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促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0-10-09许甜甜
许甜甜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但是综合教学实际来看,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笔者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了相关的调查和了解,分析了目前的教学状况及成因,据此对“以写促读”教学策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教学案例设计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以写促读;初中文言文;应用策略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反反复复教学生一些语法、语句之类的知识,其“填鸭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负担。尽管教师教得很辛苦,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对此,笔者建议用写作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效率和教学效果。
一、加强训练,积累知识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文中诗词、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据观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对文言文的理解停留在了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蕴含的深刻含义。而大部分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一般只是解释内容,翻译一些句子、词语后就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理解文言文并没有多大的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提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平时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知识。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先給学生布置一些课前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查阅本篇文言文的相关资料,并记录在自己的随堂笔记本上。收集及记录资料的过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记录在随堂笔记本上的名言、诗句与案例等知识,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的交流、交际及写作等方面,提升自己的语文文化素养。
二、创设情境,加深印象
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文体特征,在描述事件情节时一般不会太过形象生动,创作语言上也缺乏对事件的详细刻画。加上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陈旧——粗略浏览阅读、理解文言文基本含义、翻译文言文、背诵默写,使教学气氛僵硬化,让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十分枯燥无味的,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信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应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让文言文教学过程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其中,“以写促读”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有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传授给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类似的人物描述、事件经过等,给予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在学习《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时,是不是也和老师一样感受到了柳宗元所描述的美丽景色呢?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的美呢?”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石潭”为题写一篇关于描述景物的记叙文或写一篇《小石潭记》的读后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本篇文言文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多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还能使他们将所学知识拓展延伸至课外,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同时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展开想象,扩写内容
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事件或景物、人物的描述、刻画较为细致,会详细说明事情的经过。文言文的突出特点是描述事件的语言简洁、明了,甚至有的文言文会留有空白引发读者的遐想,这也正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对原文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文主题、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合理的扩写,或将原文中略写的部分详细说明,补上原文中留有的空白,让原文描述更加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花木兰》一文时,原文对花木兰在远赴沙场、代父行军的路途中对家乡、亲人思念的场景只是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句进行简单的描述。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结合文章的实际内容,让学生站在花木兰的角度,在深入了解文章上下文后,对原文留下的空白展开合理想象,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述花木兰代父从军路途中对家人的思念,以丰富文言文的内容。通过扩写文章内容,原文中略写的部分变得详细、更有连贯性,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培养了想象思维能力,完善了刻画、描述人物的写作方法,一举多得。
四、结合实际,评论鉴赏
一般来说,文言文表达了创作者的一些观念和思想,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如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在教学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去了解文章的内容,深入研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思想,结合生活实际去评论或鉴赏文章,从而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再受文本内容的制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评论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马说》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对于文中提到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观点有何看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表达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并记录下来,从而加深学生对《马说》这篇文章的印象,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再如,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教师可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创作风格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鉴赏,并让学生对文中写到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等景象进行鉴赏,感受文章所描述的意境之美。本文重点是描述景色,但是从文中几个地方可以体会到创作者的志趣和情怀,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仔细品读会发现作者对世俗的厌烦及对自由的向往。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对《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进行鉴赏,可以对文中的景物或人物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做出鉴赏或评价,指导学生运用现代的观点去评论历史人物的形象,并用确切的理论证实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积累并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引导学生扩写文章以培养其想象思维,鼓励学生综合实际评论鉴赏文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初中文言文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李慧.基于“三维目标”的初中文言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6(50):146-147.
黄丽雪.“以写促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44.
张小良.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121-122.
金玥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张浚川.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0(14):25-26.
李安霞.初中文言文教学初探[J].甘肃教育,2020(08):65.
关建.“以写促读”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01):130.
闫晓风. 初中语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王丽华.以写促读,探索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J].华夏教师,2020(12):54.
周春菊.“以写促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9(33):12-13.
傅高生. 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许兰.立足文本 以读悟写 以写促读:试论初中生读写能力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