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020-10-10范丁萍吴宇聪方祥云吴同
范丁萍 吴宇聪 方祥云 吴同
摘 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向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资源储备、乡村物质滞销、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交通物流严重受阻、农民工无法复工带来农村效益亏损、基本物资的滞销等对于城市周边乡村的冲击也成为不可忽视的严峻问题。但与此同时,也让我们发现城郊可以为城市人口分流的重要作用,从中看到了农业自然生态景观结合综合服务的农业休闲景观的前景,这也是为疫情过后城市向城郊乡村引流做准备,是发展城郊乡村的新机遇。文章结合数月的社会调查结果,分析疫情之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城郊空间;疫情;景观设计;乡村振兴
如今,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背景下,城市周边的乡村不仅因疫情下交通管制物流严重受阻、农民工无法复工带来农村效益亏损等问题,而且处于生鲜供应链底端的农户和地方产业的农产品囤积滞销,使乡村经济受到冲击,面临严峻挑战。艺术设计力量是乡村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在此次疫情之下,我们又该如何从设计破题?如何为“三农”设计?
一、疫情之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内容与目标
(一)疫情之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内容
漫长的疫情期间,交通的不便利反而为解决城市在疫情下对基本物资的供不应求、农村农产品滞销的供销矛盾提供了条件,“电商平台+基地直供”的运营模式,给城市周边的乡村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城市提供基本保障。
疫情期间,城市的大量人口聚集对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城市周边的乡村在此背景下可以承担引流部分城市人口的功能,缓解城市人口压力的同时,乡村还可以借此吸引城市人群,因此打造乡村农业景观体验园前景可期。乡村可深度挖掘农业资源并合理利用,为吸引人流做好准备。
同时,可以扶持发展农产品特色区域品牌,推动乡村传统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文化品牌发展,加大对当地乡村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电商平台培育力度,着力打造知名农产品电商品牌,号召村民积极学习网络运营并配有相应的鼓励机制,带动活跃氛围。
(二)疫情之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目标
完善城市与周边乡村物资补给机制,利用“电商平台+基地”直供的运营模式。改善城市周边乡村景观与打造乡村农业景观体验园以及乡村公园相结合,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等都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树立农产品品牌形象,为疫情过后吸引人流做铺垫,有利于实现农村文化生态和产业生态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民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带动新型农产品供应模式,也为应对传统村落保护、农村人口老龄化、产业升级调整过程中农民工回流等问题,提供现实的解决方案。
二、疫情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城郊乡村公共卫生与公共空间环境存在问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与传播,为全世界敲响警钟,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暴露出城市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人口过于密集,建筑密度高,城市空气流通性较差,人流聚集性区域多,缺乏开放式的公共空间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成为我们思考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主要方向。与城市相比,乡村人口较为稀疏,人流聚集区域少,居住密度低,空气流通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阻碍疫情传播的优势。在疫情期间,一些城市居民将偏远的乡村作为躲避疫情的场所。由此可见,疫情的出现更进一步论证了开展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改善城郊乡村公共卫生与公共空间环境的现状,才能发展乡村地区的优势。
(二)城郊乡村的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
经过此次疫情,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全国人民长期居家隔离,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有了更加细致的感受,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人开始关注人居环境的质量。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城市规划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初级预防突发公共卫生安全的条件。此次疫情最早发生在武汉市汉江区的华南海鲜市场,位于汉江区繁华地带,周边交通十分便利,距离汉口火车站不到1公里,距离武汉市中心医院1.5公里,附近有很多居民住宅,人口交叉聚集区域较多,类似这样的区域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很容易导致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会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城市规划在人居环境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繁华的市区,它们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位与核心竞争力,更与城市居民健康安全息息相关。
(三)疫情下城郊乡村出入输出基本物资困难
乡村与城市相比,经济更加脆弱,面对疫情对乡村农产品销售、农民就业的冲击,乡村迫切需要一个平台对无法售出的农作物进行储存,同时也需要一个平台将季节性、保鲜时间短的粮食对外运输。城市情况正好相反,因为疫情的影响,城市基本物资难以得到保证,往往供不应求。
(四)疫情下城郊乡村经济发展持续低迷,就业困难
首先,在疫情期间,乡村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堪忧,各种滞销的农业产品无法售出,第三产业也受到疫情强烈的打击。如: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开展的农家乐、民宿旅游、春季户外采摘瓜果蔬菜等项目,这些观光产业与乡村旅游业仍然处于低迷阶段,短时间内游客外出旅游意愿较低,乡村觀光旅游业的恢复期较长;疫情期间全国实施居家隔离政策,像一些保鲜时间较短的季节性水果、鲜花产业无法流通销售,导致农业滞留产品价格暴跌;疫情期间交通运输受阻,蔬菜运输成本提高,为防止疫情蔓延,疫情期间对蔬菜的检验程序更加严格,受此影响,运输时间和人力成本将有所增加,直接影响后续“菜篮子”的有序供应;一些与农产品对接的加工厂无法正常运营,导致销售交易市场关停,当地农业发展计划不能够顺利进行,产品加工链条断开,无法正常运营等;采摘工人、加工厂工人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就业困难。
其次,受到疫情的冲击,一部分第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民工也受到经济收入方面的影响。疫情对农民工就业较多的二、三产业冲击较大,暴露出很多农民工就业问题。大部分的农民工都是以临时工的方式被雇佣的,就业的稳定性不高,疫情导致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居家待业。
(五)城郊乡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农业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很多城郊乡村的现状是大量青年劳动力流失,很多青壮年到大城市外出务工,居住在乡下的更多是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重。之所以留不住青壮年在城郊乡村发展,是因为一些年轻人觉得在乡村生活获得的幸福感较低,城郊乡村市场的发展不能够满足年轻人对精神与物质上的需求。
三、疫情下城郊乡村空间发展面临的
机遇及可行性论证分析
(一)缓解城市人口压力,积极打造乡村农业景观体验园以及乡村公园
在此次疫情下,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受到极大挑战,这让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更加强烈。城市周边的乡村可以分担城市部分人口,调节城市与乡村的不平衡性,在吸引人流的同时,农业自然生态景观结合综合服务的农业休闲景观也可以得到大力发展。而对农业资源的深度挖掘、合理利用,对改善自然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等都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换个角度来看,这类举措也可以缓解乡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劳动力留在乡村。因此,打造乡村农业体验园及乡村公园前景可观。
(二)完善城市与周边乡村物资补给机制:“电商平台+基地直供”设计
城市基本物资的需求与乡村滞销的农业产品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基地直供”的模式得到改善。“无接触”方式的创新,尽可能避免了人员接触从而减少隐患,而且还能对市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保障,在此基础上,将催生更多供货平台,增加就业岗位。
(三)扶持发展农产品特色区域品牌
立足于我国乡村文化传统,发展农业产业,探索具有中国乡村特色、乡村属性和乡村风格的产业发展路径。打造农产品特色区域品牌已经成为乡村发展趋势,这种发展模式可以结合当地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以农业带农户,以农户带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发展农村农业产业,促进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完善和乡村产业兴旺。
(四)设计农产品收储场地
对于农产品来说,如何突破地域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无疑是最大难题。疫情期间,物流不畅、农产品过剩导致仓库储备能力不足成为村民困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收储体系,完善农产品冷冻冷藏基本设施,有利于刺激农产品市场发展。
四、疫情下城郊乡村发展的优秀案例分析
面对城市人口聚集及功能缺失等,城郊乡村作为一个分流中心在疫情期间如何进行缓解,以及在疫情来袭的大背景下,城郊乡村该如何把握好自身优势来进行乡村振兴产业模式、文化旅游、文创产业、电商平台的升级,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乡村振兴在短期内受到了疫情比较大范围的影响,但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趋势没有变,换个角度看,疫情对于乡村的振兴也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疫情不是乡村振兴的刹车,而是换挡、换轨,让乡村振兴的发展换到更快的轨道上。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结合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来探索城郊乡村该如何把握住这次疫情所带来的机遇:
(一)汉中市“花海旅游经济”
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汉中,是中国闻名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到了每年的3~5月份油菜花盛开,形成“花海”,景色十分优美。在2009年获得了人民网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的美誉称号后,汉中市便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对该市的旅游资源进行积极整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旅游新路线。从2010年到2019年该市已成功举办汉中油菜花节十届,以油菜花景区旅游为依托,融合了当地其他特色项目,例如采茶、制茶、赛歌会以及文艺演出、书画展示、招商项目洽谈、地方名优商品展销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多方面展示当地旅游特色及魅力风采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多个行业的发展,逐渐发展出“花海旅游经济”的联动效应。
汉中市通过对于“花海”景点的升级及宣传,结合了当地特色及产业,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及精准扶贫。农村始终是扶贫政策的侧重点,企业与产业的帮助扶持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乡村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当地的旅游产业充当着重要角色。汉中市由于油菜花的种植地地理因素的限制,主会场通常会设立在乡村之中,这也促使了游客们能够走进乡村,更好地感受乡村,同时也能很好地带动乡村内部产业的发展,例如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旅游住宿、乡村特色场所以及文创产业等乡村特色产业。乡村居民在其中也获得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农民生活愈加美好,该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在这次的疫情期间,汉中市“花海旅游经济”也遭遇了困难,首先影响最为直接的便是酒店住宿、旅游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村民自主经营的零售业、餐饮业等。疫情期间,外地游客急速减少,同时交通的严格管制也使交通业、餐饮住宿业遭受寒冬,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虽然疫情给汉中市乡村振兴带来了不少的阻碍,但也无意之中为乡村振兴创造了新机遇。
往年的汉中市油菜花节开幕期间,是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政府招商引资的大好机会,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外地的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针对这一问题,创新销售及经营模式是一个关键。汉中市鼓动整合平台以及鼓动商户利用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并在油菜花节开幕期间进行多渠道的线上直播,让外地游客足不出户也能感受到当地美景并体验到当地特色产品,满足了城市基本物质的需求并缓解了乡村农产品滞销的情況。酒店行业在疫情期间对客房做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并做出了相应的降价措施,同时周边环境得到了优化并结合了地方特色进行了升级,在价格和环境上吸引到外地或城市人口的入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人口压力。在吸引人流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并打造优美的乡村特色环境,对疫情过后的自然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持续性增长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和发展作用。
汉中油菜花节从举办至今,给当地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依靠着乡村本身特色进行深入的价值挖掘和发展,打造除了自己本土的品牌特色,成为了汉中市旅游业的重要景区。而在疫情爆发后,当地虽然陷入了困境,但汉中市把握住了机遇,在疫情期间继续对其旅游产业、景区特色、零售餐饮、文创产业等产业进行了升级及优化,找到了突围振兴策略,更加激发了汉中市“花海旅游经济”的生命力。而当地城郊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的连接也更为紧密。
(二)粤北地区: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
广东地区各地区较为不平衡,而粤北地区作为比较贫困的地区,也在为其发展谋划着一条新的道路。在广东粤北地区各地之间访问,一个最为真切的感受便是在家门口致富奔小康的例子越来越常见了。在粤北地区的乡村田园地区之间,从直播现场到蔬菜种植大棚,各地根据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以创新方式带领当地民众进行就业。在广东中北部地区的英德市连江镇连樟村,农业产业园“公司+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使当地20多位村民离脱贫又更进一步,收入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告别了风吹日晒的传统耕作方式。英德市的电子商务产業园,也依靠着如今正流行的网络直播形式,使以本土特色产品为主的产品找到了销路,农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通过网络直播就能打开市场直播卖货。村民通过“电商平台+基地直供”的运营模式,实现乡村产地直销,在家门口就业,获得幸福便利的同时,也靠着自己的奋斗向小康之路迈进一大步。
如果行走在广东省粤北地区的乡村之中,许许多多设备齐全的直播间将会映入人眼帘,让人不禁感叹互联网产业与乡村传统产业能进行如此深刻的结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民们更为关注电商平台带给乡村发展的可能性。许多地区的村民把握住了疫情所带来的“机遇”,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联滘村委会水西村的“乡村新闻官”刘逢明,通过直播带货的形式收获了8万的网络平台粉丝,成为了当地的“乡村网红”。在这次疫情防控的时间里,他通过直播的形式将村里滞销的冬瓜全都销售完,创造了销售的记录,而水西村也受刘逢明的影响,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水西村就从一个省定贫困村成功脱贫,成功完成了乡村的振兴。
五、结语
城郊乡村相对城市来说人口较为稀疏,人流聚集区域少,居住密度低,空气流通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阻隔疫情传播的优势。在疫情防控方面,乡村受到的影响相对城市较小,但疫情的出现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大、范围广,并使乡村在较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迷状态。以新冠疫情爆发为前提,本文结合实际考察与研究,思考当下疫情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探索在城郊乡村困境中的挑战,也发现城郊乡村中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奉清清.疫情之下全面小康与乡村振兴的方向及重点[N].湖南日报,2020-02-15(9).
[2]郑娇.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郊乡村景观空间设计研究:以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为例[J].设计,2020(3).
[3]曹琳,王璐.乡村重构视角下城郊村振兴实操策略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4]敖丽红,徐建军.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城郊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城郊发展新时代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2018年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0).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