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元素化合物三种教学方式的对比
2020-10-09吴思静
吴思静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逐步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在中学化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在化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质量影响着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通过三种不同教学方式下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优势性与不可替代性,从而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元素及其化合物;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72-2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一共有五个方面,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这三方面都可以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依托进行发展和培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内容是十分庞大且重要的,这部分内容也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在化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三大板块之一。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质量几乎影响着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三种常见教学方式的对比分析,找到更适合且能够高效完成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教学方式,并高质量的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三种教学方式介绍
中学化学课堂上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种教学方式分别为:讲授式、启发式、探究式。
1.讲授式
讲授式是最基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节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讲授内容经过教师深度提炼,更加系统化。运用不当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以听老师讲授代替了独立思考。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扎实,无法举一反三、迁移应用。长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依赖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能够正确处理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启发式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使学生循序渐进完成一个个逐层递进且有目的性的问题。学生在启发下积极主动地思考扎实掌握所学知识。师生双方都拥有恰到好处的教学及学习自由度,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的教学预设。但是,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启发式教学必须是精心设计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内化过程必须深刻,在进行外部转化的时候又要化难为易,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领悟知识。
3.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极强,学生是进行学习活动的主体,自主探究问题。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研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由于探究式教学通常是以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这样的合作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合作分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探究式教学的开放程度和研究深度不好把握。对参与探究式教学学生科学素养有较高要求,教师备课容量变大,还要应对预设之外的突发状况,课堂时间难以掌控。
二、三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三方面对比
讲授式、启发式和探究式这三种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方面有这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别从知识生成、接收方式和预设完成度三个方面对三种教学方式进行比较。
由于讲授式是老师为主导,主动讲述知识点,因此学生便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身并未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化学中很多结论的得出都和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氯气作为一个完全陌生的物质出现在学生的认知里,尤其是氯气分别与金属非金属反应后的实验现象,它们之间既有“异”又有“同”,同样会燃烧并且产生烟,但是所生成烟的颜色及产物溶于水后的颜色各不相同。教师不通过实验展示只是将实验现象和方程式罗列出来,这样恐怕是无法让学生深刻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的。
启发式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的路线。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物质——氯气,学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去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模式去解决或者解释问题,此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揣摩,最终使学生建立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和模式。例如,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之前,教师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出发,并强调“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会将老师的这种思想延续下去。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启发式问题都会让学生有一种每完成一个问题就离成功更近一步的感觉。有了教师的启发作为线索,因此学生的思考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不至于陷入误区,他们会更加积极和努力投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乐在其中,更使学生有了一种不断接近成功的自豪感。启发式教学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任务的特点,而元素化合物教学恰好需要这样合乎情理的推测,教师的引导其实是为学生对问题的预测和判断提供了依据,学生便可以进行有效的分析。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是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适用并接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布置课前任务,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但是,探究式教学在应用时,对学生本身的科学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否则教学中的基本任务可能会无法进行。在研究陌生的新物质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似乎有点盲人摸象的意味,可能会有很多学生找不到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立足点,而陷入盲区降低学习的有效性。由于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使得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这部分教学中无法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并做到行之有效。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要实现答案和结果的一致性,但在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一个观念一致的解释。
三、启发式教学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教学中的优势
就教学方式本身而言,并无优劣之分。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清楚分析,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需要配合怎样的教学方式。就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应该是最合适的,应该成为主要教学方式。当然,情况而定,期间可以穿插其他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无论在知识的生成、学生的接受程度、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方面还是完成教师的预设方面,表现都是十分突出的。启发式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作用的教学活动来约束和指导学生的思考活动,教师的启发降低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盲目性同时也有效克服了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畏难心理,从而使学生投入更大的努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学生所学到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就会更加系统且深刻,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成熟的化学认知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我们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要实现答案和结果的一致性,但在一个确定的问题上,我们需要一个观念一致的解释,因此启发式教学很好的完成了对学生思考方式的指导,教学设计的实施更加有效。这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其实这三种教学方式在本质上是赋予了学生在学习上不同的自由度。讲授式像是教师给学生带上眼罩,学生围着“知识磨盘”转圈,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要接受教师所授内容就可以得到知识;启发式像是教师扯着风筝线,让学生在自己设定的情况下飞,学生的学习活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行思考学习,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知识;探究式则像是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迷宫,学生在迷宫里找出口,每一步设计都是有深意的,但是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领悟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导致对知识的获得程度也产生了较大差异,可能会有部分学生由于思考方向的偏离,即使努力也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
因此,启发式教学既不像讲授式那样直接灌输知识,又不像探究式那样让学生在知识海洋里迷茫,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张弛有度有点中庸的教学方式。近期目标来看,启发式教学是帮助学生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这部分内容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远期目标来看,启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并学会一种科学认识新物质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未知的问题面前依然能科学理性的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丽華.“素养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以“铁及其重要化合物”为例[J].化学教学,2019(08):57-61.
[2]潘怀林.“问题链”与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基础教育论坛,2019(15):18-21.
[3]刘必胜.知识多维建模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9(04):13-15.
[4]王平.优化问题纽带作用 链接高效化学课堂——以“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6):25.
[5]曾锦旺.谈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0):121-122.
(作者单位:宁夏灵武市第一中学,宁夏 灵武 7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