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黄河大铁桥
—— 纪念外公詹化球诞辰119 周年
2020-10-10邬霄勇
□ 邬霄勇
外公詹化球名孝严,字恩沐,号克帝,1901年6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老詹家村。外公的父母均知书达理,深明大义,从小就教育外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常讲述一些英雄人物保家卫国的故事,要外公以他们为榜样,为国家民族尽忠出力。
1914年,外公被送进县城正学高等小学读书,该校命名正学 是为了纪念宁海明代先贤方孝孺。学校教师均为当时宁海名儒,要求学生 正心修身”,以方孝孺为楷模,方孝孺的生平事迹和作品是学生的必读科目。在老师的教导下,外公更加坚定了为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 詹化球。
1919年秋,18岁的外公从正学高等小学毕业,来到省城杭州,恰好遇上杭州体育专科学校招生。该校是为了继承辛亥革命先烈秋瑾遗志而创办的,因此偏重军事训练。1920年春,外公被录取。体校学制三年,除必读的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科目外,还开有专业课,如普通体操、兵式体操、体育学、兵器学、国术、实弹射击等。在校学习期间,外公受孔墉老师的影响最大。孔老师是宁海人,不但学识渊博,教学认真,还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述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民族英雄的事迹,给外公留下了深刻印象。1923年秋,外公从杭州体育专科学校毕业,遵从母命,回家结婚(妻子姓邬),暂时留在家乡小学任教。
1925年年底,黄埔军校第5期招生,外公告别了母亲和新婚妻子,只身前往广东报考,被录取为工兵科学员。为了表明自己要在革命大熔炉中冶炼、彻底改造世界观的决心,外公改名化球”,字 赤生”。次年3月入学,经过一年半紧张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1927年8月15日,外公通过了考试,以前三名的优秀成绩毕业。军校规定:每一届前三名毕业生可留校工作。外公留校,在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任宣传员。随后参加了北伐,历任第9军第3师军区处上尉指导员、总司令部特务营上尉副连长、两浙盐务缉私局第3营营部稽查员、缉私局特务队队长等职,后转入税警团。
1936年上半年,国民政府认识到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保障铁路安全非常重要。因此,11月开始从原来的交通兵团中抽调一部分人员,组建成铁道兵团,外公也名列其中,在当时培养专业干部的干部教导连(学员都是一些有专业知识的少尉军官)任少校连附。
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平津,即兵分四路向华北扑来,其中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沿平汉路南下的是日军土肥原贤二率领的侵华主力14师团。该师团按作战计划须在1938年2月8日以前攻取河南新乡。新乡位于平汉、道清铁路交叉点,北制安阳,南扼郑州。郑州黄河大铁桥则是南下的咽喉,所以新乡是豫北的重要战略据点。日军连日用飞机轰炸新乡、黄河大铁桥。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殊死抗击强敌,粉碎了土肥原贤二2月8日前攻取新乡的美梦。
随着敌人的不断增兵,1938年2月10日,第一战区长官程潜命令新8师开赴郑州黄河铁桥防守,并命令在河南境内新组建的铁道兵团即刻奔赴前线,一面修复被炸的黄河铁桥,让中国军队物资和人员得以通行,一面准备在万不得已时炸毁黄河铁桥,阻止敌机械化部队长躯直入郑州,直下鄂湘大地。先行执行防守黄河大铁桥任务的是外公带队的铁道兵团中最优秀的干部教导连,约800人。2月10日,外公带领的兵团干部教导连星夜急行军至大桥南岸,马上投入桥梁的抢修工作。经过2天2夜奋战,完成抢修任务。13日,从北岸来的列车又开始从大桥上驶过。但一个十分不利的消息也随着大桥的畅通传来:日军的一个联队(一个团)尾随列车向大桥扑来。在大铁桥两岸只有外公率领的一个兵团干部教导连,加上原一个连的警戒部队,总共约1000名官兵。而日军是3000多人,双方力量实在相差悬殊。外公急忙向正在向大桥进军的新8师师部报告请示,得到回答:“大部队以最快的行军速度,也要一天一夜后才能赶到。”蒋在珍师长在电话中斩钉截铁地说:“你们现在一定要把这个缺口堵住,这关系到整个武汉会战的胜负,我们已派小部队快速增援你们,只要能守住大桥一天半日,就是胜利,纵余一兵一卒,亦不得擅自撤退!”外公回答:“请师座放心,只要我们还有一个弟兄在,大桥就决不会放弃!”
/ 1919 年,詹化球(中排左四)的小学毕业合影。
/ 中国黄河第一铁路桥遗址。
外公其实明白,双方不仅兵力相差悬殊,武器装备也相差极大。铁道兵团除了自卫武器外,弹药不多,重武器缺乏。而敌人武器精良,士气正旺,想要在大桥上堵住他们,实在是难上加难。但已没有退路,他马上下令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挖好掩体和战壕,收集原守卫部队留下的所有武器弹药,集中在桥南岸。外公想:目前只能利用狭长的空间,层层阻击来对付装备精良的日寇。外公站在大铁桥上向全体官兵说明目前的实际情况,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已到了为国尽忠的最后时刻,已经没有后退的路,身后都是一些需要尽快转移的老百姓和一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因此,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日寇过桥,誓死守住大桥,中国不会亡!”
官兵齐声喊道:“誓死守住大桥!中国不会亡!”宏亮的声音,仿佛黄河滚滚波涛,在怒吼,在咆哮!
战斗在午前打响,日军组织了一次次冲锋,妄图占领桥南岸,但外公凭借有利地形,沉着指挥,一次次将其打了回去。日军寸步难行,死伤数百,速战速决的部署一时间难以实施。由于摸不清守桥的中国军队人数,不敢贸然行动,日军就一味地用炮轰。部分士兵被日军炮弹击中,伤亡不在少数。另有一些士兵被炮弹掀起的土掩埋,但炮声一停,他们又抖落泥土,拿起枪,向冲上来的日军射击。就这样来来回回,一直打到傍晚,日军始终无法突破大桥南岸。但我军也伤亡过半,弹药已消耗殆尽。
夜幕很快降临,日军又一次冲过来。外公上好刺刀,纵身跳出掩体,高喊:“弟兄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死也要守住大桥!”然后,第一个冲上前与日军拼刺刀肉搏,剩下的士兵也紧跟而上,日军被中国士兵的英勇气概所震慑,纷纷后退,铁桥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血肉拼杀。鲜血染红了黄河第一大铁桥日军向北岸退去,南岸仍飘着中国旗!
当天夜里,新8师李昌容的一个团终于赶到,只见大铁桥南岸到处是敌我双方士兵的尸体,鲜血在铁桥上已凝结成厚厚一层。掩体里除了几名奄奄一息的重伤员,还意外听见一个小女孩的哭声,李团长连忙将大衣裹住小女孩,问:“你是谁?”小女孩的耳朵已被震聋,听不到声音,再三询问后才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地回答:“我是詹化球的女儿,叫若娟,父亲还在桥上李团长走上大桥,只见外公面朝北岸,背倚着栏杆圆睁着双眼,全身满是枪眼,早已停止了呼吸。李团长摘下帽子,深深地向外公鞠了一躬,叫人将外公抬回南岸安葬。随后,李团长将外公8岁的女儿(我母亲)带回后方,交给后勤人员抚养并送入遗族学校读书。
/ 郝柏村(右二)为詹化球题字。
1940年3月27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下发对外公的一级褒奖令和抚恤令,追晋他为陆军中校,牌位送南京英烈祠。1947年12月,外公被编入《中华民国忠烈将士姓名录(浙江省宁海县卷)》。
郝柏村来到大陆时,为殉国在黄河大铁桥的外公挥笔题写了 英烈千秋 四个大字。
我的母亲詹若娟已于2013年去世,享年83岁。生前除了耳朵听不清(当时被日军的炮弹震坏)外,身体健康,曾经多次带我去黄河大铁桥遗址祭拜外公,并反复告诉我:“你外公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为的就是要守住母亲河上的这座大铁桥来掩护老百姓和重要物资的转移!”
/ 詹若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