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创新实践与研究

2020-10-09吴小静

关键词:提升体育教学

吴小静

摘要: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身体素养的主阵地,体育教育质量的优差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本文以初中体育教育质量作为研究的目标,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青少年身心发展有了新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初中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初中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探索初中阶段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新理念新方法。围绕国家教育方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在初中学校体育中激发兴趣、掌握技能、完善人格、增强意志品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初中学校体育教育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舞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6-048-2

“国运兴则体育兴”。进入新的时代对人才要求有了新的要求,提出新的挑战,习总书记多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社会、学校、家庭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跨越给予了纲要性指导。纲要中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感受生命、体验生长最深刻、最直接、最生动的活动。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更是养护学生热爱体育,终身锻炼的关键期。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身体素养的主阵地,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优差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初中阶段如何提升和加强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呢?

一 、转变观念,树立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伟大政治家毛泽东也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让青少年热爱体育拥有健康生活的态度,激发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要从民族兴旺、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去探索和策划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体质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以内涵学生终生体育为最终目的。

体育,过去我们一直把重音落在“体”字上面,新时代下该把重音落

在“育”字上。体里面有育,才是我们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体育锻炼的方式迁移到教育。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由于学习基础差导致缺乏自信心,老师发现孩子的跑步快,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了名次并得到了校长的表扬,后来孩子慢慢在学习方面也有了自信。孩子通过体育收获了自信,得到了发展和进步。

二、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初中阶段有三个年级,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有所对应和区别,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体育工作者也是非常重要的。

1.丰富体育活动平台,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活的“适应期”。学生进入初中后,互相不认识,学生要重新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学习圈、生活圈,他们都有一个适应变化的过程。制定学校体育工作时安排一些集体项目比賽,通过小集体适应大集体的方式来解决学生适应期的问题。如:开展武术操、啦啦操比赛,跳大绳比赛等活动。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活的“关键期”也是“青春叛逆期”。初中二年级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品德发展的质变期,既可能向积极方面变化,也可能向消极方面变化。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积极的变比,防止消极的变化。学校体育工作在这个阶段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体育特长促学习,在体育活动中搭建平台让学生建立自信。如:举行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通过比赛发挥学生体育方面优势,更加促进学生积极方面,舒缓释放消极情绪。初中三年级是人生道路的“选择期”。由于面临升学就业问题,会产生紧迫感。学校体育工作安排一些有利于学生解压的项目,同时确保学生安全。如:户外拓展游戏等。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放松心情。

2.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体育课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体育课,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核心单位。作为初中阶段的学校体育课,一定是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制定出体育课的任务和目标。首先,明确体育课要完成那些任务。教师一定教会学生有用的运动本领;教会学生健身的方法和运动知识,让学生喜欢体育,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培养学生运动素养和品行。其次,体育课一定是以运动技术学习为本业和基石,只有学生学到了真本领才会在未来生活中应用运动技能,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第三,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体育集体精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良好的品行。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逐渐拥有集体意识和集体能力。体育教学中认真研究体育原理,钻研教法,真正把体育课上成对学生体育综合素养有提升的课,学生喜欢的课。

3.探索基于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的项目化课程走班教学

打破体育教师固定班级的传统,单元教学中教师进行走班教学,这样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提升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根据学校的特色、师资队伍的情况,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依据每个教师专业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如:篮球教学单元的班级由篮球专项的老师授课,同一时段足球教学单元的班级由足球专项的老师授课,本单元结束后,两位老师互换教学班级进行各自的专项的授课。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专长,更是提升了课堂效率。

4.借力体育中考和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检测、评价、激励驱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用体育考试的手段促进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师一定要用好这些体育评价手段,每年一次的体质健康测试,每学期进行达标测试,初三进行体育中考等。要求学生从初一就开始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如:早晨练、体育大练习等。用好达标结果或测试成绩,进行奖励和评优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将过程性评价作为学生体育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评优的条件,增强达标荣誉感、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觉锻炼,为取得更好的达标成绩而积极锻炼。

三、发挥学校体育竞赛的特殊作用和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和人文素养

1.学会技能、学会比赛

学校体育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专项的运动技能,学校组建不同项目的运动队、社团活动等并经常进行训练,组织全员参与的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等。竞赛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也是体育的特点,体育比赛是学生锻炼和训练的检验更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要不断丰富校内体育竞赛、班级比赛,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竞赛、关注体育比赛。如:初中阶段女子足球的开展很少,如果学校组织班级女子足球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和竞争意识,赛后就会拉动一部分女生参与足球运动中来。

2.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是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不仅可以定期组织学校运动会、体育节、班级球类竞赛活动、社团活动、体育知识沙龙活动、赛事解说,让体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种,定期公布校园,比赛结果与体育之星评选、最佳球星、体育达标达人,配以照片和人生格言等。

四、结语

学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战场,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最美好的时期,更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体育教育不仅承担着强健学生体魄、增加学生体质的重任,更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提升和创新是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保障,要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对学校体育内容、目标、就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对学校体育内容、目标、价值的全面更新,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成长的基础性作用。学校体育工作不仅仅是让学生应对考试,更多是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体育文化等全面发展学生。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季浏.学校是培养青少年身体素养主阵地[N].中国教育报,2019-11-13.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陕西 西安 710075)

猜你喜欢

提升体育教学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