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裳·梦境·融合

2020-10-09刘思如刘丰溢

艺术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写意融合

刘思如 刘丰溢

摘 要:2010版新红楼梦的艺术设计正是将不同时代的美相互链接,将虚幻与真实相融合,描绘出一幅古香古色的东方传统艺术画卷。这种大胆的创新也使它在播放之初备受争议,但真正的艺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10年光阴,而今再观,其独到的东方意境历久弥香,美轮美奂的服装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关键词:融合;写意;东方神韵

中图分类号:J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1-0-02

在欧洲,提起东方古典艺术,首先想到中国和日本,其次为韩国。实际上,追溯历史,在日本的奈良时代,中国的服装等艺术典制完整地传入日本,之后经过日本几代的传继,变化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和服,而韩国则承继了中国明代的艺术,逐渐变化为现今的韩服,因此研究东方古典艺术,首先研究中国古代传统艺术。

从某种程度上说,影视剧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古代,被称为衣冠王国,严格的服装典制,独特的刺绣工艺曾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惊鸿一瞥;但中国的近代,西方的文化强行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艺术产生了破坏性的冲击,很多艺术品至今漂泊于海外,很多传统的手工艺失传,中国的传统服装留给世界的印象只是清朝服饰而已,所谓的唐装成了旗袍。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逐渐引起世界的关注,而影视剧中华丽的场景,具有东方韵味的宽大服装让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重新登上世界舞台,即便服装经过了现代的改良设计,与真实的历史有所区别,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蕴含其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新红楼梦》的艺术设计便是如此。[1]

一、红楼一梦——模糊的时代影像

红楼梦一书中没有明确的交代故事发生的年代,正如书名所隐喻,琼楼华衣,终究梦一场。因此里面的人物形象,生活的场景等也不受朝代所限定,这使得影视剧的服装设计和艺术氛围的设定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但同时也增添了很大的难度。在没有明确的服饰典制作为依据的情况下,需要服装设计师根据故事的风格,人物的性格进行再创作,做到即独特又不失古味,服装大师叶锦添在设计时将其新东方主义思想运用其中,采用了一种虚幻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使服装即有戏剧的装饰效果,又有神行飘缈之感。

这种模糊的时代特质也使得新红楼的整体艺术格局有一种真实与虚幻的交错感,里面有关于太虚幻境的描写,有真实场景中空气的流动感和微风吹过的飘缈律动,穿插在真实存在的人物对话场景之中,动静相宜,一种空灵的艺术效果油然而生。《道德经》认为,道大而境虚,“太虚”指的便是道,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便是红楼梦一书玄机之所在。[2]

二、兼容并蓄——东方独特的艺术之美

在没有固定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中国古典之美,融合成为设计的核心,只要是中国古典元素,只要放在一起能够展现美感,都可以运用,这是对影视服装设计的一次大胆挑战,代表中国古典艺术成就的昆曲,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不同时代的服饰特征,这些本不应该同时出现的因素融合在一起,透出一种半写实主义的虚幻色彩。

(一)不同时代艺术的融合

东方古典艺术之宏大,很难用一个时代,一个作品,一句话去描绘,正如东晋顾恺之的艺术思想,以形写神,重在点睛,新红楼的艺术设计也是如此,不拘泥于特定时代的服装形式,将不同时代的艺术相融合,重在突出东方本位之美。例如王熙凤的一款服装采用立领对襟的款式来自清朝满族旗装,而袖子和衣身则采用了明朝女子短衫的样式,裙子也是采用了明清时期马面裙的因素,上衣下裳的服装制式则来自传统汉服,又引入了胡服的服饰特征,展现出王熙凤干练的特质,这种多时空融合的设计手法是本剧服饰和场景的一大特色,带给观众四位空间交错的视觉感受。

剧中的服装不但融合了各种中国古典元素,还融合了中国古代各种学术流派的思想,受道家,儒家,禅宗等学术思想影响所产生的艺术形式都在剧中得以体现。道家和儒家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是中国本土的主流学派和主要思想,禅宗思想是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儒家以入世为己任,重视伦理道德,道家则追求出世的洒脱与随意,禅宗更重视本心,讲求明心见性的精神境界,这些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人物服装之中。

影视剧的服装和场景是能够让人入戏的,尤其是古装剧,服装就是台词,就是人物的身份,就是文化,层层包裹的服装造型和人物的动作融合在一起,随着演员的表演流动着,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带给角色符号性的色彩,是人物性格的外在体现。仔细品来,剧中每一个人物的服装从领型到袖幅,从衣摆到颜色,都经得起推敲,剧中的场景和陈设,也烘托着戏剧的张力。

书中描写的黛玉是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是个神仙般的人物,对林黛玉的外貌没有过多的描绘,只是用“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等词语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她的服装设计秉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风格,交领长襟,宽衣大袖,淡绿色的面料上隐隐透着刺绣的肌理纹路,前领襟的珠绣装饰如点点泪滴,晶莹剔透,散发着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气息。和剧中其他人物服装相比,黛玉的袖幅最为宽大,随着人物的一颦一笑,袖摆舞动,宛若仙子。这种仙风道骨的意境是典型的道家思想在艺术上的体现。道家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思想的根基所在,不同于西方古典美学的写实派,道家思想定义的东方古典之美是一种精神气质,万物皆有道,而道法自然,道家思想是一种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道家讲求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讲求天人合一,洒脱而不受束缚,也恰好映衬了黛玉率真,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人物性格。

不同于黛玉浪漫洒脱的着装风格,宝钗的服装则多了一份严谨的味道,宝钗虽出身富贵,但日常生活向来简朴,居家摆设也比较简单,服装多以浅色为主,立领对襟为多,中規中矩,宝钗的性格也是如此,品格端方,禁言慎行,简朴大方,符合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全部要求,是儒家思想重视礼教,讲求中庸的典型代表。

作为修行之人的妙玉,服装简朴很多,多为粗布麻衣,以灰色调为主,外面的无袖长衫吸收了僧用百衲衣的因素,并无其他装饰,符合禅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思想境界。

(二)戏曲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

此次人物造型最引起争议的便是刘海部分采用了贴片子的形式,贴片子本是戏曲所采用的化妆模式,由昆曲到京剧逐步发展成多种样式,影视剧中很少使用,因此很多观众觉得失真,其实在北齐杨子华创作的《北齐校书图》就有过梳着贴片子式刘海的仕女出现,因为是画作,又历经时代的洗礼,其真实性已不可考,但正如前面所述,红楼梦本就不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又何必计较发型的真伪,而中国的戏曲本身就是真实存在的一种艺术形态,戏曲的造型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东方传统艺术通过戏曲的形式沉淀形成的,引入影视剧中又有何不可,只是观众对古装剧的印象已经刻板化了而已。更为精妙的是每位主演贴片子的式样都各有千秋,同一角色因衣着扮相或年龄阶段的不同,刘海的设计也随之变化,比如林黛玉的五片式,王熙凤的七小弯,妙玉的一篇式等等,装饰和细节也不尽相同,而丫鬟下人是没有刘海装饰的,可见有意通过贴片子的设计彰显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中国的戏曲艺术将真实的社会现状与人们的想象相结合,运用象征的手法,具有程序化表演的特质。和强调实景拍摄与真实感的现代影视相比,有些难以理解,但只要了解其程序化的特征,观赏起来却别有一番韵味,这种虚中带实,实中带虚的场景,服饰和表演,强调的是神似,通过神行具备的表演打动人心,能激发出人们无限的联想空间,这来源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精神源流,神秘而包罗万象,是东方艺术的核心内涵。

三、结束语

园林艺术中讲究借景,借的是山水树木,影视剧中的借景,借的是戏剧人物,借人为景,借的是服装艺术的象征性语言。中国古典的仪容和服装,是修养和礼节的体现,不在于华丽的形,而在于适宜的格,这个格,是人品,是品格,是格局,是几千年来高尚情操的体现,凝聚着古典艺术的感情和智慧。

研究艺术目的在于传承艺术,对历史文化艺术的继承不是单纯地复原历史的样貌,引用几个历史的图文因素就可以做到的,更多的是对千百年来的精神体系的理解和发扬。以中国传统藝术为代表的东方古典艺术不限于形,更重于神,正如中国画不同于西方古典油画,不追求完整真实,而强调意韵生动,比起形似,更重神会,将自身无限的想象与真实的存在相结合,虚幻与真实相互交错,是东方古典艺术的抽象表达,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叶锦添.神思陌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2]春梅狐狸.图解中国传统服饰[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写意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