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亚秋:微波遥感探测“科学之眼”

2020-10-10颜士州

新青年 2020年7期

颜士州

少年立志为国争光

金亚秋祖籍江西婺源县思口镇,1946年出生于上海。父母识字不多,但能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他认识了许多字。

50年代初,当金亚秋在小学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偶然从兄长那里听到古今中外大科学家的故事,顿时被迷住了,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强烈愿望从此深深扎根在心底。一天,他乘车经过延安路、中山路口的一家药厂,厂内发出一种臭味,车内乘客纷纷捂住鼻子,避之唯恐不及。可金亚秋竟然张开嘴巴拼命吸起来。原来他是在想:我将来要到危险的地方为祖国搞科研,现在就要锻炼对这种环境的适应能力。

正是这种远大的志向,激发起金亚秋如饥似渴的求知热情。1962年,他进入远在上海西南城郊的上海中学住读。当时,这所中学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每周只能回一次家,学习生活非常紧张。在这里,金亚秋锤炼出了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品格。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每次考试总要安排一道附加题,以增强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承受力。不过这从未难倒过金亚秋,他的各门功课成绩一直都是满分。

1965年9月,金亚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入学不到一年,他就悄悄自学“四大力学”、数理方程等物理系高年级课程。一年后,他的考试成绩仍然是门门满分。一次期末数学考试,他只用半小时就完成了答卷,为等同伴一起回上海度假,就趴在课桌上打起盹来,使监考老师大吃一惊。

大学毕业,金亚秋来到群山环绕的广西宜山氮肥厂工作,先当工人,尔后又当技术员。在广西8年时间里,金亚秋一刻没有放松学习,不仅进一步消化巩固了大学课程,还自学了英语,为今后科研上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的春天终于来到了。1978年,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招收首批研究生,金亚秋选择了微波遥感专业,并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被中科院选拔为首批100名公派出国留学的研究生。他在北大时的班主任知道后,特地赶到科学院鼎力推荐:“金亚秋是个人才,放到哪儿就能在哪儿起作用。”

1980年1月,金亚秋登上了飞往美国的客机,去重续他少年时代做一名科学家的梦想。

爱国就要奉献

1980年初春的波士顿,世界驰名的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接纳了一位来自东方的青年才子。精力充沛的金亚秋,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学习工作到深夜。短短5年,他便实现了“三级跳”:1982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83年获得电气工程师学位,1985年获得博士学位。

该年的7月4日,美國的国庆节,波士顿美丽的查里斯河上白帆点点,岸边如茵的草坪气氛热烈,一场由波士顿交响乐团举行的露天庆祝演出将要举行。金亚秋来到这里,突然看到两名操广东口音的中国妇女正背着大塑料袋,在人群中穿梭,捡拾着人们丢弃的饮料罐。一个美国人将喝了一半的可口可乐递给其中的一位,这名妇女竟将剩下的饮料一饮而尽,然后才将空罐扔进塑料袋里……这个场景使金亚秋很受刺激,他深深感到,“那里的国庆是别人的国庆,欢乐并不属于我们。”一种民族自尊心在金亚秋心中油然而生,他毅然决定尽早归国。

有人说,在美国的许多中国人表现都很出色,受到美国人的器重乃至尊敬,金亚秋也是其中之一,他们为中国人争了光。对此金亚秋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尊敬充其量只是针对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就中华民族整体而言,人家并不了解,也不敬重。为什么?因为我们还落后。我们在异国他乡工作,仅仅是给人家做帮手,即使有所成就也不过是给人家的花园锦上添花而已。而我们回到国内,却可以站在世界高科技的前沿,代表中国同其他国家竞争,为中国科学兴旺尽力。

1988年1月,金亚秋学成归国,来到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着手创建电磁信息与高频技术研究室。

金亚秋所从事的定量理论遥感研究是个前沿性的交叉课题,国内研究力量还比较薄弱。他带领团队以夜继日地刻苦研究,当时条件十分简陋,要想观测某个地方,需要具备比较大的雷达孔径,从而获得较高的分辨率,而大孔径有赖于合成技术。他和团队无论寒冬还是酷暑,到深山老林和海上做实验,很快建立月层辐射模型。

90年代,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源多模式高分辨率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以后用在嫦娥一号、神舟系列以及风云系列卫星上,搭载多个通道的微波辐射计系统,成功获取月壤厚度和氦3含量,开启了我国空间探测新的“科学之眼”。

为科研永不放弃

20世纪90年代,金亚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国内开拓了学科的新方向。他还先后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多数刊登在国外一流刊物上,论文被引用达40多次,还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金亚秋为此获得了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和高教精英提名奖,以及199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等。1993年,他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2008年,金亚秋教授出任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报》副主编,专门负责微波遥感方面工作。IEE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团体,由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和无线电工程师学会于1963年合并而成。《地球科学与遥感学报》涵盖可见光、红外、微波(包括毫米波)遥感领域,集中反映了当代空间遥感与对地观测的最新进展,是国际上该领域最最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之一。

2009年底,IEEE GRSS(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分会)任命金亚秋教授为GRSS的IEEE Fellow评选委员会主席。

2010年7月26日,金亚秋教授荣获IEEE GRSS教育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国际GRSS领域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

2011年金亚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如今虽然年逾古稀,却仍然担任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一职。

2015年7月,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电器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国际地球科学与遥感分会(GRSS)年会上,金亚秋教授获得IEEE GRSS杰出成就奖,他是该奖项设立50年来首位获奖的非欧美科学家。

这么多年来,他还担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计算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国际电磁学研究院成员等职。

金亚秋特别赞赏电视片《共和国之恋》中的两句歌词:“在晨曦中你拔地而起,我们就在你的形象里;当世界向你微笑,我们就在你的泪光里……”因为这道歌唱出了他的心声。他说:“爱国,就是要与为祖国切切实实做贡献联系在一起,离开奉献讲爱国是廉价的。”

如果我们整个民族都认同和弘扬这样一种精神和观点的话,还怕不能实现伟大的强国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