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探析

2020-10-09苏静

文存阅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大学英语思政

苏静

摘要:课程思政理念是自2004年以来逐步形成的,它要求教师担负起“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画好“同心圆”的育人职责,在实际教学中发掘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高校各类课程面临的新课题、新使命,它不是某一门特定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教育部“新时代高教 40 条”强调“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即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因此,每门课都有育人功能,每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能。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实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教育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课程,各类课程均有责任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英语》学科基础及课程思政内涵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隶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学科属性为该课程开展思政教育奠定了学理基础和逻辑前提。该课程是高校公共基础课,学分多,学时长,师生覆盖面大,影响面广,因此,为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学科体系的内涵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尤显重要。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育原理、利用教育智慧,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二、《大学英语》思政课堂教学案例

下面将通过《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展示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融合。

本案例為《大学英语(一)》课程,教材为《新视野英语教程1》(第三版) ,本教材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一单元主题为 Going to College (上大学)。授课对象为 2019 级护理专业专科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学时为2学时。

1.教学目标与方法

教学目标:(1)在语言知识层面: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要掌握关于大学生活的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2)在语言技能和应用层面:学生应该有能力用相关的英语词汇或句型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并且有能力使用英语书写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 (3)在情感和德育情操方面:通过学习课文以及自己进入大学的亲身经历,学生应该全面地了解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不同,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美好的大学时光,安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积极地参加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既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也能享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为自己以后光明的未来打好基础。

教学方法:基于上述目标,教师在挖掘课文特征和教学资源的同时,采用了启发式、任务型的教学方法,以及目前很受学生欢迎并且很适合学生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

(1)课前活动

活动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准备口语活动,谈论以下两个话题:

Whats your purpose of going to college?

What does going to college mean to you?

学生可以使用任何形式组织小组活动,如小组采访,小组报告等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组织合作能力。

活动二: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预习课文,查阅词汇、短语及语法知识,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并且完成课后关于课文的阅读理解练习,如小组讨论后仍有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面对面教学中提出,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学生需要了解课文大意后,正确地理解问题,作出正确答案并且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支撑信息。

(2)课堂活动

活动一:学生展示小组活动,谈论以下两个话题(两组学生):

Whats your purpose of going to college?

What does going to college mean to you?

通过谈论以上两个话题,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目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好的成绩和一个毕业证书,而是通过学习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达到积累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的目标, 体现自身的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口语活动中,要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的英语表达,如:get a degree,to have more knowledge, to get a good job,to serve other people better in the future, to make decisions on my own, to have a bright future, etc.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活动二:阅读理解练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阅读理解的问题作出正确答案并且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支撑信息并且翻译为汉语。通过回答课后的问题,帮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可以用英语总结课文的段落大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严肃的事情,无论选择做什么,都要自己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设定目标后应该努力实现它。学习不仅仅是拥有一个成绩,而是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自己对自己诚实并且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引以为豪,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3)课后活动

活动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脱稿复述课文的段落大意。每位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英语水平安排任务,共同完成该项活动,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对大学生活的理解,真正认识大学生活的内涵,并且有意义有收获地度过大学生活。

活动二:使用本单元有用的英语表达制定学习计划,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合理的计划。这项活动不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要的英语表达,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拥有充实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3.课后反思与评价

首先,由于学生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所以初期的自主学习进行地并不彻底,某些学生无视老师布置的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作业,需要老师和小组组长不断地提醒和帮助。

其次,由于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小组组长缺乏领导和协调小组成员的能力,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和谐,彼此合作不愉快,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小组活动,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老师需要从心理方面疏导组长和组员,指导小组组长如何管理组员并且组织小组活动,同时赋予组长某些权力约束和管理小组成员,但对于组长的权利要进行适当地监督。

第三,由于某些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于学习英语有心无力,不能积极地参加课上课下的活动。老师需要不断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课上课下的活动,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英语学习中。

结语

通过混合式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根据课文内容深层地挖掘思政元素,担负起“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画好“同心圆”的育人职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6:12.

[2]陈宝生.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06-22.

[3]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Z]. 2017.

[5]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J].大学(研究版),2018,(11).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大学英语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