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坡忆远征缅甸
2020-10-10洪永珊汪校芳
□ 洪永珊 汪校芳
/ 郑坡。
郑坡(1902—1973),出生于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丰岭岙村,毕业于黄埔军校1期,历任宪兵团营长,国府警卫旅参谋长兼第2团团长,特务团团长,警卫军第4旅旅长。1930年弃军从农,在奉化、三门及上海等地兴办大华农场。抗日战争期间重返军营保家卫国,任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办公厅主任,缅甸第2集练处处长,远征军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授中将衔。
最近,笔者找到了郑坡先生的部分手稿,其中说到他远征缅甸的经过。此文根据郑坡手稿整理而成。
远征缅甸的背景
1941年8月,日寇钣田祥部在越南西贡登陆,中国调第10集团军关麟征部防守中越交界的马关一带,因滇越路有近300个铁桥和隧道,日寇一时不敢轻进;珍珠港事变后,日寇山下奉文的14方面军侵入泰国;木村兵太郎部侵入缅甸,中国从西北调宋希濂部,并扩编为第11集团军集中昆明待命。
日本的战略目标是夺取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等地,切断美、英等国援华国际通道,威胁中国正面抗日战场的中心西南大后方,迫使重庆国民政府屈服,摆脱中国战场困境。
保卫缅甸就是保卫中国的国际交通线,守住缅甸意味着粉碎日本的战略目标。这一区域多是英国侵占或渗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本由英军防务,为此,中美英于1941年12月商议,中国出兵缅甸。12月13日,中英双方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组建中国远征军。即时,中国方面派出10万远征军进入缅甸抗击日军。
有战争必然有牺牲,为保证出国作战部队的兵源,配套成立第2集练处专为第5军训练新兵,并将在甘肃平凉主要为胡宗南第34集团军补充兵员的第14补充兵训练处处长、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办公厅主任郑坡,调任第2集练处处长,驻军贵州安顺防地,编制9个团。
英军出于殖民缅甸的疑忌,迟迟不同意中国军队迈过缅甸国界,拖到1942年2月底,才答应杜聿明的第5军进入。虽然第5军由装甲兵扩充而成,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但此时中国军队已失去战机,再加上美英中三国叠加而混乱的指挥系统,打了一场没有主动性又缺失准备的被动战,腊戍危在旦夕。此时,蒋介石急电郑坡支援,令5天内到达腊戍。郑坡甚至连配备新兵的武器也没有,就率刚训练完的4个团急急赶赴腊戍。
/ 郑坡手稿。
郑坡率部抵达滇缅边境遮放时,杜聿明部的防线已被日寇突破,援军没有了意义。郑坡联系上退到遮放的参谋团主任林蔚文,参谋团是为协助远征军作战而设的。林蔚文告诉郑坡,参谋团预定计划扼守畹町,阻敌不入国境,从目前战况看,这一目标已无法达成。以后做两种打算,一是阻敌于龙陵;二是如果龙陵不能阻敌,只好扼守怒江。并令郑坡关注军情,见机行事。
因杜聿明部还没有退回国境,战况不明,腊戍已被敌军占领,郑坡的部队无法获得武器装备,就下令先集中武器编成一个战斗团为后卫,其余徒手士兵编为运输团,抢运美援物资。因为这一带是美援物资的待运站,崎岖的路上,除了运输美援物资的车辆,还有溃退的部队要突围,华侨及其家眷在逃避战祸,后面又有日军的机械部队在紧追不舍,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如何混乱。时任滇缅公路运输工程监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缅运输总局局长的俞飞鹏,眼看敌军逼近,不得不下令烧毁军用仓库内的汽油和弹药,一时火光耀天。
因11集团军无法及时到达,林蔚文退守国境线畹町的计划无法实施,甚至连龙陵也无法扼守,只有凭怒江天险阻敌了。此时,郑坡临时组织的这个后卫团,利用龙陵山地构成工事,及时阻击连续进犯的日军,经过激烈的战斗,一时令敌人的进攻速度迟缓下来,营长袁国铨在战斗中牺牲。
郑坡率领的运输队两天没能开火做饭,急急退过怒江后,炸断连接怒江东西两岸的惠通铁桥,终于扼敌于怒江,使中日两军处于对峙拉锯状态,大理、昆明得到了保全。敌人滥炸保山,还投下细菌弹,我方死伤万余人。
扼守怒江,保住昆明,也就保住了从印度到昆明的空中军事物资运输航线,在滇缅公路被阻断的时候,这条运输航线成为唯一的国际交通线。郑坡率部不但抢运到大批军用物资,更为扼守怒江立了首功,获得了上级的褒奖。
当时,一个最大的疑问是杜聿明的第5军到哪里去了?原来腊戍失守后,中国军队南北受日军夹击,缅甸公路被切断,撤退军队仓促北退贡山,绕道碧江而入国境。因英国军队的一段防线被日寇出其不意地攻破,以至杜聿明部退入国境的后路被截断,造成杜聿明所率15000人出走野人山的惨剧,师长戴安澜和副师长胡某阵亡。
后在美国顾问团建议下,又从国内空运一批新兵,名谓驻印远征军,以孙立人为军长,中国军队在兰姆伽受训后,扩成新一军和新六军。毕业于黄埔1期的郑洞国为总指挥。杜聿明改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驻防昆明,并兼任昆明警备司令。在印度,由美国总统直接派遣的史迪威任总指挥。
滇康缅边境游击战的战略与作战原则
1943年,中国重新部署滇西防务。一是在楚雄成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初任司令长官为陈诚,继任为卫立煌。除原有11集团军外,复调第9集团军霍揆彰部。二是在大理成立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调郑坡为总指挥。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由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属远征军第11集团军作战序列。
建立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的战略意义
据郑坡的回忆手稿,之所以要成立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原因有三:
一是抗日战争的总形势从防守转入攻势。1943年初,美军在太平洋转入攻势。2月,中、美、英在印度加尔各答召开三国会议,中国方面有何应钦参加,共同商讨反攻缅甸、恢复交通线的具体计划。滇康缅边境的战略反攻部署是,中国远征军从滇西出境反攻密支那,中国驻印远征军可以从印度取道利多出击,从两面包抄夹击,彻底歼灭日本占领军。成立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是战略反攻需要。
二是在滇康缅边境有广阔如一个省的区域,包括自怒江北部缅甸境内密支那、拖角,中缅边境片马、固东、江苴街、腾冲、龙陵、芒市、陇町等地,其中有的是属于中缅未定界,有的是英帝国主义侵占或渗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还有的是日寇占领或控制的地区。这么大的一个地域,地势与气候又非常复杂,到处是崇山峻岭,雪域与热带气候并存。居住地区的民族又复杂,有汉苗杂居,更多的是土司控制下的独立王国。其中较大的少数民族有荣山、蒲曼、俅夷、怒夷、摆夷、僄僄、康巴等。在战略反攻前必须团结各少数民族部落,协调和解决许许多多现实问题,以保证战略反攻的实施。
三是为了配合主力部队的反攻,牵制、干扰敌军,防制敌人向滇康边境逃窜。
游击总部设参谋、副官、政治、军医、军需5个处。下设5个纵队,其中第4纵队为戴笠成立的滇西挺进纵队改编,其余都是郑坡的援缅部队所扩编。随部队行动的有美军联络参谋组,美军医疗队,军令部二厅情报电台,国际问题研究所,缅甸情报站等。可见,此游击战是武装现代化的游击战,是中美合作并肩作战,是一支既能游击战,又能防制战役,还能阵地战的游击部队。
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初设于大理洱海三塔寺。1943年秋驻云龙,位于片马和大理之间,更便于指挥游击区的作战行动。后再移到鲁奎。鲁奎是片马入滇的重要渡口。对江的鲁掌离日占地片马仅60里。
郑坡的游击作战七原则
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一建立,作为总指挥的郑坡第一件事就是招收边境青年300名,举办滇西游击干部训练团,组织地方武装。郑坡自任干训团团长,副团长是李根源,教育长是宋荫团,副教育长董仲篪(滇康缅游击副总指挥)和夏日长。邀请西南联大的潘光旦、费孝通、田汝康等教授前来授课。总指挥郑坡亲自讲课,阐述游击作战七大原则。
一是游击战的定义。游击战是流动性的攻击战。始终以进攻为着想,防御也是为再进攻的准备。离开进攻的思想,就失去游击部队生存的意义。
二是游击战的任务。发挥辅助正规军攻击、防御、退却的功能。具体任务有扰乱敌后,破坏交通运输,袭击增援部队,牵制前进力量,收集情报。
三是游击战的战术。“聚,散,转,动 四字诀。“聚 就是集中攻击;“散 就是分散扰乱;“转 就是转移兵力;“动就是灵活行动。以四字诀保持作战主动权,计划出神出鬼没的战斗方案,如布疑兵声东击西,迂回退却诱敌围歼,反复包围内外夹击,截击成段各个击破,分进合击捣敌据点。游击战必须确保通信联络,规定行动时间地点,做到聚得拢,散得开,转得活,动得快。
四是游击战的战略。游击战的战略属于持久战,战术属于速决战,每次速决战后继续乘机再战。多行巧战,不打硬仗,保持战力。敌强我避,敌少我歼,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动我袭,敌息我扰,积小胜为大胜。避不是不击,退不是逃跑,是化被动为主动,为再进攻作准备。
五是游击基地的建立。基地就是游击队的后方,粮弹装备的补给站。补给库应分散隐藏。建立基地的首要条件是便于封锁,如与敌区有隘口、渡口相隔,若能通大后方则更理想。力求避免在基地附近作战场以求隐蔽。
若基地遭敌围攻,集中兵力歼其弱路,挫其锐气;分散兵力扰其强路,阻其前进;转移兵力反歼于有利地带,使其合围解体。如基地被敌占领,则断其交通补给,先扼敌于孤立,再反包围解决之。
六是游击政工的开展。游击区的民众是游击队的耳目和手足,民众靠政工去动员。获得民众信任的前提是严明纪律,要尊重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禁止占民众便宜;要言而有信,运输伕行程最多不超过3天,并给予待遇;要求民众帮助时以鼓励替代强行,充分考虑他们的困难。用事实揭露日寇暴行以同仇敌忾。政工员应先部队而到,后部队而退,或留部分做各地联络。
七是游击部队的编训。游击区就是我们的训练场,游击部队的训练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每次战斗结束都要分析成败原因,奖励有功者;在新兵只粗知作战基本常识的现实中,新兵主要靠老兵帮带,编队须新老兵夹杂;绝对禁止对新兵粗暴,当地新兵架屋的土办法能使我们随地安营,他们爬山越险的特有技巧更适合本地行军作战,他们熟悉当地,是最好的向导,新老兵优势互补才能提高战斗力,只有让新兵感受到部队的好才可能引来更多的新兵。
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部队在战略反攻前的工作
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部初建时,总体战局是敌我力量势均力敌,也意味着我军战略反攻的时机已经临近。郑坡作为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总指挥,从军事和政工分别作出战略部署,以迎接主力部队的战略反攻。
军事部署
将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区分为内线和外线,腾冲、龙陵、上下猛连等为内线,主要任务是破坏敌军交通运输及通信联络,收集情报,袭击敌增援部队。敌军为了确保交通与通讯畅通,必须出来扫荡,我们乘机围歼敌扫荡部队,务必一网打尽。内线由副总指挥董仲竾指挥四、五两个纵队。
马片、拖角、罗孔、浪漾等为外线,总指挥郑坡在总揽全局的同时,指挥外线的一、二两个纵队及步兵一个团、一个营。游击总部留一个团的机动部队,以防敌军穿越怒江扰我后方。
外线有辽阔的后方,主要是监视敌军的活动,围歼其出击部队,保证我运输队和增援队安全通过外线而转入。外线的敌人,除了日本鬼子,还有英国殖民军队及其雇佣军。从缅甸蚕食滇康是英国殖民者的一贯野心,英国殖民者认为这是英国的土地,他们蛊惑边民与游击部队对立,又武装袭击游击部队,给游击战争的开展带来许多阻碍,也给中国军队带来一定损失。
郑坡多次到昆明与英使馆武官交涉无果,又通过外交部照会英方,才使英方不致明目张胆。尽管英帝国主义施用各种两面派手段,由于纵队政工队 做了宣慰工作”,才把各土司管辖地区安定下来,确保外线长达200余里运输线的通畅。
每个纵队设有永久基地,支队设有临时基地,这些基地都以村落为主。为适应战略反攻,纵队增设准备基地一个,在深山老林的险要处预搭帐篷,支队也有对应的部署。
政治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政治工作,游击总队专门建立了两套班子,一套设在纵队或支队,称为政工大队和政工中队;另一套设在部队未达到的地方,称为政工站,政工站有固定和流动两种。宣传的重点,一是说明日寇是外国人,是来侵略我国土地,残害我国民族的,我们是中央军,都是中国人,抗日就是保卫民族保卫家乡。二是中央军有纪律,不取民间一针一线,供差、购物均有代价,中央钞可向政工工作站购买盐布针线等物。三是宣传日寇打退后,还要整理交通,开设商店、医院,那时物有店购,病有院医。
政治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开座谈会、联欢会,询问疾病赠送医药,赠送食盐针线等。二是选干练边民为乡保长,给与物质待遇或一定薪给。三是重酬情报有功人员,鼓励他们收集情报的积极性。
为增强政工的有效性,郑坡还走访讨教精于人情世故的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的建议是:边民注重现实,感情鼓动比民族大义更有效,要多给予钱财资助,特别是他们送来东西时一定要加倍酬物,这样一传二,二传三,自然会有很多边民来亲近拥护。郑坡发现这一招确实很灵。
郑坡手下有一名张校尉,在日军占领区收集情报时遭日军逮捕,当地一老人得悉后说是他的儿子,要日军放人,日军说没法证明,不予放行。老人回家带6岁的孙子去喊张校尉为爸爸,才救了出来。这则故事表明游击总队政治工作的扎实,并记入了《曲石诗录》选集:
欲救张校尉,
姑且当儿呼。
老人义与智,
可编教科书。
为了做好土司等地方首领的工作,郑坡邀请了曾在班禅行辕负责招待的刘家驹先生,通过宗教开展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游击总部最终成功收编不少由地方土司为核心的部队。其中鲁奎土司段浩支人数达800人,郑坡曾住在他家。还有德钦海正涛支队、维西支队、碧江支队、老街独立大队、中甸独立大队、贡册独立大队、福贡独立大队、贡西独立大队(由岗房古浪合编)。其中鲁奎段浩支队(六库支队)、碧江支队、老街独立大队为后勤运输部队。
政治工作的良好成效,为随即而来的滇西反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根基。
/ 本文作者洪永珊(右)与汪校芳(左)。
滇康缅边境特别游击部队在战略反攻中光复片马
1944年8月5日,反攻滇西开始。蒋介石电:“此次渡江出击之胜负,不仅关系我国军之荣辱,且为我国全局扭转之所系,务希各级将领,竭智尽忠,达成使命。”此电文表明当时反攻滇西战役的重要战略地位。
为更有利于指挥,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也由楚雄推进到保山。反攻滇西的战略部署是分三路进军:
左路为宋希濂的11集团军,攻惠通桥至龙陵;中路为关麟征的第9集团军,攻惠人桥到腾冲;右路由郑坡率游击部队中的正规军,目标为片马、拖角一带。
为适应游击战到阵地攻击战的转变,郑坡对所率部队作重新编制,未能完全成立的二、三两纵队并入于第一、五两纵队。
郑坡的目标非常明确,必须攻下日寇的片马据点。这是由于片马是缅甸入川、进滇、过藏的要道,西面有路可通密支那,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攻下片马,腾冲的敌军会受到我军侧背包围。
片马就是敌军务必死守、我军务必攻下的必争之地。可片马的地形特征是一个垭口,易守难攻,前临千仞峭壁,视野开阔能瞭望数十里,只有山间曲折小道可行,部队无法展开进攻。
郑坡只能利用地形死角率部队接近敌据点。先于夜间拔去敌军在道上所埋的用以替代地雷的迫击炮弹,拂晓以纵队连续冲击。中国军队异常英勇,一度占领垭口。但日寇利用起伏地带构成纵深梯形阵地,并在周围各个要点筑上大小土石,子母堡垒,凭险固守,占领垭口不久又被敌从后面制高阵地消灭,进攻多日仍无进展。
这一仗打得非常艰苦,官兵非常勇敢,前线伤员不断送到茶坡美军野战医院治疗。突然,野战医院给总部送来一份备忘录,宣称所收官兵伤员,伤不在前身而在后背,显系官兵退逃致伤,总部派人到医院仔细核对,在70多名官兵中,有8人伤在背后。此系第一支队谢晋生游击区支队长刘知仁支队所属。后经查明,刘知仁求胜心切,他连番组织敢死队猛攻,官兵在敌人阵地匍匐向前,日寇居高临下向我军射击,故致背部受伤。美方理解后纷纷赞夸中国军队的勇敢精神。总指挥与野战医院的美方医生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直接攻下片马的难度实在太大,只能采用迂回战术。郑坡命一个团不断佯攻监视正面敌人,亲率余部沿江东岸北行30余里,绕道贡山北部,越过中马侧背,自阿兴地过怒江而至山麓称戛。称戛江水奔腾,木船无法渡江,只能利用当地人的溜索济渡。溜索就是用竹或藤结成的绳子挂在两岸岩间,人赖卡于索上的溜板往来。
在称戛休整一个晚上,发现这处只有数十户傈僳族居住的小村,英国人建有教堂,还有居民无人不知其名的牧师,可见英国人渗透的深入。第二天一早,部队急行军越过山巅接近片马,沿途既风景如画又危险异常,不时有官兵失足落险而牺牲。越往上登气温越低、行进越难,马匹也没法通行,一切武器弹药全靠人力运送,从山下的炎热到山上的严寒,这样的山道上一天只能行进70里。翌日,进途更加艰难,但必须行进100里方可宿营,经过一个千仞峭壁,湿滑的岩崖间仅有一条尺许宽的岩驳冰道,滑溜异常。向导告知,前进途中不能驻足久息,不然会身体僵硬直接冻毙;不能低头俯视,不然腿一软就粉身碎骨。牺牲了若干官兵,终于穿越峭壁,眼前已是银峰环立的雪山了。
终于负重登上了4075公尺的垭口山颠,点燃一支烟,住口即熄,表明空气异常稀薄。部队不敢久停,急急向山的阳面下坡。阳面多是久年流水裂成的半圆岩块,即使是倒身逆爬而下也很不容易,常常一足伸出抵不到下一岩块,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
半山腰有居民20余家,地名叫沙湾,部队就地宿营。后再推进至古浪,离片马仅二三十里了,古浪有茶山族居民四五十家,生活比较富裕。
郑坡的作战思路是全线发动,各点围攻。一是派遣小分队搜索英帝地方武装,将其阻止在围攻线外,以防捣乱。二是密切关注密支那,防范敌军反包围。密支那是缅甸铁道北终点,东行300里即到片马,交通顺达。三是拖角、罗孔、浪漾各地与片马同时发起攻击,以防敌军相互增援。
敌军对片马的布置是,垭口为第一道防线,垭口后三四里高地为主阵地,这一阵地可控制东西北三面的射击,高地下即村落,村落后为警戒阵地。守片马的为桃源少佐所率的一个大队,属缅甸派遣军腾冲分遣旅团。
郑坡的部署是分东北西三路合击。北路主要是攻击敌军的主防阵地;东路攻击垭口,目标是摧毁敌军的前进阵地;西路为阻断敌的退路。考虑到敌军有炮兵中国军队没有,阵地战对中国军队不利,西路和北路又有广阔的外围阵地,擅长于游击战的郑坡,让全军官兵达成统一,收复片马采取的是 吃瓜儿 战术:先耐心地一层又一层把瓜皮(外围阵地)刨光,再一口一口地把瓜肉(核心阵地)吃下。以小分队在夜间摸索袭击敌人的各个散兵壕,同时扰击他们的核心阵地。后敌军也分遣搜索队对付我们的搜索队,时常发生遭遇战,每次遭遇战死伤大概为我三敌一的比例。
如此刨了两个星期瓜皮,敌军兵力消耗严重,终至中国军队进占了村北的高地,其核心阵地在中国军队的瞰制下,敌军恐被中国军队合围聚歼,于当夜放弃片马,向腾冲溃逃。中国军队捡获敌遗弃迫击炮弹数十箱,士兵则剥得其尸体呢大衣数十件,并在尸体中捡得其家书及照片等,译阅后知其国内人民生活已到穷途。
片马克复后,随后拖角、罗孔、浪漾一线亦相继克复。攻罗孔为黄夑堃支队。黄夑堃为南洋华侨,抗战初自日本士官军校辍学回国参战。他曾用日语喊话,宣告马片已攻下,马上有大军集中来围歼,寇兵无心恋战而自撤。
全线战役经过20天结束,中国阵亡支队长吴若龙等以下官兵200人。吴若龙是攻克片马的杰出英雄。
这时得到第9集团军通报,红木树、惠人桥等敌沿江据点均为中国军队收复,中国的内线交通已完全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