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桥上觅夏凉
2020-10-10宫凤华
宫凤华
夏日溽暑,酷热难当,瓜棚豆架、竹林轩窗、榆柳荫檐、青苇湖荡,品茗遣夏,亦无不可。
在清代李渔眼里,“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荷叶沾露,蜻蜓点水,菰雨生凉,有风即人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我喜欢寻找从前古典的木桥或石桥。站在木桥上,处处都是田园山水。正如陈继儒《小窗幽记》中所说:“俗念都捐,尘心顿洗。”
总想起小时候的鄉村生活场景。小村南面有一条河,灵动温婉,蒿茼凝绿,河鲜泼刺。村姑织网,渔人捕鱼,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清澄的月光下,人们围坐在院子里的桑木桌旁,悠然地抿着老白酒、吸着炒螺蛳。浓浓的饭菜香引来了低飞的流萤,引来了阵阵欢声笑语。
乡亲们撂下饭碗,便拎着小杌子或小板凳,摇着蒲扇,三三两两聚到木桥上乘凉。我们坐在干净的庭院里纳凉。祖父边编竹箩边给我们讲民间故事,不失时机地对我们进行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的教育。
明月挂在铁质枝桠间,月辉似涓涓细流,天地便如银如铂,朦胧而氤氲。流萤成群地在夜空中飞翔,那美妙的形象和光影把深邃的夜色点缀得分外瑰丽、分外神奇。
祖母坐在小凳上,我们围在她旁边,听她讲七仙女和白蛇传的故事。祖母摇着一把蒲扇,摇着缓缓流淌的时光。院子里的墙头上挂着锄头、弯刀和连枷,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远去的农耕岁月。
我们总喜欢奔走于墙角、菜畦、草丛和草垛间,捕到萤火虫,装进墨水瓶里,比赛谁捉得多哩!父亲见了便给我们讲起“车胤盛萤照读”的故事,我们听后很受鼓舞,理想的种子在少年的心中悄悄萌发。
木桥两侧依次摆放着竹席、板凳、凉匾等。庄稼汉们往往赤裸着上身,谈论着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媳妇们聚在桥尾扯着家长里短,有的纳鞋底,有的结网,还有的在船上垫一张芦苇席,斜躺在上面,颇有“莹莹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忧怨。
苇丛里时时传来野鸭的扑翅声和惊飞的鸟鸣声。蛙们以一种原始的激情,填补农事的间歇,贯穿春种秋收。农人从其旋律中,能倾听到稻麦分蘖、坐胎和灌浆的声音。
乡村的夜晚,除了飘飘悠悠的虫鸣,便是盈盈灌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聒噪着,将落寞的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夏天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在木桥上觅夏凉,让我们走出喧嚣和浮躁,走出局促和狭隘,享受眼前的清风明月、耳畔的乡音土韵,撷拾遗落在岁月深处的悲悯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