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以致用

2020-10-09刘玉城

艺术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实践陶艺企业

刘玉城

摘 要:在国家提倡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部分艺术类高校开设了手工艺专业,成立手工艺术学院。但学院派的手工艺教学是在当代艺术与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学体系,虽然“手艺”是传统的,但观念却是最新的,“学院派”手工艺更加重视手工艺的艺术性、精神性、审美性,对手工艺行业的发展联系不多。手工业的发展要重新回到良性的轨道,必须改变国家输血为自我造血。手工艺术类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满足社会需求的社会实践,运用现代设计思维反哺传统手工艺,   陶艺专业的部分课程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

关键词:手工艺教育;陶艺;专业实践;企业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5-00-02

一、教学背景

(一)手工艺的应用教学与实践

手工艺术类学科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科,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要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手工实践,这种实践,对于手工艺教学来说是必要的,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对于材料、工艺、造型的学术探索。跟现行的手工艺行业的具体的需求与发展,其实是脱节的。一方面,学院的教师长时间地停留在高校教学,更加重视手工艺的艺术性、精神性、审美性,对手工艺行业的发展以及需求涉猎不多。另一个方面,我们教学目标是培养有现代设计思维的当代手工艺匠,而不是手工艺行业的创新领导者、变革者、管理者,这就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四川美术学院的陶瓷专业,陶瓷产业的联系比较紧密。首先是由于陶瓷专业,对于实践的要求高,必须有专业的场地跟设备。在专业的开办之初,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必须在陶瓷厂进行创作实践。当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奔赴重庆周围的各个陶瓷窑口进行创作,接触当地的材料与装饰手法,创作了大批精美的艺术作品。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与教师也接受当地陶瓷厂的企业委托,进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四川的会理、荥经与重庆的荣昌是几个重要的陶产区,是陶瓷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重要区域,师生们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陶瓷作品。特别是重庆的荣昌陶在50~70年代,师生们在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罗明瑶,梁启煜的带领下在荣昌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和设计实践,其中,由梁启煜教授设计的四川泡菜坛,在当时的一个全国的手工业行业的竞赛当中获得金奖。促进了荣昌陶的产品升级,也使得荣昌陶器得以蜚声国内。这样将理论实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社会行业对于创新与设计的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走向市场,为手工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转化成为是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将平常的课程的作业与实践相结合。[1]

21世纪初,学校对于手工艺陶瓷专业的投入加大,建立了设备齐全的陶艺工作室,学生不用再到产区去进行实践创作,而是在实验室里面完成自己的课程作业。虽然说不用再舟车劳顿,到厂区进行教学,但在某一方面,却使得我们的教学,处于一种闭门造车的境地。从这个阶段开始,我校的陶艺教学,长期采用学院派的陶瓷艺术教学模式,陶瓷教学的方向也是朝向纯艺术类发展,跟产区跟社会的联系,逐渐弱化。在当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手工艺术类的学生面临创业与就业的问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较少,没有办法感受到真实的市场需求与社会需要,从某些方面来讲,我们的教学造成了学生教育与创业实践的脱节,所以在陶瓷专业类开展学以致用的实践课程尤其重要。[2]

(二)应用实践与创新是手工艺持续发展的动力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大的中国,需要建立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的手工艺是传统文化领域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每当说起复兴传统文化的时候,手工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措施促进手工技艺的持续性发展,但对于手工艺的扶持一直是处于一个国家输血的状态,这对于手工业的发展,无疑不是良性的。手工业的发展要重新回到良性的轨道,必须改变国家输血为自我造血。通俗地讲,就是要让手工艺人得到实惠,实现经济利益,才能够使得手工艺人自我发展起来。才能够使更多的优秀的新鲜血液进入手工业行业,促进手工产业的发展与复兴。

正是在应用型教学的背景下,陶艺专业开设了一门名为“设计大挑战”的应用型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是由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陶瓷专业、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华艺瓷厂联合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由合江县华艺厂提出企业的具体的要求,老师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企业提供部分资金用于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必要的费用,以及在课程结束以后作为奖金发放给学生。

二、设计大挑战——陶瓷专业的课堂与实践教学

本门课程共招收20余位来自全校的学生,其中陶瓷专业二年级占大部分,其余则有来自工业设计、油画动画等专业的学生。授课教师组由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教师和厂方设计师组成。整个的教学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学生分成,3~4个人一组,每个组里面必须有陶瓷专业的学生,这是基于陶瓷工艺性比较强,陶瓷专业的学生可以解决一部分陶瓷工艺方面的问题。每个组的学生,根据企业的需要选定自己的设计内容,全程在专业导师、创业导师以及厂方的设计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

学生们走出课堂,到企业实地考察,明确自己的设计任务,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文化,以及生产工艺,材料装饰等手法。为接下来的设计任务打好基础。考察结束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任务,结合企业的要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各小组根据具体的选题,开展头脑风暴,形成初步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会同厂方设计师,根据学生的方案,进行具体的指导。经过一个月的课程时间,同学们每一组都形成了很不错的设计方案,其中一部分设计方案的设计理念获得厂家的赞同,将会在今后的生产中进行设计深化,实际应用于生产。

我将从三个方面,评价这次实践教学: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这次的教学效果非常的好,学生的设计任务非常的明确,企业也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与指导,并提供了丰厚的奖金鼓励学生完成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非常的高。这次教学要求教师在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搭建起学生与企业、社会的桥梁,使专业教学与社会教学不脱节,避免闭门造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加深了教师的工作量,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外出考察,指导学生完成方案,与企业对接。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改变了以往在教室里面单调学习的模式,可以走出教室接触市场一线的具体的需求,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相联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在完成任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凭借自己的设计工作,获得企业的认同,获取奖励,这是对同学们的一种鼓励与支持。

最后对于企业来讲,高校的紧密联系可以使企业获得最先进的设计知识、设计理念。使自己的产品设计得到升级与创新,不至于被社会市场所抛弃。但另一方面,来源于高校的设计在具体的生产中仍存在不足,需要继续的调整与深化,但难能可贵的是,学生们提供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方向总是给人以惊喜,每一个设计方案将作为企业的宝贵的设计资源,在今后的生产中得到应用。

部分学生设计作品(如图1、图2):

参考文獻:

[1]徐冰.传统竹编工艺与现代家具设计融合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04):186-191.

[2]翁振伟.基于跨界融合理念有关培养应用创新型玉雕人才科研能力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8,31(02):150-151.

猜你喜欢

专业实践陶艺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进入后现代陶艺
当代陶艺
陈烈汉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