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出镜记者的能力培养技巧
2020-10-09姜壮罗梁
姜壮 罗梁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一的传统纸媒报道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必要的现场镜头可以增加新闻的直观性和可阅性,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而镜头后的报道者为群众进行现场情况梳理,是镜头的主体部分。因此,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毋庸置疑十分重要。
关键词:融媒体;出境记者;能力培养
在现场报道中,报道者要注意到方方面面,一是要分析现场情况,抓住主要信息进行报道。二是要时刻组织话语,保证报道中的话语简单易懂、生动形象。三是要临场应变,如果出现超出预料的情况,要及时缓和氛围。这就要求报道者应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报道经验。以下主要分析现场新闻报道者应有的职业素养和如何提高工作能力。
一、新闻报道者应有的职业素养
(一)时刻保持外在形象
虽说外在形象不能代表报道的优质,但干净整洁的外貌一定可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对于美人类有一种本能的追求,群众对新闻的第一印象一定来自于报道者的外貌气质。只有在建立一个良好的初步印象的前提下,观众才有耐心去关注报道的实际内容。同时,在镜头面前,报道者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球观众,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个人,而是所属的媒体机构,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符合氛围的外在形象是十分重要的[1]。
(二)有坚定的政治立场
要始终牢记,新闻是基层群众与人民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报道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在新闻报道时,事情描述要客观公正,要始终保持道德大方向正确,选择的描述角度要适当避开敏感点。但也不能过于圆滑,将所有的矛盾都隐而不发,只有将社会问题反映出来,才会有相应的对策来解决[2]。
(三)要有现场判断能力
在实际报道中,现场可以描述的事件十分繁杂,这时就需要报道者进行判断,哪一则新闻更具有报道价值。报道价值包括多方面因素,最浅显的无疑是经济价值,其次还有社会价值等等[3]。例如新冠肺炎爆发后,记者去相关地区采访,报道的重点应该是各地区志愿者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或者重病患者乐观向上、积极治疗的心态,而不是感染肺炎者的死亡率。选择这个切入点,有利于缓解群众恐慌,促进社会有序防疫,这就是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因此,现场判断能力是新闻报道者的基本素养。
(四)要有临场应变能力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这就需要现场记者有应变能力来进行事件处理。例如,在直播镜头下,报道者看见有人突发疾病倒下,如何兼顾镜头和病人生命安全就需要记者来进行思考。
(五)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能力
记者通过镜头面对的是全国观众,其中有不同的文化水平。因此报道者在进行新闻描述时,要考虑到不同观众的语言理解能力;同时,在采访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子,问题要描述准确,才能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二、新闻报道者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一)利用业余时间充实自己
现场新闻报道能力需要积累和磨练,要想快速提高相关素养,就要积极进行学习。在业余时间,可以观看前辈的现场报告录像,提炼其中的亮点,将自己代入场景考虑自己应该如何進行报告。也可以在空闲时,写一些简单的新闻稿,并拜托同事帮忙修改,还可以在家中自己练习报道时的表情仪态、语气语调。
(二)提前做好准备
在镜头对准之前,记者会有很长的准备时间。报道者需要做的是充分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学习相关知识,了解采访对象,准备镜头前的语言组织。一次完美的镜头报道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积累的。只有对所要报道的事件有着充分了解,在镜头下记者才能够有理有据,面对各种突发情况都有处理的底气。
(三)要做好政治建设
新闻报道是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记者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对社会言论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记者要时刻注意,不能引导公众产生不当的想法。新闻报道者要不断进行政治学习,时刻关心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保证每一次的报道都符合国家政治要求。要能够充分反映基层群众的需求,及时缓解社会矛盾,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结语
单一的纸质报道只能让群众通过枯燥的阅读来进行新闻获取,限制性大而且可读性不强,镜头影像的发明打破了传统,让新闻可以被更多人所熟知,“天下事”不再是读书人的专属,普通百姓也可以实时了解国家大事,并且可以通过接收消息来理解自身所拥有的权利与自由。
参考文献:
[1]雷雅.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00(022):204-205.
[2]杨小丹.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 新闻传播, 2018, 000(010):100-101.
[3]药童.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 v.9;No.141(09):171-171.
[4]李琦. 基于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职业素养分析[J]. 传播力研究, 2019, 000(007):P.48-48.
作者简介:
姜壮(1985—),男,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一级播音员,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研究。
罗梁,女,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业务、融媒体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
乐山师范学院2019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研究专项科研课题: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程线上线下综合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KG201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