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民乡纪事

2020-10-10王霞陈家财

新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乡民大哥兄弟

王霞  陈家财

壶中大叶颜色老绿,隐隐褐色,在开水中渐渐舒展,叶片很大。

这是皖南的朋友寄来的老茶。

还是在春雨潇潇后,趁清明假日,夫妇二人开车取道宁芜高速,又转至宣城,很快就进入泾县爱民乡。

爱民乡这里,是我熟悉的地方。大概有五六年了,我把这里当成了心灵的桃花源。也许是烦累了,也许只是想放松下身心,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这大山深处。这说起来容易,可在最初,我们也有过走上大半天的经历。

也是宣城下了高速,不久就进了山。这山道,跟我们曾经走过的川藏线、神农架相比,不陡,不险,但弯多路窄,道路情况实在不佳,只得车行缓慢。左岸青山翠竹弯弯成荫,遮蔽了路面,右岸碧水缓缓宛若流动的碧玉。尤是这样的美景,都没有使我们轻松下来。特别是对面来车时,那车速不减,只到面前才戛然慢下来。偶尔遇到有小面积塌方或落石,路面仅容一车得过,若是有会车的,一方一定要紧紧地靠在路边。好在当地的司机技术娴熟,家人也跑过很多险路,所以一路有惊无险,在美景的沉醉中和心惊肉跳中交织着。时时路边有山民,骑着摩托疾驰而过,更多的是提篮背篓,负重而行。突然想到,以前没有这虽窄虽险,毕竟可行汽车的山道,乡民们同外界的联系该多困难,怕是难得出山呢。

我们联系的民宿是在蔡村爱民乡的黄坑。当初这个名字是偶尔出现在一个驴友的记录中,我们费了挺大周折,才联系上唯一一家農家乐的老板,一位章姓大哥。

道路与山溪在两座连绵的大山中并肩向前,路旁偶有房舍,分布在不大的山坳中。一直到我认为最深处了。路左的房屋多起来,有一条小斜坡,上去就到了。家里就章大哥一人,这是一个憨厚清瘦的汉子。他招呼我们放下行李,赶紧吃饭,我们比预计的迟了一个多小时。炒的菜看起来很粗糙,但是味道不错,真正菜有菜味,肉有肉香。大哥说都是屋后院前自己种的,家里大嫂厨艺好,却是被镇上其他人家请去帮忙办事了,也算是收入吧。

之后的3天,我们就在这深山小村,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因为这里没有无线网络,手机信号也几乎没有。我们等于和原有的生活失联,这倒是让我们得到最彻底的安歇,复归于大自然的规律。黑夜来到数数星星,没有灯光污染的夜空,群星璀璨恍如梦境。鸡鸣时悄悄起来,乡民犹在酣睡。薄雾轻笼山峦,远黛近翠,山坳里零散的民居白墙红顶、青砖黛瓦,宛若仙境。如此美好的环境里,我们见到的都是五六十岁往上的人,还有在县城读书放假回来的孩子们。因为闭塞的环境,发展的滞后,使得年轻一代都离开了这美丽的山乡,去到繁华的都市打拼。远的如房东大哥家的儿子在上海工厂,还有邻居家的两个女儿也在上海,近的也有在泾县工作的。即便是节假日,因为交通不便,也不怎么回来,这让我们感到这美好的田园生活中少了些朝气。

度过3天安静美好的田园生活,我却急不可耐地想离开。因为没有了网络是小事,手机无法使用,又不好意思总用房东家的座机,我和儿子失去了联系,这让我很不放心。或许正是因为信息闭塞,所以山外人不知道这里的美丽风光,山乡的青年纷纷外行。

临走时,房东给装上自家腌制的小菜,新结识的邻居凤莲妹妹给我带上新采新煮的春笋,还塞进来一袋茶,这让我突然感觉到我似乎不是离开素昧的异乡,而是故土。乡民的醇厚,使得主客间竟如久别的亲人。

源于这份亲近、淳朴,还有深山的静谧,这以后,我把这里当作了真实版桃源,经常寄放我在现实生活里疲惫了的皮囊和灵魂。渐渐地这里有了变化,先是凤莲的两个女儿,还有章大哥的儿子都结了婚,章大哥家的两个小夫妻在县城买了房,人又回到了上海。凤莲的两个女儿,婆家也是附近,婚后也依旧在外打工。不过来到游客渐渐多了,章大哥和他的夫人汪大姐都说托我的福,因为好多人是看了我和家人的游记慕名而来,一来就报名是王老师介绍的。他们的朋友再因他们而来,有时赶到假期,章大哥家住不下,就安排我们住在凤莲家。

凤莲是个性格爽朗的女人,曾经在上海做过一家企业老总家的保姆,特别会做饭。与汪大姐不同,她的菜带着城里的细巧别致。他们不是把我当成游客,而是客人。

记得第一次春天来的时候,章大哥递给我个竹篮,说我带你们去采茶吧,回来我帮你们炒。我们绕过村子,沿山间小路,经过漫山遍野的竹林,爬了半小时的山,才看到茶山。章大哥说,头道茶都已经采过了,现在可以采二道了,然后教我们怎么采,采什么样的。我说,你们采茶就在这里吗?大哥笑了,说,这儿不是主要的地方,真正的茶山远着哩,每次去都要一天,爬山都要两三个小时。

那天我采了快3个小时,只有小半箩。回去后,邻家少年看了失声大笑,说:王老师你采的品相不错,可是这个量,连猫都养不活。

采茶的时候,是这里最辛苦的季节,乡民们一早就背着干粮和水进山,红日西坠才背着挎着鲜叶回来。草木识春,使个劲儿地长,不抓紧时间,芽叶就老了。人们喜爱春芽的鲜嫩芬芳,茶农就要和春光争夺时间。

今年我去的时候,也是新叶正采好二道。一直阴差阳错,没能跟着乡亲们进深山采茶。

这一次住在凤莲妹妹家,她的两个女儿都回来帮忙了。家里还有两个小宝宝,3岁了,正是顽皮可爱的时候。尤是这样忙碌中,凤莲妹妹的老公查兄弟,还是决定带我们去采高山茶。

头二道茶刚刚采完,茶农们多数都在家里休息,清晨的小山村无比寂静。稍事整理,吃了凤莲妹妹准备的早餐,就随查兄弟出发。

我们要去的茶园,叫十里长涝,据说进山后还有10多里山路。当地茶农都是备好干粮和水,一早进山,干上一整天,日落才归。能干的熟手能采20斤鮮叶,出3斤茶。

进山前,大家对我都有几分担心。家里的大妹有些惊讶,说:阿姨,你真去啊?得到我肯定的答复,她再三嘱咐,要慢些,小心。

因为我们,平时1个小时的路,今天走了快两个钟头。途中仅遇一位早起的山民,他已经完成了采摘任务,就要回去了。我扒着他的大篮子看,都是肥肥大大的叶片了。这就是山民们自己喝的大叶子茶。查兄弟今天也是要采这种的。

一路行来,草木芬芳,野花灿烂,修竹茂林连天蔽日,清风拂过,飒飒有声,风景如画。然而,腿是越来越软,脚是越来越重。最后半小时的路程,我们是沿着之字形山路往上爬,路只有一脚多宽。我不知我脚下的山有多高,可我望得到对面的山峰,绝不比紫金山矮,而且重重叠叠。

抵达茶园,接近山顶。这一片茶园在山林之间,山坡陡立,驻足都难。原来这些都曾是野茶树,藏匿在茂密的山林里。后来人们把树木砍去,茶树见到阳光,生长得茁壮起来,就成为了一块块茶园,一代代地发展下来。我好不容易站稳,四下里张望,发现这里似乎很荒芜,不像曾看到过的那些茶园,茶树整齐肥壮。

对我的疑惑,查兄弟给了我最意外的惊喜。原来这里的人们不打除草剂,不施农药。夏末秋初,茶农会请人来拔草,草就堆在茶树下,风吹雨淋,沤成天然草木肥。而这周围,初春开始,满坡的野花芳菲,熏染的茶叶也有几丝花香。查兄弟说,用了化肥和除草剂,是省力,可是要不了几年,土地就不好了。特别是这样的陡坡地,若是土壤板结,雨季时水土流失,不仅茶园受损,连这里的山水都会受污染的。他直起腰,四周望了望,说:如今日子好过了,可不能干断子孙根的事啊,现在这样是辛苦点,可是给子孙留下了好土地好茶树,好山好水啊。

心中油然而生的感佩,这就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文化的山民,这样一份对家园的热爱,对后代的责任,在我耳中心里,比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更有一种让人踏实的感动。这些朴实如山间林木的乡民们,是民族兴盛的沃土大地。

我感觉自己有如一只大大的壁虎,似乎是贴伏在山坡上才能行动,从一棵茶树挪移到另一棵。接近中午,我的竹篮里才有半下子,查兄弟看了看,夸我手巧采的品相都好。我看他那个比我大好多的筐里已快满了,都是三四叶的,肥油油的浓绿。这样的大叶子茶耐泡味浓,在盛夏之时,泡上一大壶,晾凉了,喝着十分解暑。而到了深秋或寒冬,手捧一杯老茶,茶香浓郁热气氤氲,也能温暖一个个寒夜。

日过中午,我们找了棵大树,坐下来歇息午餐。查兄弟还在远处忙着,那里地势更不好立足。凤莲给带的鸡蛋和炒饭此刻吃起来格外香。饭后收拾了下,我们就准备返回。一是想趁午后光线好,沿途拍些风景,二是想着目前我们这个体力肯定走不快,时间晚了,拖累查兄弟。见我们要走,他再三嘱咐要小心,路旁有下山人放的木棍,可以取用。我们把带来的梨子悄悄放在查兄弟放水壶衣物的小篮子旁就返程了。

晚来,凤莲帮我炒茶,她笑我采得好少,查兄弟就把他采的倒进来不少,说:反正你们自己喝。

我看着那一篮子鲜叶倒进炒茶机,随着机器的簸动,渐渐发暗,蜷缩,成条索,依旧的草木香氛中多了几丝亲切。我想,我是从骨子里爱上这深山草木的纯粹,还有深山里淳朴的人们。因为我不仅在这里享受到了世外桃源般的古朴幽静,乡民们亲人般的相待,更感受到这些年来这里令人欣喜的变化:道路宽了,游人多了,年轻人回来了。曾经寂寞的山村有了生气,也热闹起来了。人们的眼界宽了,生活也更好了,特别是他们更多了环保意识,有了更长远的发展目光。

最近这半年多,忙碌的工作阻断了我再去的脚步,却没有阻断我和这深山小村的联系。凤莲和她的大女儿都加了我的微信,如今她的大女儿留在家里做农家乐,娘儿俩常在朋友圈晒山水,晒游客们的游玩活动,还有他们给客人准备的美食。我知道游客越来越多,入秋时,还起了新房,全是用来做客房。凤莲说,我再去,就可以住条件更好的新房了。

这么忙,她依旧记得我,记得我带回的春茶肯定喝完了,把自己喝的老茶寄给我。

斟上一杯,茶色澄黄明澈,茶香扑鼻,浅啜一口,与我带回的头道、二道茶相比,少了些鲜嫩的清香,入喉厚重的香中有微微的苦涩,但只转眼间,回甘弥漫于口腔,似乎带来修竹茂林间的清凉,是纯正醇厚的山野之气,一如那些可亲的乡民。

猜你喜欢

乡民大哥兄弟
路遇乡亲
济公传
愁眉苦脸的狗大哥
跟你做兄弟是会上瘾的
大哥我想你
恶搞版《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搞笑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