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永泰古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20-10-10滕泽广
滕泽广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有关乡村发展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随后,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同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出炉,《规划》则针对“特色保护类村庄”提出,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永泰古城具有四百多年文化历史,是丝路延线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军事寨堡,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永泰村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2 永泰古城基本概况
永泰古城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址甘肃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李汶将军率军击败盘踞在大小松山(今寿鹿山和昌林山)的鞑靼部落宾兔和阿赤兔等首领,战争摧毁了这里原来的要塞,李汶上奏朝廷请求在永泰川营建永泰城,与兰州成犄角之势共同抵御匈奴,以巩固松山战役的成果。万历三十六年(1607年)兵备副使邢云路督工建造,城墙由黄土夯筑而成,建设炮台12座,城楼4座,城周有瓮城、护城河,由于古城鸟瞰形如金龟,故又称“永泰龟城”,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城内驻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火药场、 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城南北两侧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分别与兰州和长城相连(见图1)。如此完备的设计,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1]。
图1 永泰古城鸟瞰图
随着历史的变迁,景泰由边塞变成了内地,永泰古城的作用由军事防御转变为屯兵开垦,屯军后裔在此定居逐渐形成村落。2006年国务院公布永泰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永泰古城曾作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城内遍布二十八处庙宇、牌坊和戏楼,人烟繁兴,而如今的永泰古城满目疮痍,历史的痕迹几乎消失殆尽[2]。
3 古城旅游开发中的若干问题
3.1 破坏性的经济发展
永泰古城早期经历了城里明清时期的庙宇高楼被一拆而空,老虎山的森林砍伐殆尽,城内遮荫乘凉的百余棵老树也被伐光的痛苦。随着人口的增加,拆城砖盖房一度成为古城居民的常态,村民为了生存对自然环境随意开垦。此外,诸多影视剧组未经批准对城墙城门等改建加建,造成文物遗址永久性破坏,无序的旅游开发加剧了文物遗址的保护难度,这些都对古城后期经济开发建设起到阻碍作用(见图2)。
3.2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永泰村地处祁连山东部末端,在中国气候区划上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建国初期,原本春色不绝于四季的森林古木被尽数砍伐,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祁连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自八九十年代开始,少雨、无雨的现象经常出现,每年春秋时节大风不断,飞沙走石,遮天蔽日,耕地大面积出现盐碱,使永泰村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现象更加严重,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政府用水渠将黄河水引至离古城10km的地方,并鼓励居民搬迁到水渠边的移民点居住,几年间居民陆续搬走,人口锐减到二三十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居民多是留守老人与儿童,导致人去房空成为普遍现象[3]。
3.3 基础设施滞后
经济发展缓慢导致永泰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古民居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甚至倒塌,保存完好的住宅多是由留守老人与儿童居住,房屋周围电路老化严重,村内未配备消防设施,居民与古城安全存在隐患。古城内部交通混乱,道路主要以砂石泥土路为主,由于村内缺乏排水设施,雨水和污水借助南高北低的地势流向城墙方向,对城墙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制约了游客与居民出行。另外,永泰村缺乏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商业设施不成规模,公共活动场所未合理利用。
3.4 旅游资源单一
永泰古城占地面积21万m2,经营规模较小,村内游览路线时间较短,多以单个项目浏览为主,距古城8.4km处为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周围离古城最近且知名度最高的旅游景点,近几年寿鹿山被国家下令禁止大规模商业开发,只能以生态旅游的形式供游客参观,由于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系统化旅游开发模式。永泰村旅游开发以古城墙参观和影视拍摄为主,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此外,需进一步开发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文旅产品,避免出现全国旅游城市通有的旅游商品同质化现象[4]。
图2 古城现状
3.5 刚性保护与弹性开发
随着永泰城成功申报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甘肃历史文化名村,景泰县官方颁布了《永泰城址防洪工程》、《永泰城址城墙墙体抢救性保护工程》、《永泰城址古民居建筑保护计划》、《永泰城址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抢救性保护开发项目,其实质是刚性保护,并未体现出对古城的开发。
4 永泰古城的开发策略
4.1 夯实古城旅游发展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下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永泰村作为拥有四百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优势,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永泰古城破败不堪,就此将古城定位为旅游型乡村向大众开放并不会使游客买单,应当在弹性保护和不改变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对古城进行精准调整和细节优化,达到整体形象提升的效果[6]。对破坏严重的古民居重建或翻新,城内卫生、环境进行整治,完善给排水等基础设施,补充游客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系统,对古城墙采取夯补、加固、墙基排水处理、表面防风化处理等抢救性保护措施,最大限度保持其原真性、完整性和延续性,适当硬化路面以保证旅客正常游行,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要素并做到活态传承,将现有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永泰古城文化旅游IP[7]。
4.2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由于永泰村特殊的地理位置,需要对古城及周围生态环境进行整治与改善,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造生态宜居的旅游型乡村。古城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包括环境荒漠化和水资源匮乏两方面,在环境荒漠化修复方面以恢复被砍伐的青海杉等名木古树为主,适当种植具有西北特色、四季分明、观赏性强、可体验采摘等可旅游开发的植被。在古城与寿鹿山之间种植大片观赏性的花卉或绿植,打造一条生态廊道,将游客疏导至寿鹿山景区。在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修复方面,近几年应停止对地下水的使用,修建自来水供给系统以满足基本生活用水,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可修建滴灌工程以巩固农业基础,提高水资源支撑经济发展能力。
4.3 发展产业联动模式
永泰古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应重点发展军事戍边文化旅游业及相关文化创意产业。随着农产品、手工制品越来越收到游客的亲睐,古城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根据实地资源状况与当地农业、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延伸,创造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合理选址修建手工业加工作坊,组织当地妇女学习和编制刺绣、荷包、剪纸等具有当地及西北特色的手工艺品。将种植砂地西瓜、籽瓜、和尚头小麦等具有农产品优势的乡村鼓励村民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体系,从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可发展农业体验,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休闲、田园采摘等旅游产业项目。靠近寿鹿山的村庄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突出养老养生主题,开发生态康养农庄,逐步形成居住—养老—休闲—康复等功能完善的新产业,从而在当地实现以文化旅游为支柱的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
4.4 加强区域旅游协作
区域旅游协作对于拓宽永泰古城旅游渠道,丰富旅游资源和市场,实现旅游资源共享,提升古城甚至甘肃整体旅游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以永泰古城为地理中心,周围城市依次为武威市、兰州市、白银市和中卫市,将这些城市的游客作为古城的主要客源,通过政府之间的相互合作,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旅游企业之间共同开发、互补开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同时对于古城的旅游开发应联动周边景区参与其中,利用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带动弱势景区,打造以古城为中心的全过程、全时空、全民众共同参与的全域旅游体验模式。黄河石林旅游体系相对完整,已成为景泰旅游宣传名片,将其作为永泰古城旅游流的引入点,经过黄河石林和永泰古城中间位置的“大敦煌”影视城逐步过渡,引导游客走进古城,将古城与寿鹿山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周围空地将其做成过渡基,引起游客进入寿鹿山去享受天然公园的欲望,景泰县条农集团举办的梨花节、五佛岩寺、柏林山庄、水沟湿地公园等景点都是旅游流泄入点的良好选择。按照“优势互补、客源互送、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与周边乡村、县、市的旅游合作,建设区域一体化旅游产业[8]。
4.5 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
发展可持续性旅游的难点在于管理,这方面可借鉴乡村振兴实践者中郝峪村的管理模式。根据现行政策将全村土地、房屋、责任田、承包权等与村民协商,推行经营权入股成立公司,在产权制度方面实行 “三变”模式,即“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在管理运行方面成立一家运营公司,由公司统一定标准,避免产品同质化严重,村民相互竞争,相互抢游客的现象发生,达到稳定发展。通过股份制改革,完善一、二、三产业机构框架,争取全民参与,带领村民年均收入达到质的飞跃。当然,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前提是多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根据特长和工作特性,合理安排就业岗位,与时俱进跟进新旅游项目,紧跟乡村旅游时代潮流,实现乡村振兴重大战略[9]。
5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加速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延伸旅游与农业产业链、促进旅游与加工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推进农村产业繁荣。乡村振兴战略为永泰古城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良好的保障条件,对消除“空心村”现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高古城知名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针对永泰古城现状,分析了古城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夯实古城旅游发展基础、修复生态系统、发展产业联动、加强区域旅游协作、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等对策,为我国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