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探索和启示
2020-10-09李俊峰
李俊峰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方法有助于非环境学专业本科生对该课程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整理,将知识点构建成框架并应用于实例。
关键词: 思维导图;概论;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7.217
环境问题已经不单单是能源、资源和人口问题,它所涉及的领域之广、人口之众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性质上讲,环境问题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从实质上讲,环境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人类必须面对和自觉解决的自身文明问题。由于环境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当今大学生无论学习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相关的专业,都需要提高培养环境意识,提高环境素质,而这一艰巨的任务乃是非环境学专业环境学概论课程的开课目的和教学目标所在。
环境学概论理论性强,知识量丰富,涉及面广,跨度大,分量重,同时兼具实践性和时代性。面向非环境学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课时量极少,教师无法深入的讲解知识点背后的理论,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就需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提高课堂效率。而思维导图是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整合量大面广的知识点,理解和记忆众多的理论,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思维导图及其应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工具,是把我们大脑中的信息用彩色的笔绘制在纸上,并辅以图片、符号、简要文字予以概括,使每一个进入大脑的信息最后都会以放射性的立体结构特呈现出。思维导图就是将这种立体结构转换为具体化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图形,利用颜色、形状、图片将信息形象的画出来并标示信息之间的关系,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把传统的语言智能、数字智能和创造智能结合起来,来表达发散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是将抽象化的文字信息处理为具体的图像信息更有效的利用大脑的信息数据处理方式。大脑对于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是文字处理的1000倍,全面跳动左脑的顺序条例文字以这是由于右脑对图像、颜色、想象、整体思维的处理方式被最大化激活,极大的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方面的潜能。
自思维导图被应用以来,其调动全脑思维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行业认可,在高等教育课程中目前已经有很多门课程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授课课堂展示及应用。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和思维关系理清,达到概念表征的可视化。知识表征指的是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不同知识的表征方式也不同[3],环境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文字形式将专业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均不理想,而思维导图则是采用图像,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零碎知识通过一个主题串联起来,这种学习方式轻松易理解且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可视化,从而提高学 生学习效率。
2 思维导图在环境学概论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由于思维导图的广泛推广,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采用手工绘制的方式,相关软件也日益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多功能化,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和工具,本文采用的支持共享与实时在线分析的手机LindLine思维导图软件。在笔者结合课程特色以及培养目标,偏向于使用翻转教学模式和课内知识课外用的方式,同时在课堂上搭配思维导图的应用。
笔者在《环境学概论》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对翻转教学的应用过程如下:
(1)对内容的要求:在每门课第一节课布置翻转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以3-5人的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种环境问题,充分搜索大量资料,分析该环境问题的背景、现状、前因后果、解决措施等内容,并在最后一次课给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老师和其他同学就该环境问题与汇报小组同学展开讨论,提出相关疑问,主讲学生解决问题;最后由老师进一步总结和点拨该知识点,并点评汇报内容。
(2)对格式要求:用思维导图对内容进行总结,逻辑清晰,标注内容来源,注明参考文献,附加完整的讲演稿。
(3)具体实施与能力培养:为了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在翻转课堂前5分钟通过抓阄方式确定汇报小组顺序,然后在小组里由老师随机指定每一部分由哪位同学来给大家分享,这样一个随机性设置可以避免小组里分工不明确,只有个别同学完成整个小组任务的情况,同时也可以锻炼每一位学生资料搜集与查阅、文稿设计、语言组织、清晰表达、當众上台分享等各方面的能力。
3 教学成效
“以本为本”体现了国家对于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授课要以“学”为主体,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弱化教师在课堂中满堂灌的死板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兴趣。思维导图将学生的积极性贯穿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自主学习的过程,深入了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带着问题学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还能进行发散思维,对以往的学习进行加工、复习和内化。通过对学生的反馈和调查,明显发现学生对这一工具非常感兴趣,很容易接受这种方式并将其举一反三的运用在其它章节和课程。有同学还组成兴趣小组进行交流讨论,不断创新出新的应用。思维导图不仅以专业为中心,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他们理解和完善专业的知识结构,在制图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化协作、学会解决,提高了综合素质。
对教师来说,思维导图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固有模式。环境学概论知识点过于分散和抽象,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整体观认识和把握课程,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应有针对的把控思维导图汇报讨论环节。鉴于发散思维的特点,学生会放射性的进行联想,教师一方面应给予极大的鼓励和空间,但同时也要注意要控制节奏,避免跑题偏离主线。
结语:以环境学概论为例将思维导图引入课程教学中,进行探索引用并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以其简易构图方法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认识态度有所帮助。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引导大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引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 曹雪亮.脑力疲劳的注意特征及主观评定方法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