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墨登场

2020-10-09王冰珂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策略

王冰珂

摘要:中国画是独属于中国文明的艺术创作,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与中国文人的思想精神。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画时,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感知中国画中的思想内涵。本文就促进学科融合、赏析名家作品、营造相关氛围、组织实践活动进行探讨,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89-2

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可以将美术与人文学科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以专业的角度赏析评价名家作品,吸收优秀的绘画技巧与情感精神,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相关情境,渲染氛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可以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一、促进学科融合,培养鉴赏能力

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可以将美术与语文、历史学科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融合学科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与中国画作品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了解作品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的解读作品内容;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解读作品中的诗书,加强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以《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诗书画印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成,展示了诗书画印的美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習这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中国画。以《六君子图》为例。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这一作品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解读这幅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另外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作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发展状况。学生通过解读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以及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了解到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已有困意,但因为卢山甫已经拿出画纸相求,因此作者勉强答应并作画;另外作者在创作这幅画时已经归隐,因此画面呈现寒荒、萧疏之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关于中国画鉴赏的视频,像中国画中各个朝代印章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画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学科角度解读中国画,不但可以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二、赏析名家作品,提升专业能力

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以专业的知识赏析和评价名家作品,使学生在赏析与评价中学习优秀的绘画技巧,促进学生专业创作能力的提升。在引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时,教师可以组织交流活动,通过交流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山水画作品,促进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

以《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为例。这一课讲述了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中国画发展和完善的历程,中国画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色。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和对比名家作品,提高美术素养。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在引导学生赏析这幅作品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人物神态、动作、外貌和绘画技法、色彩配比、线条、构图上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这幅画中通过人物动作形象的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有的学生认为这幅画颜色运用十分精妙,画中仕女的素装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的学生认为作品的造型准确精微,可以细化到画中的每一个人物。学生以专业的角度进行讨论和交流,赏析作品,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还可以将《韩熙载夜宴图》与《最后的晚餐》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感受两幅作品在人物描绘中的不同,使学生了解在中国画中人物的描绘更注重的是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名家作品,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三、营造相关氛围,感受作品意境

中国画是一种具有历史性、人文性的美术作品,在欣赏中国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赏析画面的颜色、线条、构图等内容,更要感受中国画中的意境。因此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可以根据中国画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画中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绪。

以《借物寓意》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花鸟画中“借物寓意”的理念。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对作品情感的感知。像在引导学生赏析《墨梅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墨池旁边,伸出几枝墨色梅花,诗人站在梅花树下,吟诵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同时配以清冷悠然的音乐。学生的环境的渲染下更容易感受到诗人的清高孤傲,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墨梅图》中的意境和画家的情感表达。在引导学生赏析《祖国万岁》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机勃勃的或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对祖国昌盛的美好祝愿。在引导学生赏析《墨兰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宁静的幽谷中,一株兰花自石缝生长,泠泠然的琴音使得山谷更加静谧,兰花却迎着月光肆意生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下感受花鸟画的意境,感知作者的情感,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教师在开展中国画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要创作的事物形态,同时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创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在学生创作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与反思。

以《寄情山水》为例。这一课讲述了山水画的表现特点与艺术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创作的事物,并进行观察。有的学生选择石头,因此观察了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石头,并发现它们的特点;有的学生选择高山,因此以亲身体验或观看风景纪录片的方式感受了山的气势。在学生创作完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分享和解说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画出的石头边缘尖锐锋利,展示了少年人的倔强不屈;有的学生在画山时应用了丰富的色彩,展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学生画了一个孤零零的山峰,表达了内心的孤僻。教师在学生展示自己作品时,要认真欣赏和倾听,了解学生的情感表达,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创作,不但促进了学生绘画能力的增强,同时促进了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与交流,最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从鉴赏能力、创作能力、情感感知与实践能力四个角度对如何开展初中美术中国画的教学进行了探究。中国画不仅是一种美术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中国画领域的发展。希望本文的抛砖引玉,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在中国画教学策略研究方面提供思路,从而促进学生认识、了解、掌握中国画,最终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作仕.培养初中生中国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才智,2020(8):18.

[2]魏立晓.初中美术中国画鉴赏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96.

[3]俞建刚.让水与墨的灵性彰显国画生命力——谈初中美术国画教学[J].文教资料,2018(17):68-69+87.

[4]都楠.初中美术教材中国画模块重组教学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143.

(作者单位:河南省鹿邑县教育体育局,河南 鹿邑 477200)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