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投入、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0-10-10任静茹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摘 要: 基于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教育投入通过国际人才流入机制对地区经济的不同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这一影响可以通过国际人才流入机制发挥作用,但在不同区域这一影响产生的结果并不相同,国际人才流入的中介效应对东部省份更为明显。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应对教育投入与国际人才引进政策作出不同的调整。

关键词: 教育投入 国际人才 经济增长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高度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促进了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来华留学生作为国际人才流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长期增长的趋势。2009年,有621万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截至2016年,外国留学生在华学习人数增至1214万名。随着我国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高层次人才来华学习,为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多样化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尝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首先,探究了教育投入通过国际人才流入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其次,通过使用2009-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将教育投入通过国际人才流入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对于调整教育投入与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最后,通过划分不同的样本区域(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等)研究了教育投入与国际人才流入因区位差异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异质性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力求通过实证分析为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投入、国际人才引进政策的调整提供思路。

二、文献综述

目前对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卜振兴(2015)利用1990—2012年中国教育投入与GDP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教育投入对不同区域的影响方面,孙玉环、纪晓旭(2014)发现,对于经济基础较好、居民文化素质较低的省份,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呈现正向互动关系,而中西部地区的9个省份教育投入则与经济呈现负向互动关系。

在对国际人才流入的研究中,主要认为经济、教育质量与政策、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了留学生数量,不少学者也关注了留学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研究国际人才流入的影响因素方面,岳芸(2013)通过实证分析1980-2011年期间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发现高等学校入学率是影响来华留学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并不是现阶段吸引留学生来中国学习的主要因素。魏浩等(2018)通过利用中国与全球172个来源国留学生跨国流动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奖学金支持力度与中国高校教育质量是促进来华留学生流入的重要因素。学者也探讨了留学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张民选、黄复生等(2008)通过建构经济收益测算模型并以上海某大学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表明来华留学生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还能够有效减少我国对外贸易逆差;杨洲、刘志民(2017)通过对2001-2015年相关数据分析,衡量了留学生规模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认为留学生规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亟待提高,留学生经济红利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但在研究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时,现有文献主要表明教育通过影响劳动力素質和教育规模来影响经济增长,较少关注到国际人才流入的影响路径。揭辉、王成勇(2019)利用我国1978-2016年教育投入、劳动力质量和经济增长的年度数据,发现在教育投入增长率高、劳动力质量指标增长率高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方芳、刘泽云(2019)通过2007-2016年我国的省级数据,从投入总量和生均投入两个方面衡量了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认为经费投入总量、生均财政性投入的增加都有助于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

综上,已有的文献主要关注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少关注到国际人才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教育投入通过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究对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影响。

三、教育投入与国际人才流入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投入越多,人力资本越大,经济增长也就越快。同时,国际人才的流入,进一步丰富了地区知识库,提高了人力资本存量。周英章(2001)在协整思想的基础上,指出增加教育投资可实现经济总量增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1。

H1: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教育投入对留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投入的增加,导致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其中就包括留学生规模,这是教育投入对留学生的规模效应;二是更多的教育投入带来更好的福利待遇、设施条件、办学水平,由此提高了国内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形成质量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2。

H2:教育投入对国际人才流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我国的教育投入与留学生数量在区域上呈现非均衡布局,即东高西低。刘新荣(2013)利用增长回归框架,采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教育投资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教育投入的增长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张宗斌等(2019)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发现城市化与城市规模影响对外直接投资,不同地区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带来的区位优势影响着国际资源的流入。一方面,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育投入数量较多,高等院校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的经济较为落后,整体教育环境与东部地区相差较多,因此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可以显著促进西部地区的留学生数量;另一方面,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就教育投入带来的边际收益而言,西部地区显著大于东部地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3。

H3: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国际人才流入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即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显著小于西部地区。

四、研究设计

(一)变量选取

1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分析了教育投入和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解释变量为教育投入量和国际人才流入量,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量。在核心解释变量方面,教育投入参照殷金朋(2019)的方法,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education)作为教育投入的衡量指标;考虑到国际人才流入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借鉴魏浩等(2018)的做法,用各省留学生人数(student)来衡量国际人才流入量;同时,本文以各省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衡量经济增长。

2控制变量

经济增长不仅受到省际经济变量的影响,还会受到区域环境特征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已有文献对控制变量的选择方法,从地区劳动力特征和区域经济特征两个角度选取控制变量。具体如下:

(1)地区劳动力特征: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导致部门产出的增加,对经济总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人力资本存量(human)作为地区劳动力特征变量,以各省的人口数衡量各省人力资本存量。

(2)区域经济特征:地区的对外投资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利用外资的能力;科技投入作为一种生产性的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本文选取外资企业数(firm)来衡量对外投资水平、科技经费支出(technology)来衡量科技投入,作为地区经济特征变量。

(二)模型设定

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人的因素间接发挥作用。一方面,教育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优化,尤其是提高劳动力的工作或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教育可以改善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提高区域教育水平,吸引更多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和工作,有助于企业创新、引进外资,提高地区生产力。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三个研究假设,本文基于Baron and Kenny(1986)的中介效应模型,将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人才流入机制写为:

ln studentit=α+β1 ln educationit+β2Xit+μit[JY](1)

ln GDPit=γ+β3 ln educationit+β4Xit+μit[JY](2)

ln GDPit=δ+β5 ln educationit+β6ln studentit+β7Xit+μit[JY](3)

其中,i、t分别表示省份和年份,α、γ、δ代表常数项;β1、β3、β5、β6为核心解释变量的系数值,Xit代表控制变量的集合,μit为随机扰动项。

(三)数据说明

本文分析的时间段为2009年至2016年。之所以选择从2009年开始,是因为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以及高等教育的财政政策都在不断变化,基于前期数据的分析结果可能并不适用于决策参考。同时,2016年是可获得的分地区教育经费与外国留学生数据的最近年份。本文使用的省级留学生数量来自历年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由于留学生人数存在0的情况,为避免取对数后异常值的出现,在实证分析中对数据进行了2%的缩尾处理。各省份的教育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总人口数、科技经费支出、外资企业数等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在基本描述统计表中,首先,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最值来看,各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说明我国各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国际留学生数量与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不同地區间差异明显。其中,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三的省份为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教育投入最多的前三位为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吸引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前三位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其次,各个变量的标准差均比较大,说明数据的分布比较分散,后续的实证计量模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从各个变量的实际值来看,教育投入较多的省、留学生数量较多的省与经济较高的省份存在很大的重合,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五、实证分析

(一)变量相关性检验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研究模型的可行性,首先要对主要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本文主要运用stata14软件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对自变量与因变量做散点图分析。图1为教育经费投入对数值与留学生数量对数值的关系图,从整体趋势看,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留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图2为教育经费投入的对数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对数值的关系图,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存在很明显的正相关。

(二)回归方法的选择

本文选取了2009-2016年间31省份的数据,该数据同时包含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又因为每一省份都包含8年的经济数据,因此是典型的平衡面板数据。所以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通过LSDV法对模型中涉及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进行检验,认为存在个体效应,不应使用混合回归;模型1、2、3分别研究教育投入对国际人才流入的影响、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教育投入和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中介影响,通过豪斯曼检验,三个模型均拒绝原假设,更适合固定效应模型。

(三)回归分析与结果解释

1教育投入通过国际人才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上文中所构建的回归模型,文章使用Stata14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全部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详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到,教育投入对留学生数量和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在将留学生数量作为中介变量时,国际人才流入的中介效应也显著为正。即教育投入的增加会促进留学生数量和经济总量的增长,留学生作为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部分中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教育投入和国际人才流入都会促进经济增长,国际人才流入作为教育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之一,发挥的作用是显著且正向的。但现阶段来看,留学生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本存量与留学生数量呈负相关关系,留学生作为外国来华人员,与本国劳动力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本国劳动力进一步增加,会挤压外国留学生的就业市场,存在的竞争效应导致留学生数量减少。同时,科技投入对留学生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很重要。科技投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利用外资能力,增加对留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2教育投入、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方法,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对比分析教育投入、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实证结果详见表4。

从表4来看,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均显著为正,但在东部地区的回归系数远低于中、西部地区。说明教育投入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贡献作用,但对西部地区的贡献作用最大。原因可能是教育投入可以提高地区教育水平,将高质量劳动力转换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教育基础薄弱,教育投入的增加可以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更为有力。

在考察教育投入对留学生数量的影响时,虽然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但只有东部地区最为显著。说明教育投入的增加可以促进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并且在东部地区这一正向促进作用显著存在,而在中西部地区,这一作用的影响还不明显。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雄厚、教育机构较多,教育投入的增加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反观中西部地区,在教育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设施、高等教育规模等远低于东部地区,从而限制了教育投入作用的发挥。

值得关注的是,国际人才流入的中介作用在东部地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系数则不显著。说明教育投入中国际人才对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则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东部各省存在着大量的外资企业,企业间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加上东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雄厚,国际人才较为集中,教育转换为生产力的效率也相对较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为显著。

六、稳健性检验

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地区GDP和解释变量教育经费投入、国际人才流入数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内生性。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更容易吸引外国留学生;另一方面,更多的教育投入和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人力资本,从而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模型得到的参数估计有可能不是一致估计。因此,本文选取教育经费投入量和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一阶滞后项作为解释经济增长的工具变量,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稳健性检验的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与表3呈现的结果相同,说明上文中得出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教育投入和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方法,分析了不同区域教育投入通过国际人才流入对地区经济的不同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国际人才流入和经济总量整体保持增长态势;其次,教育投入可以促进国际人才流入,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最后,教育投入和国际人才流入在不同区域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国际人才流入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东部省份更为明显。

(二)政策建议

一是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更好发挥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教育投入主体为政府,其次为企业和个人。政府不仅要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要充分利用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投入。

二是降低国际人才流动门槛,促进国际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充分享受国际人才流动带来的经济促进作用。在企业层面,可以招募更多外语水平较高的员工,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吸引国际化人才;在政府层面,应该建立国际学校和医院,以保障国际人才的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第三,教育发展战略和国际人才引进政策应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做出不同的调整。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重点在于教育体系的完善,这有利于制定更加全面的国际人才流动政策;欠发达地区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外,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充分发挥教育与国际人才在经济上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卜振兴论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5):81-89+206-207

[2]方芳,刘泽云经费投入对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1):43-50

[3]刘新荣,占玲芳教育投入及其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13(03):49-55

[4]揭辉,王成勇教育投入、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STR模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58(01):50-56

[5]孙玉环,季晓旭教育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结果[J].地理研究,2014,33(06):1129-1139

[6]魏浩,袁然,赖德胜中国吸引留学生来华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与全球172个国家双边数据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8,39(11):76-90

[7]扬州,刘志民2001-2015年我国来华留学生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弹性系数研究[J].高教探索,2017(12):47-51+108

[8]殷金朋,陈永立,倪志良公共教育投入、社会阶层与居民幸福感——来自微观混合横截面数据的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9(02):147-167

[9]岳芸来华留学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08):71-77

[10]张民选,黄复生,闫温乐大学的收益:留学生教育中的經济学意义[J].教育研究,2008(04):22-29

[11]张宗斌,汤子玉,辛大楞城市化与城市规模对中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2):158-167

[12]周英章,金戈中国教育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1(03):41-44

(任静茹,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