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想象力的培养
2020-10-09李聚萍
李聚萍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视域下,小学音乐是唤起學生对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想象能力的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正是借助想象力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关键科目之一。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以供广大音乐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想象力;教学情境
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演奏小提琴的高手。他曾坦言:“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音乐学科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素养培训的重要学科之一。歌曲既具有动人的旋律,又具有音乐本身的魅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聆听歌曲《动物说话》,小鸡、小鸭、青蛙等可爱的小动物仿佛来到了学生身边。听着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学生可以融入自己合理的想象,仿佛置身于动物世界,和动物做朋友。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习音乐的过程就是想象、感悟的过程,也是体会情感的过程。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种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放飞他们的想象力。小学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一般源于生活,蕴含丰富感人的情感,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对音乐歌词内容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挖掘教材,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音乐素材;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对歌词内容与歌曲表达的意境进行拓展,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穿插优美的图片,为学生带来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课件、视频、MP4、动画、微课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动画的王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殿堂里遨游,从而唤醒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音乐涵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教育,激发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歌曲《映山红》时,由于歌曲创作背景年代久远,笔者为学生播放了“红军长征”的片段视频,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学生听得潸然泪下,对歌曲的内容有了深入了解,感受到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对红军的期盼。之后,笔者为学生播放了歌曲《映山红》。通过视听练习、曲谱学唱、分角色演唱等不同形式,学生仿佛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爱国热情被激发。笔者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自主学习、观看相关App上的“红色故事”,如《远征》《热血》《转战》《星火》《飞渡》 等,让学生对长征有了系统了解。此时,学生对歌词不再陌生——“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听着,唱着,眼泪已经夺眶而出。那过去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教育效果水到渠成。音乐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
二、开启舞蹈之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普遍喜欢活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安排音乐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为学生打开了发现美的窗口。教师应指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美好、恬淡、自然。边听音乐边舞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表达方式。学生的舞蹈是基于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而发挥的想象。学习歌曲与创编舞蹈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根据音乐内容,融入生活经验、感情与想象,编写舞蹈。学生用身体语言可以表达感受,启发思维,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歌曲《采山谣》后,学生通过学习、欣赏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树叶儿飘飘》,对美丽的秋天有了系统的认识与感受,情感日趋浓郁。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夸秋天”的舞蹈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美丽的秋天进行舞蹈创编。有的小组编排了歌舞“秋天的果实”;有的小组编排了歌舞“丰收的庄稼”;有的小组编排了歌舞“秋天的大雁”……学生想象力丰富,对美丽的秋天进行了描摹,并用创意无限的舞蹈动作展现了一个个场景。此时,音乐课堂已经成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殿堂,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秋天画卷布满了整个教室。
三、巧用打击乐器,彰显学生的想象力
打击乐器的种类繁多,音色各异,表现形象生动。学生使用打击乐器演奏音乐,能够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在聆听打击音乐时对音乐形象产生一定的想象,并根据音乐内容和课堂教学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例如,教师可以把打击乐器藏在讲桌后面,演奏歌曲,然后提问学生:“这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仿佛听到了什么?”例如,在二年级《云》这一节欣赏课中,学生在表现雨滴落下的声音时,想象力极其丰富,先想象出雨点落下的声音有“滴答”“沙沙”“哗啦”,然后用响板、沙锤、串铃三种打击乐器分别模仿这些声音。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音乐创编,在想象与创编中感受着音乐的魅力。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打击乐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渗透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融视觉、听觉、幻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一切的创造都基于想象。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音乐作品,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表现与创作,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化学生的想象思维。音乐可以与绘画、写作、演讲等融为一体。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的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音乐配画的训练,把音乐上成诗、音、影、画相融合的科目,这对于学生来说,必将趣味无穷。
例如,在教学三年級上册第五单元“诗韵悠悠”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画唐诗”,即让学生根据诗词用画笔画出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并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播放富有意境的音乐;然后引导学生用画笔画出音乐的旋律线条,让学生在音乐的层层感染下,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景、勾勒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线条;最后鼓励学生通过听、唱、说、画、演等形式,把歌曲描绘的情境再次呈现出来。
又如,在欣赏歌曲《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时,笔者请学生先闭上眼睛,随着三拍子的节奏轻轻晃动身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启发他们想象:“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坐在月亮船上有什么感觉?”然后,教师让学生把想象的歌曲意境画下来。这样情之所至、有感而发,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构思月亮上有什么。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师应注重通过音乐作品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绘画、音乐的结合,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绘画、演唱等多种形式的启发下,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核心素养。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天赋。音乐教学中的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语言,对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还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常言道:“教无定法。”随着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涉及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想出更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给学生创设自由想象的音乐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伴着歌声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张俊蓉.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10):115.
孙中伟.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5):11-12.
周晓燕.加强音乐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9(07):96.
刘小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0(07):206-207.
蔡思华.多措并举,让想象驰骋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9,39(20):225-226.
高燕.小学音乐课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