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育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研究
2020-10-09欧阳玉子
欧阳玉子
摘 要:本文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实现“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理念、打造新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设置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陶冶大学生良好艺术情操的对策,以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拓展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新视角。
关键词:价值观;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3-0-02
近几年,在利益多元、价值多样、观念多变的背景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虽然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在大学生群体中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理想失落以及对传统道德叛逆的现象逐步凸显。面对“道德滑坡”和“信仰危机”,高校加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重要而紧迫。本文调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其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新对策,拓展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新视角,实现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标。[1]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笔者与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的方式开展了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湖南省高校近500名大学生。
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解析。4.7%的学生高度关注国家、国际时事;22.4%的大学生关注程度较高;关注程度一般的有56.7%;对国内外时事关注程度较低和根本不关心的学生分别占14.2%、1.9%。许多大学生认识到個人成长离不开政治环境及生活环境,大学生普遍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政策。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调查。有21.13%的同学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大公无私”是很难做到的,不损人利己就行;73.4%的同学表示应该努力做到;4.1%的同学认为应该完全做到。大多数学生拥有较好的道德素质,表示愿意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大学生对待诚信的看法。13.6%的同学认为目前社会普遍不讲诚信;48.2%的同学表示大多数人讲诚信;23%的同学表示别人诚信与否与我无关,自己讲诚信就行了;在严格的监督和约束下才会讲诚信的人占4.36%;表示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决定是否应该讲诚信的同学占9.2%;其他的占1.7%。
大学生对见义勇为行为的看法。70%同学认为因为见义勇为而负伤甚至牺牲生命是值得大家歌颂和赞扬的行为; 28.6%的同学表示在不负伤或牺牲生命的时候可以考虑见义勇为;但仍有1.2%的学生认为这种行为是完全没必要的。
大学生思想追求的调查。20.1%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追求利己主义;14.8%的学生认为是功利主义;8.7%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人是拜金主义;6.8%学生认为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有39.0%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抱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思想;不知道的占10.17%。
大学生对身边学生党员的评价。10.4%的学生认为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突出,威信很高;51.9%的学生则认为学生党员起到了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威信较高;认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不够突出,威信一般的同学占33.9%;3.8%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根本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威信很差。
大学生自我价值取向。13.6%的学生认为自我价值体现在金钱的多少;12.6%的学生认为体现在权力的大小;23.5%认为是社会名望的高低;36.6%的学生认为生活是否舒适也可作为自我价值体现的标准;44.3%的同学认为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34.9%的学生则认为是否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才是价值的体现;也有49.9%的学生则认为是体现于人格是否高尚;还有7.0%选择其他。
大学生个人定位的调查。22%的学生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77.2%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提升自我,为参与社会竞争做准备;47.0%的学生是为了能找到一份理想工作;38.3%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为了出国考研,挖掘个人的潜力,实现个人的价值的学生占20.3%;另外还有35.6%的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
二、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负面消极影响。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市场经济自身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盲目性、自发性特点等消极方面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此外,随着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社会分配不公比较普遍,这助长了拜金主义的膨胀,使钱的多少成为不少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标准。
就业难带来的问题。就业难问题是影响我院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原因。近三成的学生目前感到最大的压力是“就业前景”。多年来各高校不断扩招,高就业政策导致许多单位人满为患,而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各单位又在进行减员增效。加之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企业需求脱节,使得部分大学生成了一毕业就失业的特殊群体,这样更加重大学生的心理负担。
教育因素。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部分学生重智力轻能力、重科技轻人文、精神失落,他们面对自己的人生困惑往往无力自解。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的参与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校各类讲座或社团活动的质量不高,专业性程度不高。大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和交流。
三、高校美育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养对策
(一)实现“以美养德”“以美育人”教育理念
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意思是“才”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干一番成就的必备基础,“德”是始终为其引导正确航向的保障,是理想信念、思想行动的首领和统帅。当前社会“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大学生抗压能力、受挫能力较弱,从而导致核心竞争力差。因此要消除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纠正大学生价值观偏差,高校要确立“以美养德”的美育教育理念,运用美育教育榜样激励力量做好舆论导向,运用美育教育信心激励自卑同学,运用美育教育成功激励厌学同学,运用美育教育情感激励感情受挫同学。高校要用“以美养德”“以美育人”的新教育理念来指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2]
(二)拓宽高校艺术教育渠道,打造新的高校艺术教育体系
高校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自上而下、广覆盖、深优化的新艺术通识教育体系。要提高艺术通识教育的广度,搭建课堂教学与“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相结合的艺术通识教育体系。高校各管理部门应该重视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教育的重要性。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艺术教育开拓了全新的路径,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形态为大学生提供更方便快捷的艺术教育,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大学生与艺术教育的互动得到充分体现,这在传统艺术教育中是不容易获得的。挖掘并弘扬中华传统美学和美育思想,并传播优秀文化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成果。利用校园、家庭、社会以及网络环境“四维一体”艺术教育机制,形成“无污染”“高品质”的艺术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拥有健康积极向上价值观人生观。[3]
(三)设置科学的艺术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审美素质
合理设置艺术课程,提高高校学生审美素质。通识艺术课程要优化传统的课程设置,形成多元化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艺术课程体系。设置公共艺术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个模块,既要保证全部大学生接受大众艺术教育,同时又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并要求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修读。在课程安排上,课程体系覆盖艺术理论课、艺术鉴赏课、艺术实践课的三套课程框架,针对不同年级阶段、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合适的艺术专业课程。通过全方位、多层面地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大学生良好的艺术情操
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艺术教育的大舞台,高校可整合社会资源,使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有水平、有品牌地进行,能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要引進高雅艺术进校园,要引进高水平专业艺术团进校园,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真正领略艺术的魅力。充分利用民间资源,搭建百花齐放的文艺大舞台,要推动“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走进校园讲座,构建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教育平台。要积极组织“文化艺术季、社团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在教室、寝室等公共场所设计创新艺术教育氛围,让校园的每一个墙角、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都充满艺术的氛围,以这些特色来感染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促进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4]
参考文献:
[1]李培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理论版),2016(02):114-115.
[2]刘晓迪.浅析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与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7):18-20.
[3]郭立婷.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离与重塑[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31(01):66-69+72.
[4]陈曦,徐纪纪,祖敏,李琦喆,孙波.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及对策——以徐州某高校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0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