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回答的重大执政课题
2020-10-10杨玉成
杨玉成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人民至上 执政课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时刻牢记和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政党执政的重大课题。其中,回答“我是谁”是前提和关键,它决定着如何回答“为了谁”和“依靠谁”: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所以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
“我是谁”: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为了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利益而由人民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治集团,其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也必须贯彻人民的意志,忠实地为人民服务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尤其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而他们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为了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利益而由人民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治集团,其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也必须贯彻人民的意志,忠实地为人民服务。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员身份、党的干部身份以及党、党员、党的干部与人民之间的关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有明确规定,代表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我是谁”的坚定回答。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对于党章的上述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严格遵守。另外,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为人民服务”。正是基于对党及其领导的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国家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应该来自人民,都应该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还是国家机关施政,都必须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中国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在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的长期历史过程中,始终为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紧紧依靠人民开创各项历史伟业。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标志性概念。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所理解的“人民”又是“谁”?
一般认为,“人民”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不同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在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人民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由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构成的“工农联盟”,是人民的核心群体,而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则是人民的外围群体。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概念逐渐演变为一个与“爱国统一战线”相一致的范畴。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也是新时代“人民”概念所涵盖的范围。
“为了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不是停留在理念和思想层面,而是坚定不移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48)中提出了“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的观点,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这一价值目标和政治立场作为自己的初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把这一价值目标和政治立场凝结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根本宗旨之中。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党再无自己的特殊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开展工作;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认为,“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不同时期党的领袖的重要观点,均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这样一个根本政治价值理念。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道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不能背离的“灵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了谁”的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念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价值目标和政治立场的继承和发展。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郑重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承诺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标志性执政理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执政理念。2017年10月18日,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为了谁”这一问题最为精要而又有力的回答,也是对中国人民的一个庄严承诺。实际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使命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的。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之所在,也是中国人民最大幸福之所在,因此,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本质上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含义是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其落脚点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因此其与“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也是一致的,是实现“初心”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进一步诠释和发展,并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有机统一起来,有力回应了一些人把二者相割裂甚至相对立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不是停留在理念和思想层面,而是坚定不移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99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总体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截至2019年,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就业状况不断改善,2019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2019年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6%,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继续提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据这一客观实际的变化,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许多有关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部署,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使人民群众持续升级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目的是解决人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在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进程,显著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面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使中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走向富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的在于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目的在于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障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民群众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身发展;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安全政策的目的在于使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在于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的在于使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洁净水和优美环境的渴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特别是在2020年初以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民”成为一个分量最重的关键词,党的人民性由此得到了生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此后,他在多个重要场合一再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人民的利益就是最高命令。面对疫情,党中央迅速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派出指导组到武汉指导抗疫,同湖北人民和武汉人民并肩作战;举全国之力,前所未有地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救治,调集最好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物质,全力以赴进行疫病救治,不遗漏任何一個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病患,并确保每一位患者不因费用问题而影响就医。在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党中央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总之,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要位置,把疫情防控摆在首要位置,这与某些国家因为优先考虑经济影响而在决策上犹疑不决的情形形成鲜明对照。正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党和国家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住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使疫情防控局面不断向好,也必将取得最终胜利。
“依靠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去创造历史伟业。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支持,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许多改革办法都是由基层人民群众首创的,改革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的改革发展稳定依然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凝聚中国人民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都要紧紧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紧紧依靠人民,必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
同时,我们还要处理好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带领人民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我们既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也要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别,既要避免“命令主义”,也要避免“尾巴主义”。党的领导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成为空的领导,就会犯“瞎指挥”和“命令主义”的错误;同样,人民群众也需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力量就会分散,就会步调不一致,人民的事业就无法得到有效推进。党如果不能有效地担负起领导的职责,就会犯“尾巴主义”错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党既要做好服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的工作,也要做好带领人民群众、宣传人民群众、教育人民群众、转化人民群众的工作,将其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是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经济建设依靠广大人民共建共创共享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依靠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获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依靠广大人民的广泛参与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理水平依靠广大人民的共治共建共享得以显著提高,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依靠广大人民的监督、支持和参与取得显著成效。
特别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取得举世瞩目的防疫抗疫成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党和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广大医务工作者或在本职工作中忠于职守,勇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或者义无反顾地驰援武汉和湖北其它各地,与武汉和湖北其它各地医务工作者并肩战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勇挑救援重担;广大科技人员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开展防疫控疫科技研发攻关;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忠于职守,日夜值班;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开展新闻报道工作;广大志愿者不辞辛劳,做好抗疫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主动配合各项防控工作,不断提高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纷纷捐款捐物,体现了同舟共济的深厚情怀。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动员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组织优势,指导和帮助企业等会员单位科学防疫、精准防疫,有序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强大力量。我们党和政府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同防疫抗疫的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赢得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2017年、2020年。
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2016年、2018年。
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
责编/王妍卓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