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智慧校园”建设规划设计

2020-10-10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智慧校园校园智慧

杨 增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 昆明650111)

教育信息化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虚拟化等新的信息技术引入并融入教育领域,实现教学服务、科研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培养和发展以智慧校园为代表的全新教育模式,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制的转变是新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通过对相关政策要求、文献资料的整理,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智慧校园建设经验,依据新时代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结合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整体战略发展需要,以及现阶段信息化建设情况,规划设计了智慧校园的框架模型,进而搭建了以管理、服务为核心,面向全体师生全程化、多元化的智慧校园环境。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突破创新,支撑教育培养质量及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新时代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向世界宣告:“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互联网+”模式给整个社会发展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运用“互联网+”的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改革创新教育模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下一步国家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等[2]。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推进实施“互联网+教育”,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能校园环境不仅改变了管理和服务、教育和学习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

二、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虚拟化、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融合是智慧校园与传统数字校园的主要区别,智慧校园具有创新融合、智能感知、高速互联、数据共享等特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负载均衡、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3](108-114)。云计算可动态地将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整合,并通过分布式、虚拟化等方式对用户按需分配,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计算服务、存储服务模式和应用体验。云计算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融合,将给校园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突破注入活力。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3](108-114)。物联网具有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等特征。物联网技术是营造智能校园环境,实现智能校园管理和智能校园服务等重要功能的基础技术支撑。

伴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突破创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服务带来了规模庞大的校园数据,基于大数据理念,通过云计算的手段,对海量的校园数据进行收集、存储、管理、挖掘和分析,为学校的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

移动互联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兼容移动通信技术的优势,将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全面融合[4],具有移动、互联、开放、分享、互动的特点,移动互联技术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基础。

三、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现状和问题

1.信息化建设现状

“十三五”期间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教育教学和信息化融合,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强信息化安全管理,推动信息技术在学院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等各领域的广泛使用。

(1)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实现校园网络全面畅通,实现重点办公、教学区域无线网络覆盖,校园按照功能类型分为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区等三个区域。有线网络覆盖全院85%以上区域,无线网络覆盖全部办公区域和部分教学区域,网内信息点数达2300个,出口总带宽扩容至1Gpbs。校园一卡通、公共教学机房、多媒体教室、数字安防和数字广播等设施陆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网络环境。

图1校园网络拓扑图

(2)数字应用建设

在数字应用方面先后配置了教务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学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情资源管理等15个信息系统,数字应用涵盖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生活等多个方面。

2.存在的问题

(1)虽然近年来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但对照《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云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等文件要求,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与新时代的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依然处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初级阶段,短板项目较多。

表1信息化建设完成情况表

(2)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流程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教育教学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必须站在战略高度、全局角度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现阶段各单位分布开展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设计不到位,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不足。

(3)管理服务平台还需深化,数字应用建设不全,用户体验不足。目前真正投入运行的应用系统较少,且缺乏资源管理系统、网络教学中心、后勤服务系统、校企合作平台等重要的应用系统。部分已经使用的数字应在实用性和适用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增加用户体验,整体尚未能达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的建设初衷。

(4)缺乏数据中心和数据管理平台,无法很好地服务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支撑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目前无数据中心且缺乏完整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由于应用系统不全,各类数据无法采集,更无法做到针对各类数据的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现、完整的跟踪、精准监控和数据分析平台,因此亟待加快数据中心和统一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实现教学分析、学工分析、人员分析、后勤分析等功能,为学院决策层提供可视化的管理和决策,同时依托校本数据系统建设支撑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5)广大师生员工信息化运用意识不强,由于学院是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广大师生信息技术薄弱,运用意识不强。运用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管理的经验欠缺,运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与其他类型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上问题具有一定的共性,是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普遍遭遇的困难。

3.需求特征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始创于1956年,是云南省第一所公办艺术类职业院校。经过多年发展,形成大、中专一体办学模式。学院学制相对较多,包含三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八年制大专、三年制中专、五年制中专、六年制中专和八年制中专。学生年龄段相比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为复杂,年龄范围为7岁—22岁。学院以文化艺术类、民族技艺类专业建设为基础,依托传统优势特色专业,构建戏曲、舞蹈、杂技、音乐等表演艺术专业的特色专业群。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管理、教学和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各不相同,常规统一化的管理服务模式并不完全适用。艺术类专业的教育过程相对其他专业有较多的区别,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习过程、考核方式、科研创新等方面。因此,在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时,应该充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根据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的需求特点,制定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标准和规范。

低年龄段学生相对高年龄段学生在行为管理、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方面有着更多差异化的需求。例如:在杂技艺术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由于艺术形式的独特性,教学班里包含不同年龄、不同学制的学生,该教学班学生在基础课程教学、日常学生管理等方面又按照学籍设定班级,管理人员要按照不同班级分类完成教学计划、考勤管理、成绩录入、教学评价、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在建设管理服务应用时,必须按照全程化的原则,将各项事务具体细化,合理配置管理基线和服务基线,建立灵活可调的校务流程和精细化的管模式,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和物理网技术,辅助实现对学生行为过程、教学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管理,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并促进学业稳步发展。

艺术类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需求和其他专业存在较大的区别。例如:艺术类教学要求更加开放的教学空间,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普通教室,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需要不同的教学环境。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规划实现跨区域的在线教学、移动学习和移动管理,提供适应艺术专业教学需要的资源服务、虚拟仿真场馆、智能环境也是本次规划的重要部分。

四、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和规划

1.建设目标

(1)全面提高信息化基础能力,校园网络、网络安全、多媒体教室、数字安防和数字广播等基础设施满足学院全面发展要求,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安全、高效、稳定和互联的基础网络支撑环境。

(2)增加数字应用的深度和维度,通过整合教务管理、人事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校园服务和对外交流等信息系统,构建智慧校园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显著提高平台的功能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促进信息技术广泛和深度应用。

(3)有效整合校园数字资源,加强资源共享和校本数字资源建设,构建资源类型丰富、适用性强、特点鲜明和交互共享的专业课程资源库,实现数字资源对专业学科和科研创新的全面支撑。

(4)基本建立智慧校园模型,形式一体化、全面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校园环境。管理服务方式得到突破创新,大数据实现有效整合和开发应用。保障支撑队伍配置合理,应用服务高效运行,形成常态化的技术梯队建设机制,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2.智慧校园整体架构

结合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实际需求,借鉴参考现阶段的建设经验和技术标准,本文规划设计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架构模型,包含:信息标准和规范体系、智能服务层、智能管理层、智能核心层、信息化基础设施、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六个层次。

图2智慧校园整体架构

3.重点建设内容

(1)全面提高信息化基础能力

以校园网络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网络安全、校园网络、数据中心、信息服务、多媒体教室、智能实习实训环境、数字广播和数字安防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满足学院资源共享、教育教学、职业训练、管理服务、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等校园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网络支撑环境要求。

图3智慧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

(2)构建智能管理层

智能管理层主要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校园事务管理统一规划和设计,覆盖教学全程化、生活全程化、科研全程化和办公全程化,从校园网络、资产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网络安全、OA办公、人事管理、督导管理、制度管理和实习实训管理等方面实现对校园管理事务的技术支撑。

图4智能管理层

智能管理层提供服务师生的各类智能化管理应用,智能化管理应用在规范学院各类管理业务的同时,大大提高整个学校的智能化管理效率,最重要的是在管理过程中采集、处理和产生的管理数据将通过整合并存储于共享数据中心,共享数据中心将管理数据自动对接到学校的高基平台、师资平台、状态数据平台,通过共享数据中心的管理大数据分析校情和状态数据监测、挖掘分析、自动预警、科学决策、诊断与改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3)构建智能服务层

智能服务层主要针对教学服务、资源服务和生活服务进行统一规划和设计,从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科学研究、艺术创作、生活服务、信息公开、技能培训、继续教育、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对校园服务事务的技术支撑。

图5智能服务层

教学服务以网络教学中心建设为基础,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空间和教学服务平台。支持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教学,同时具有智能学习计划、教学评价、教学互动、在线测试/考试、云存储等服务功能。推进翻转课堂、微课程、在线教学、网络教研和移动学习等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教学和网络学习环境。

资源服务以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为基础,不断更新和完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论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并通过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开发基于计算机、校园网、互联网进行教学、教研及自主学习的数字资源,为师生教育教学和科研创作提供更高质量的资源服务。

生活服务以校园一卡通、校园服务大厅建设为基础,集成金融消费、身份识别、餐饮服务、事务申报、校园文化、校园娱乐和社交网络等功能,建立服务于师生和社会的一站式校园生活服务平台。

(4)构建智能核心层

在基础设施层、智能管理层、智能服务层的基础上,按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数据规范规划和部署共享数据中心。将数据按照人、物、事的类型进行分类,从管理层面和服务层面详细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逻辑,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交换标准和数据交换模式,从各应用服务中进行抽取数据、完成数据的转换、清洗和加载,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5],实现与状态数据平台的对接,推进状态数据平台的人人参与、源头采集和时时共享。

图6共享数据中心总体

基于共享数据中心构建集成学院发展动态监测和预警、校情分析、决策支持和诊断与改进等功能的智能核心层。

图7智能核心层

依托共享数据中心,对学院发展实现基于数据模式的动态监测,按照国家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针对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基线指标设置数据红线,配置科学合理的数据预警机制,实现对学院发展实时、动态的预警功能。

在共享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优化管理服务决策,创新管理服务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数据挖掘、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按照不同事务类型的管理需求和服务需求,采取多元化、多层次的数据分析视图,建立校园决策支持平台,为管理服务的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

以诊断与改进工作需求为导向,建立诊改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等工作中的作用,关注数据监测生师比、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实践场所、生均图书、生均年进书量等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调控与改进,以“质量螺旋”+“PDCA理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质量螺旋闭环上升式运行。

图8诊断与改进螺旋图

(5)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

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是维系智慧校园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安全运营体系建设。从机构设置、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运维管理和建设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安

图9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

五、结论与展望

智慧校园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在新时代面临的共同课题,相信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推进与完善,教育信息化最终将成为常态化、可持续的运行机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功能会日渐突出,广大师生受益于此,大幅度推动内涵式发展。

本文结合国家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最新要求,以本人所在学院智慧校园建设为基础,分析现状、问题和需求,规划智慧校园的系统模型,期望通过实践实现协调各项机制完善与运行,做到依标准、可量化、能运行、有反馈,以先进带动后进,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使师生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中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猜你喜欢

智慧校园校园智慧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