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发展的家庭教育机制研究
2020-10-09崔秋莹
崔秋莹
摘要:我国当前的青少年教育教学工作,较之家庭教育,人们更加重视文化知识教育,对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的培养则不够重视,由于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品质的忽视造成诸多青少年犯错,更有甚者导致犯罪的发生,令人痛心。高尚的人格、勇敢的精神、乐观的心态、处事的豁达等青少年坚毅的心理品质,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针对青少年心理品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家庭教育机制进行研究,并找出切实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品质;家庭教育;机制研究
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于其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孩子健康快乐的个性、坚忍不拔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态度,家庭教育从父母言传身教、良好生活环境的熏陶培养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的形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开展的基础,引导青少年自我发展,为青少年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培养青少年的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品质形成的意义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坚毅心理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青少年时期是形成个性、可塑性极强的关键期,父母长辈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性格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影响青少年健全人格塑造,失去独立意识,对个人、家庭及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创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为青少年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青少年自出生起就接受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第一所学校。青少年需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相互交流影响下,启蒙、成长、成才。从国内很多机构和学者的研究中,都表明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为人处事、坚强毅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家庭成员的做事形式和处事风格,都在无形中影响着青少年在今后的品质形成趋向,实践研究,90%的成功人士,都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或者家庭教育,而94%青少年犯罪行为,都与家庭环境有着同样的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
二、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以亲代抚养和隔代抚养为主的家庭教育环境
目前来看,80后、90后成为父母辈的“主力军”,亲代抚养、隔代抚养的抚养方式最为普遍。年轻人工作压力大、育儿经验匮乏,年轻父母缺乏教育培训、指导及经验,会转移或放弃亲自抚养的机会,故农村地区出现“留守儿童”的现象,其被留守的青少年心理会出现孤僻、失落、脆弱、冲动等问题。隔辈亲人对孩子长时间的期待以及年龄使然,因此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上出现了如过分关注、全力满足、姑息迁就等问题,引起青少年心理的脆弱。还有许多家庭把孩子当成“小太阳”,以孩子为中心,物质条件的充裕为父母宠溺孩子提供了条件,调查显示,物质生活条件的相对优越导致城镇家庭教育中“溺爱”孩子的现象更为普遍,父母溺爱孩子殊不知这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造成霸道、自私的性格,催生出许多不健康的行为,如打架、偷窃等。
(二)重视营造学习环境,忽略家庭教育环境
多数父母都重视子女的课业学习,为孩子不惜买学区房、上高价补习班、择重点学校,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的培养,无法给予孩子情感方面的沟通和生活方面的指导,比如青少年由于认知水平的不足,对偷窃、校园斗殴等现象感到好奇并参与,若不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怕是会误入歧途。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在家中,挣再多的钱也无法弥补陪伴孩子成长的缺憾。在偏远地区,对青少年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年长者几乎是“吃饱穿暖”、“不磕不碰”、“放养式”或“有求必应”即可,无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关注青少年各种敏感期、培养坚毅心理品格等,因此,家长在注重经济投入教育时,也要从时间精力、情感上加以投入,保证孩子健全人格、坚毅品质的形成。由于应试教育根基问题,很多家庭都走不出“一考定终生”的思维局限,所以目前家庭教育中,对于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缺乏爱的家庭环境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慢慢的趋向于淡漠化,这对于青少年而言,也是品质形成的一个阻碍因素。
三、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发展的家庭教育机制研究
(一)增强家庭责任感,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是子女的终身教育。作为父母因为个人原因而忽视孩子的成长教育会抱有遗憾。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指出,对于子女的培养不仅是父母的快乐,同时在父母家庭的影响下,使得子女能够为未来事业打下基础,成为未来的事业家。因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抚养孩子的同时还应认识到对于孩子不仅仅是教育任务,更是关系到学校、社会、国家的发展和命运。对于家庭教育来说,父母要增強自己的坚毅心理品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有效陪伴”,营造和谐的“妻贤子孝”的和谐家庭环境氛围极其重要,陪伴孩子学习、娱乐、出行,与孩子沟通,充分了解其心理发展状态,努力培养孩子坚毅的心理品质。
(二)加强家庭沟通意识,改进家庭教育方式
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在进步和改变,“棍棒式”教育的方式已渐渐远去,“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活动更受大家的喜爱,父母关注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要密切的关注他们的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状态,培养孩子坚毅的心理品质。当前,由于许多父母疏于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使得孩子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对此,家长应该积极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利用游戏、出游等方式,积极的感受孩子在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发扬民主作风,转换角色,感同身受,讲究平等,顾及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关爱孩子同时孩子也会更爱戴父母,这些对培养孩子坚毅的心理品质都有着积极作用,按照科学的规律对子女的坚毅心理品质进行疏导培养,帮助孩子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并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家庭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同育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区资源丰富、社区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工作者介入乡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人的家庭教育问题从而提升了乡镇家庭教育水平,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乡镇诸多支持,家庭教育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的开展明显增多。青少年观看经典原著、红色电影、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青少年的内心发展铺开道路。家庭教育与现有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对接,通过政策建议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条件,开展各类娱乐活动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促进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的发展。
结语
总体来说,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家长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锻炼坚毅的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为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运用科学且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来磨砺青少年意志和坚毅的心理品质,使得青少年能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挺,涂淑兰,肖三蓉,徐光兴.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发展的家庭教育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8):257-260.
[2]王挺,肖三蓉,徐光兴.新时代青少年坚毅心理品质发展的家庭教育路径探新[J].科技视界,2019(24):81-84.
[3]罗静.儿童坚毅品质培育策略[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05-107.
[4]袁明权.足球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7):120-122.
[5]吕婷.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式研究[J].才智,2019(19):113.
课题项目:
2019年度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家庭教育中“溺爱”孩子现象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DQSN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