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0-10-09肖海鸥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一个焦点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更加严重的程度。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认清其深层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扩大。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往城市迁移,出现了大规模人口迁移现象,其子女留在农村,形成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近年来,农民工进城务工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成为社会一个焦点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更加严重的程度。正视社会发展中的留守儿童问题,认清其深层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湘西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2018年民政部官网最新发布的留守儿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留守儿童比重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以四川省规模最大,湖南次之,高达70万人。湘西作为湖南西部一个较贫困落后的地区,是全省唯一被列入西部大开发的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民族特色浓烈。
最新的数据显示,湘西州全州总人口有26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高达150万人,占全州人口总数的57%,占据大半比率。湘西位于武陵山片区,交通不便,农民生计难以维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得到发展,许多家庭夫妻双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农村,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在湘西尤为突出。
为了了解湘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特选取湘西州泸溪县兴隆镇村作为调查对象,全村共计90户人家,其中6-13岁儿童人数达38人,留守儿童有36人,36份调查问卷数据有效。此次调查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展开。
1、具体情况
2、家庭教育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家庭方面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显示。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父母双双外出務工的留守儿童当中,有26人是由爷爷奶奶进行抚养,占比90%,只有3人是由叔叔或伯伯等其他亲戚代为抚养,占比10%。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基本上是一年见一次,只有2人超过一年见一次,日常沟通是通过电话联系,有4人一个月与父母联系一次,有4人经常联系但时间不定,还有21人很少同父母联系。在询问具体谈话内容得知,谈话的内容主要涉及家里的一些琐事,对于留守儿童的询问也仅仅涉及到学习方面,关于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心情状况不甚关心。在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谈话里,多以责备为主,很少存在夸奖一说,很多时候通话都以不欢而散收场。
二、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的照顾,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谋生,其父母长期在外工作,除了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条件外,却极为缺乏关爱和情感交流,无法提供正常的家庭生活环境。父母在教育这一方面与孩子完全脱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不了作用,对于留守儿童自身的学习教育情况并没有高度重视,孩子受这样错误想法的引导,也在脑海中形成读书无用的观念,无心学习。
在留守儿童中,监护的主要形式是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进行照料。由于他们的血缘关系,监护人大多采取了娇惯的方式,不忍心进行严厉的责骂和纪律管教,此外,对儿童的要求相对宽松。同时,老年人的教育水平与现实脱节,对儿童在教育上的影响微乎其微,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难以被留守儿童所接受。
2、学校教育相对落后
(1)学校教育设施落后
贫因地区教育条件落后,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村小学的大量消失,许多偏远村只设立一个教学点,采用复式教学模式。学校里,粉笔,书本等必各的教学材料都很匮乏,课桌残旧,有的教室还出现漏雨等现象,学习环境十分艰苦,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管理,这样的艰苦条件很难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更谈不上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任课老师自身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因在农村地区任教,发展前景不好,在教学上缺乏热情以及责任心,对学生采用一种放养管理策略,主要孩子不在学校里面出事,家长不追究其责任即可。
由于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师资力量缺乏,老师精力有限,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安全,也往往没有更多精力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缺乏细心的引导。
三、湘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工程。这是一个涉及成千上万家庭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注。因此,要解决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我们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分担这一责任,共同努力,共同努力,相互合作。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观。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孩子步入社会后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应该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不足对子女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要因为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物质相比,孩子们需要父母更多的精神关怀。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交流,从精神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日常通话中,父母不仅应该询问他们的学习,还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生活心理健康。询问他们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心。
(二)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把教育和引导结合起来。遵循留守儿童自身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留守儿童愿意并自觉接受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重视素质教育,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促进留守儿童的道德、智力、身体、审美和劳动能力全面发展。在课程方面,添加与留守儿童相关的课程,例如,心理咨询课程和法律课程。学校可以根据留守学生的年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自尊自强的思想教育,培养法律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学校应该与他们的家人保持联系,并及时提供关于学生最近生活和学习的信息。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儿童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让学生从内心改变孤立激进的个性,积极与外界沟通
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真正需求,因材施教,对学生的优点加以引导和培养,指导其存在的不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努力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形成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重视素质教育的发展。重视和强化心理教育。
(三)建立健全政府关爱留守儿童机制
優化社会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社会各界应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的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可以定期对农村地区的孩子进行支教活动或是开展春游、助人为乐等活动,内容主要以德育为主,注重孩子德育方面的发展。加强农民自我素质教育。
政府应放宽学生入学准入条件,取消地区化因户籍难入学的限制,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能够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并提供一些相应的农民工孩子入学保障,比如福利保障以及帮扶政策,减缓农民工生活压力,让留守儿童能够待在父母身边,得到更多的社会关照。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对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并帮扶,让留守儿童体会到社会的关爱。
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的建设,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加强农村德育建设,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体系,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组织相关实践活动,做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教育教学的实施。积极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积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农村资源,如旅游、原材料等,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其父母更愿意留在农村,待在孩子身边。
参考文献:
[1]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贺慧静.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探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
[4]张博,李聪.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河南省W村为例[M].赣南师范学院.2018.
[5]张小芹,孙忠良.湘西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M].吉首大学.2018.
[6]民政部门户网站.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数据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吉首大学 肖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