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天华二胡曲《独弦操》的艺术特征

2020-10-09蒋芳

艺术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

蒋芳

摘要: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音乐改革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生不仅为二胡创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业训练方法,而且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它们集中体现刘天华在二胡艺术上中西融合的革新和艺术追求。本文以《独弦操》为例试对刘天华二胡创作、艺术特征进行简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独弦操》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5-00-02

刘天华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音乐改革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为中国传统音乐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中对二胡艺术的改革是最突出的音乐活动之一。他认为:“论及胡琴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今人误以为国乐,一般贱视国乐者,亦连累及之;故自来很少有人将它作为一件正式乐器讨论过,这真是胡琴的不幸。”。[1]“胡琴当然不能算作一件最完美的乐器,……我以为在这样音乐奇荒的中国,而又适值民穷财尽的时候,不论哪种乐器,哪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现人们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2]经过刘天华的改革,二胡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伴奏、合奏乐器,成为一门民族独奏乐器,其艺术表现力得到大大丰富。不仅创建了一整套系统的专业训练方法,而且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二胡独奏曲,共有10首,其中《独弦操》又名《忧心曲》,创作于1932年1月2日的北京,是刘天华去世前的艺术作品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三省,整个中国陷入痛苦之中,先生心中郁结了浓厚的忧虑和伤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他创作了二胡独奏曲《独弦操》表达对祖国和音乐事业的担忧和期望。[3]

《独弦操》是刘天华创作中比较特殊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整首乐曲在二胡内弦上演奏。《独弦操》充分发挥了二胡内弦低沉、深厚、内敛的音色特点。以下本文试对《独弦操》的音乐结构、调性色彩变化以及把位弓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独弦操》创作特点

《独弦操》借鉴吸收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分为A、B、C、A、B、尾声六个部分,是西方再现三部加小尾声的曲式结构。如下图所示:

A乐段由两大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八小节。第一乐句节拍4/4,大多是八分、四分音符,节奏缓慢,气息漫长。一种忧郁、苦闷的情绪跃然眼前。第二乐句律动逐渐增加起来,后半部分出现连续十六分音符,音程多级进。总体来看,A勾勒出作曲家思索、询问的艺术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刘天华在《独弦操》中使用了“合尾”创作手法,B、C段结尾處都出现A段最后三小节的旋律。

B段节拍增速一倍,2/4拍,由两个规整八小节的大乐句构成。它有5个小乐句都是围绕角音“3”盘旋往复,充斥着困惑、迷茫和不安的情绪,而且也透露出刘天华先生对时局、艺术发展道路的感慨。因此总的来看,A段比较强调徵音和宫音之间的色彩关系,而B段则转换于角音与宫音之间。

C段律动较B段更快。从旋律结构来看C段旋律线起伏,情绪由不安、困惑向激动转变,作曲家心中的苦闷喷薄而出。

在结尾处形成“合尾”的乐曲结构在听觉和旋律感上唤起听众的记忆,为回归A段做好铺垫;而且使乐曲的节奏律动也逐渐向A段过渡。

尾声部分在音调、节奏型等方面综合A、B、C三段音乐元素,变化中有统一。

以上笔者对《独弦操》进行了分析,总的来看这首乐曲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征:首先,《独弦操》采用“12356”五正音作为旋律骨干,变宫音辅助。其次,刘天华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合尾”、加花等创作手法,使乐曲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体现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特征。其三,《独弦操》乐曲六部分A、B是呈示部分,C段是变化部分,再反复A、B,是比较典型的再现三部曲式。因此,《独弦操》展现出中西合璧的艺术特征。刘天华先生很好地将中国传统作曲手法与西方曲式结构相融合,使这首小曲章法严谨中而不失自由、变化中蕴含统一。

二、《独弦操》中的二胡革新

刘天华先生对二胡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我们从《独弦操》中可以观察出来。首先刘天华先生认为二胡与西洋小提琴同样是弓弦乐器,二者应该也具备同样的艺术表现力。小提琴能够多次换把,音域跨度较大。而传统二胡基本使用上、中把位,音域在一个八度之间,这大大局限了二胡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刘天华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二胡把位。其次,刘天华参考小提琴琴弓特点使弓毛展开加强琴弦与弓毛的摩擦面,大大增强二胡演奏的音量,同时增长琴弓长度。这样改良过后的琴弓不仅能擅长演奏气息绵延不断,而且使演奏者可以根据琴弓不同位置,满足音乐艺术表演的需求。以《独弦操》为例,刘天华由于只是使用二胡内弦进行创作,所以在这首乐曲中充分运用内弦一至五把位,将二胡各把位不同的音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天华创作的《独弦操》不仅有小提琴演奏技巧、西方曲式结构,而且也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体现出刘天华从东西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的艺术追求。

参考文献:

[1]刘育和编.刘天华全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李淑琴.《刘天华全集》[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4):93-94.

[3]彭薇.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漫论[J].内蒙古艺术,2011(01):62-65.

猜你喜欢

刘天华二胡
兼收并蓄中西融合
二胡悠悠
练琴那些事·三伏天烤火练琵琶的刘天华
我与二胡
我和二胡的故事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王建民与刘文金的二胡音乐创作异同
国乐改进
诗的精灵,海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