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文体 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2020-10-09林艳萍
林艳萍
【摘要】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不同的文体,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就是培养思维方式的过程,让学生在不同的文本中学会看不同的地方及看出不同的内容,从而学到不同的方法,如在散文中学习把握感性思维的本质,在实用文学习中建构理性思维的模式,在纯文学作品学习中培养高阶思维的品质。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能够获得语文思维的发展,能实现语文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散文;实用文;教学策略
现行教材如何进行文体分类呢?笔者认同王荣生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对教材的分类。他将教材文本分为四大类:诗歌、小说、戏剧等纯文学作品;文言文;现当代散文;实用文(如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篇幅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将重点从散文教学、实用文教学及纯文学教学三个角度,阐述如何依循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走向深刻。
一、散文教学中把握感性思维本质
什么是散文?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来说:“除诗歌、小说、戏剧外的都叫散文。”散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广泛的一种文体。很多优秀的散文作品,无不追求精准的言语表达——那些个性化言语所表现的,是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的感官所触、心绪所至。散文阅读最核心的要义就是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为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尤其需要带领学生透过言语表达的独特性体会来认识作者的一己之感、一己之思,这样借由文字向作者的独特经验里迈进。破译散文中感性思维的本质,就是散文教学的核心。
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四季之美》一课时,带领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视角及独特的表达,进而品味散文传达的属于作者的独特情感。
【发现独特的视角】
师:那如果让你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
生:春天最美是桃花,夏天最美是荷塘,秋天最美是枫叶,冬天最美是雪花。
师:但是作者写的是什么?自己读一读,有什么发现?
生:作者写的是时间(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师:我们写四季,往往写事物,这是一种事物的视角,比较常见。但是作者写的是四个时间,这是一种时空的视角,很独特,是值得参考的。
【品味独特的表达】
第二自然段
师:品味了夏夜之美,我们发现这三种夜背后的画面非常丰富,但是作者写得非常简洁。明亮的月夜,只用了三个字——固然美。后面几种夜,也只用了半句话。为什么作者要写得这样简洁呢?
生:这些画面,没有给到眼前,而是给到脑海中了,给到心里了。
师:这就是作者表达的独特之处。再仔细读读文字,看看哪些字词明明没有描写画面,却能让你感受到夏夜的美好。
生:第一句“固然美”,第二句“也”,第三句“即使……也……”。
师:读着读着,我们就能发现,有些词语本身没有画面感,但是它能把这三种夜连缀起来,而且能够一层比一层细腻地送到我们心里去。
第三自然段
师:第三自然段秋天黄昏之美,作者表现了点点飞鸟的动态之美,为什么一开始却不写飞鸟?
生:在宁静背景的衬托下,点点飞鸟的动态之美才更加生动。
师:像这样的写法,这段里还有,你能找到吗?
学生交流本段中宁静背景烘托下的动态之美。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品味作者表达的“独特”为主要指导,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视角的独特及独特的表达,这是本篇散文的独到之处。教师找准了散文的核心,带领学生发现关联词的表达奥秘及动态描写的精妙之处,习得本篇散文的精髓。教师在散文教学中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找到思维方向,寻到这样的语句,为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这些语句所传达的作者的情思提供支架,并使学生的阅读感受清晰化、合理化。
二、实用文教学中建构理性思维模式
实用文具有“劝说”的特性。从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实用文主要包括说明文和议论文两种类型。说明文劝说读者相信作者所介绍的知识是真的,议论文劝说读者相信其结论。因此,在实用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课文内容”和“作者的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整而恰当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注重理性思维模式的建构。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执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就着重从破译“论证方式”蕴含的奥秘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模式。
环节一:探究如何证明基本观点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主要观点,作者用什么事例来证明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事例,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师:想一想,这三件事哪些是相同的?
学生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得出结论的不同角度来探索、发现。
师:这些事例都是什么国家的?
生:美国、英国,都是外国事例。
师:三个事例都是外国人的例子。如果写一个中国人的事例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会选择什么事例?
生:华佗发明麻沸散。
生: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师:课文为什么不选择中国人的事例?留给大家思考。
環节二:解释课文论据奥秘
师:三个不同事例,我们能找出这么多相同点,不容易。段落结构的写法也一样。三件事情,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写。三部分,哪个部分写得最简略?(反复试验)
学生找到了相关描写反复试验的句子,并圈画交流。
师:每件事情的反复试验都是一句话。如果我们平时把反复试验写成一篇文章的话,会怎样写?为什么这篇文章中,这三个事例最重要的过程只写了一句话,而把提出问题和得出结论写得如此具体和详细?
生: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用事例证明时,要提出很多问题,还要从中得出结论。反复试验在观点中没有提到。
师:现在我还用这三个事例,换个观点,换成“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也是真理。你们会详写哪一部分?为什么?
生:详写反复试验的过程,因为这样才能证明下功夫了。
师:同样的事例,用来证明不同的观点,在详略上是有选择的、有区别的。
在上述片段中,薛法根老师带领学生发现了议论文中三个论据证明观点,在构段上具有提出问题、反复试验、得出结论的共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追问为什么“反复试验”写得简略,厘清了观点与论证过程的关系,进而运用更换观点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更换观点后,相同事例在表述时要有详略变化,这样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了文章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两个环节的教学,紧扣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给学生传达了议论文阅读的核心经验,帮助学生建构了在学习实用文时的理性思维模式。
三、纯文学教学中渗透高阶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纯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戏剧)占比最大的就是小说。因此,笔者以小说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小说主张叙事,其本质特征就是叙述、虚构,作者会虚构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小说阅读就是让学生在这个虚拟的世界去感受一种别样的人生,这就是小说教学的价值。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如何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呢?教师需要逐步渗透高阶思维。“高阶思维”这一说法,起源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按照认知的复杂程度,将思维过程具体化为六个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通常被称为低階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被称为高阶思维。小说等纯文学作品的教学就要逐步将学生引向分析、评价,甚至创造的思维深处。
例如,浙江的杨州老师在执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名著选段《孔明智退司马懿》一课时,依托气泡图的教学支架,让学生梳理空城计、推论空城计、评价空城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环节一:梳理
师:孔明的空城计有哪些内容?这段话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概括。用上气泡图(见图1),完成学习单。
师:我先示范填写。比如,第一个分句,可以组成一个词“隐匿军旗”。
学生完成填空,反馈。
教师指导学生用最准确的词语进行概括,并引导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内容。
环节二:推论
师:司马懿有二十五万大军,孔明只有两千军士。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孔明此时如此安排,你有什么疑问?
生:丞相,两千军士怎么能抵抗二十五万大军呢?
师:那孔明为什么要“隐匿军旗”?想传递给司马懿什么信息?(再次出示气泡图,添加第二层次,第一栏出现提示:“制造内有埋伏的假象”)像我们刚才这样,根据信息对应推测孔明如此安排的用意,叫“推论”。
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推论空城计安排的意图,完成第二轮气泡图填写。之后,各小组内派代表回答。
生1介绍:各守城铺——万一敌人进来,保护商铺;扮民扫街——故意让人发现;不可擅动——让人觉得全部是兵;焚香操琴——让人觉得内有机关。
生2介绍:焚香操琴——让司马懿觉得城内的人严阵以待,孔明已经胸有成竹了。
师:学习就是在模糊处停下来交流,让学习真正发生。读书中原句:“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推论要联系上下文!
师:焚香操琴——传递气场,大战在即,应穿铠甲,他却穿大氅。
师:老师有个疑问,“扮民扫街”还有什么补充?
生:故意让人发现,说明“兵多”。
师:司马懿看得出破绽吗?他是个身经百战的人,看不出吗?(看得出来,就是要故意露出破绽)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司马懿生疑。那司马懿退了吗?从哪里看出来?
学生读相关句子。
师:回过头来,再看空城计,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环节三:评价
师:再来看看气泡图,看看空城计,你觉得怎样?
生:还是有风险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师:有万一的可能吗?孔明和司马懿的较量不是一回两回了,请看片段。(教师出示《三出祁山》 ,学生默读)你觉得司马懿有冲进去的可能吗?
生:司马懿宁可不战,也不可败,否则元气大伤。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所以退去。”(孔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宜速退。”(司马懿)
生:两人说的话太像了。他俩可谓是——知己知彼。
师:司马懿了解孔明,孔明了解司马懿,他们是知己。孔明就是利用这一点,出其不意。有人这样评论:“空城计……心理学家也!”《三国》就是这样,越品越有味!
师:有人说“智者知也!”“知”是——知己 ……整本《三国》都是“智”的故事,都是“知”的故事,如舌战群儒、挥泪斩马谡、七擒孟获。当你读完《三国》,对“空城计”会有新的评价。
杨州老师的课堂教学,用一张气泡图学习单贯穿教学始终,一图多用,图像化阅读策略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具体化,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学会梳理信息、进行推论,学会评价。学生在整堂课上始终处于高阶思维模式,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当然,杨州老师在有依据的评价指导中,将学生“由选篇引向整本书的阅读”,这在小说教学中是非常适用的。教师牢牢把握小说文体特质,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方法,相信会让这样的高阶思维品质发挥出更好的价值。
教师只有精准把脉文体,带领学生用散文的方式学散文、用实用文的方式学习实用文、用纯文学的方式学习纯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其长远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许红琴. 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01):40-43.
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王荣生.小说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