出版了《岁月留痕》《落日故人情》《吕进诗文集》等多部散文集和诗文合集。吕进先生的散文和诗歌,也鲜明凸显出其动人的人格操守和精神魅力,在那些文字里,我们能清晰地睹见他对生活、事业和人生的热爱、对友情和亲情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与扶持等诸多精神形态,能真切感知到他丰富的情感世界、高远的生命境界和博大的精神空间。

吕进先生的散文以回忆性题材为主,文章往往篇幅短小,但趣味十足,情意绵长,让人读来印象深刻。《重庆晚报》曾于2010年到2011年间,开设“吕进专栏”,定期刊登吕进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散文,这个专栏后被评为《重庆晚报》的品牌栏目。晚报的负责人胡万俊先生曾这样评价专栏上推出的系列文字:“‘吕进专栏以‘岁月留痕为主题,用回忆形式,谈‘诗,谈‘诗与人,谈古今诗坛佳话,谈中外文化交流……题材丰富,视野开阔。手法精巧,文风亲切。貌似信手拈来,实则精雕细琢。在这片‘精神家园及‘人文高地上,我们能看到沧桑岁月留下的痕迹,能看到作者一系列的叙事诗般的人生背影,能看到中国新诗、当代文化乃至整个社会阵痛、变革、发展的剪影!”a确乎如此,吕进散文用语平实,文风淳朴,让人读来亲切自然,有如倾听长者的家常话语,字里行间始终充满了真情,蕴蓄着感人的能量,并凸显了知识分子的乐观人生态度和崇高的担当与责任意识。他的《热爱人生》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曾经在我的QQ的个性签名里写道:“双鬓近年飞雪,寸心至死如丹。”“看淡”的是过往烟云般的名利,不能“看淡”人生。人生可贵,要热爱人生。我有一首许多人熟知的诗《守住梦想》:“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我们的祖国母亲正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知识分子要有所坚守,有所担当,介入当下的造梦大业,保留社会关怀、思想批判、文化重建的兴趣与胆识,用恩格斯的话说,就是要对社会的一切进行“诗意的裁判”,充当公众的良心,推动历史的前进。这也是当下中国对知识分子的期待,对作家、诗人的期待。

这是吕进先生内在高洁思想的真实表露,也折射着他心灵深处始终秉持着的坚守与担当意识,这是充满良知的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立场与精英精神的一个鲜明体现。

西南师范大学的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建于1986年,是国内首家创办的新诗研究的专门机构,吕进先生是这个机构的重要创办人。在新诗研究所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原因,其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几番风雨,多次坎坷。但以吕进为领头人的新诗研究所一班学人,能克服重重困难和诸多阻力,将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机构办得风生水起,办出了特色,办成了品牌,办成了当代诗歌研究与批评的重镇。在新诗研究所前行过程中,为了它的顺利运转和不断发展,吕进先生不仅费尽心血为其开源拓道,还始终守住那颗纯净的诗心,不向世俗妥协。吕进先生的散文《办学趣闻》中,有这样的两段话:

新诗研究所建所之初,学校那是很穷,虽然特别看重我们,但拨款有限,经费非常紧张。于是,如何创收便提上议事日程。

化学系副系主任老赖是我的好朋友,他替我分忧,出主意让我办一个小型的肥料厂,他负责给我找原料:“几种原料按比例搅合在一起就成了,不复杂啊!”我动摇了几天,放弃了:堂堂新诗研究所怎么办起了肥料厂,不太名正言顺呀。那时正是诗的年代,不少诗人朋友提出相同的建议:办诗人培训班吧,一届半年或一年。我想了很久,也不行啊:诗人总是不同于常人的,对于人间许多规矩是不屑理会的(说句实话,如果太理会了就不是诗人了)。而且,男女诗人在一起混半年一年,不知会混出多少故事甚至事故。大学有大学办学的条条框框,如果办培训班,我们就会不断地惹麻烦了。商量的最后结果是办班。我们是北京批准的硕士点,办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课程进修班,这既发挥了我们的强项,风险也最小。

“吕进专栏”在《重庆晚报》上连续开设了两年,刊载吕进先生撰写的散文随笔文字近60篇,这些作品后结集为《岁月留痕》,于2013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青年学者张立新认为吕进的这些散文是其“本真生命的诗意言说”,她论道:“作家汪曾祺说,散文是‘文化休息場所,‘吕进专栏正是这样一个氤氲着书香茶香、融汇了吕进先生的诗学和人生的文化休息的‘书吧。”b在我看来,张立新的这段论述还是比较精准的,吕进先生的散文的确折射着诗评家深厚的诗学修养、可贵的人格力量和沛然的人文精神,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不俗的。

吕进先生不仅是著名的诗歌评论家,也是一位诗心不已、诗情荡漾的诗人。在诗歌研究之外,他还写下了不少情绪鼓胀、立意高远的分行文字,诗行之间也时常显得精神饱满,意蕴丰厚,给人带来情感的熏染和思想的启迪。《中年》写出了对一个特定年龄阶段的深刻领悟:“花落季节下山/秋的风度,秋的蹒跚/步步都有果实的收获/步步都在迈向冬天/山路铺满感慨/果林掩着沉重//我的山,你的山/从地面出发,又回归地面/山的顶峰有花的记忆,果的召唤/它的名字就叫中年”。《既然》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的宇宙观和不迷恋过去的生命态度:“既然往昔能够成为往昔/就让过去的日子/一如花开以后的花落/一如春天以后的冬季//既然有冬雪就会有春雨/既然有花谢就会有花季/就让过去的日子过去/既然往昔能够成为往昔”。不难发现,这是一首体现着某种生命哲学的哲性诗。在吕进先生创作的所有诗歌中,传诵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作品正是这首《守住梦想》:

守住梦想,守住人生的翅膀

守住梦想,守住心上的阳光

不为一朵乌云放弃蓝天

不为一次沉船放弃海洋

守住一句承诺

守住久别的造访

守住一封远方的信

守住爱的目光

守住鲜花的呼唤

守住明天的太阳

纵有严寒,守住梦想的花

也会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纵有险关,守住梦想的江

也会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

守住梦想,守住不谢的花季

守住梦想,守住迷人的远航

这首诗主要采用铺陈的修辞技法,将诗人心中守住梦想的执着意念和决意向前的果敢精神鲜明地昭示出来。实际上,“守住梦想”正是对以吕进先生为代表的学术前辈忠于学术事业、不为世俗所动的高尚人格和闪光心灵的高度概括,从这四个字里,我们是能捕捉到老一辈学人追求精神生活的高洁的人格操守和不向物欲世界低头的过人的意志品质的。

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教,为文还是为诗,吕进先生都能将自我的精神追求融化到其中,在他的生活处事、教书育人与诗歌散文之中,我们处处能见其精神风貌,时时能感受到其人格魅力,始终能受到鼓舞和感召,并在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慕中,永不停止其执着前行的脚步。

猜你喜欢

新诗梦想老师
张应弛
《2021年中国新诗日历》征稿
中国新诗(1917—1949)接受史研究
梦想
梦想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中国新诗向何处去?”(问题讨论特别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