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策略研究

2020-10-09马浩瀚刘根源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就业艺术设计应用型

马浩瀚 刘根源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了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在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建立有效就业制度、发挥制度优势等多个角度与方面,提出了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本科高校;艺术设计;应用型;就业

注:本文系2020年黑龙江省教育规划办“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疫情防控应对策略与教育反思研究”专项课题“疫情防控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研究成果。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节奏持续加快,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当前形势下,要宏观审视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方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简述

就业是当今各大高校的永恒课题,只有高质高效地完成高校就业工作,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目标。长期以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鼓励性方针政策,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优化就业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有序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大高校也在开辟毕业生就业新路径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成效显著,为毕业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尽管如此,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巨大冲击,许多企业暂时停工,裁员、压缩招聘人数,商业活动总量锐减,岗位需求量减少,整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依托于商业活动的艺术设计专业就业更加困难。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所面对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往往较小,即使是行业中规模较大的公司,也仅仅能容纳上百人,这就意味着行业对人才的自我消化能力不足。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对这一情况,应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措施,建立就业保障体系,通过制度保障、人员安排与网络平台,内外结合、拓展思路、拓宽就业渠道,为推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保障特殊情况下的高就业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深入探讨应用型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1]。

二、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应变能力不足

在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侧重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学习,相关就业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不足,部分高校在低年级漠视就业能力的培养,进入毕业阶段才临时抱佛脚,参加部分就业培训,实效性严重不足,导致学生自身应变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职业规划教育缺失,学生未明确未来求职与就业规划,部分学生存在“怕、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对未来就业形势估计不足,造成就业困难,难以达到高质量就业的预期目的。

(二)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转变较慢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就业指导始终处于辅助性地位,必须将就业指导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纵观当前各大高校就业服务现状,普遍存在缺乏就业服务宏观指导、就业指导方式不科学、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等共性问题,制约着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水平的优化提升。部分高校片面地认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是就业关键,只要学好专业知识,自然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因此导致出现重专业、轻就业等问题。

(三)岗位资源获取渠道单一

如何获取更多的岗位资源,使高校毕业生具有更加多样的选择,一直以来都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所在。现状表明,部分高校未能搭建系统化、立体化的岗位资源共享平台,过度依赖“人才双选会”“校园招聘会”等传统模式,或在网络上搜索相关单位的招聘信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与路径单一,未能实现“就业前移”,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对口合作不深入[2]。

(四)就业政策解读不透彻

就业政策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保障,是就业工作实施的重要方向性保证。从当前现状来看,尽管毕业生进入了就业与择业阶段,但由于高校方面对就业政策解读不到位,大部分毕业生对就业政策一知半解,在地域观念的束缚下,选择回原籍就业,造成就业路径狭窄、就业面收窄。

三、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特点

(一)择业意向重稳定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具有显著的独立性特征,与其他普通文理类专业相比,具有较高的学习成本,因此更多的毕业生倾向于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获得更为稳定丰厚的收入。相关调查表明,将近三分之一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会选择到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工作,原因为工作稳定、收入稳定、社会形象好等。尽管广大中小型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由于稳定性相对不足,难以获得大多数艺术设计毕业生的青睐。

(二)求职方式多样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求职方式,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求职任务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提高了人与人沟通交流的针对性,使毕业生的求职方式更加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求职方式下,毕业生的眼界得以拓宽,可能争取到的择业与就业机会增多,可有针对性地找到符合自己就业需求的工作[3]。

(三)就业目标更加理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拥有一技之长。在漫长而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毕业生在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强化了自身综合能力建設,为实现自我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未来更好地就业做了有效铺垫。相关数据显示,将近七成的艺术设计毕业生拥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倾向于通过特定方式完成艺术设计学业并实现就业,制定和实现就业目标更加理性,减少了不必要的盲目求职行为,采取的求职就业行为更具现实价值。

(四)自主创业意识强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艺术设计毕业生萌生自主创业的想法,加之艺术设计专业具备天然的自主创业条件与基础,学生可通过自身努力,在创业领域开创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像创业榜样一样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也推行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比如无息贷款、税收减免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艺术设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而现实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获得成功。

四、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有效就业制度,发挥制度优势

推进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不能脱离制度管理,系统完善、功能健全的就业制度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根本所在。要制定科学合理并具有针对性的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管理制度,有效推进就业制度建设,完善实施细则与相关机制。要通过系统化、层次化的制度运行方式,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序开展,形成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就业工作格局,并与教师年度考核制度挂钩,从制度源头进行创新改革。另一方面,要简化就业流程,创新和完善毕业生手续办理制度,减少不必要的中转环节与步骤,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方便。高校领导层必须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对新形势的敏锐反应,深刻认识到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性[4]。

(二)坚持以人为本,定向跟进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石,它将人的生存与发展当作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重视学生专业学习与个人成长情况,在职业规划能力提升阶段和择业求职阶段,帮助学生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了解专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更为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通过网络就业指导课程、讲座等,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升求职技巧,提供简历制作辅导、模拟面试训练、政策咨询等服务,提高求职能力,多管齐下,促成就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性格特征、个人气质、视野眼界、思维方法、品德修养、沟通交流、组织能力等会直接影响就业效果。因此,高校可通过积极的就业心理辅导及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其准确认识自我,摒弃不良心态,强化就业信心,并予以定向跟进。

(三)深化机构层级建设

深化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改革是推进就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也是就业工作得以深入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明确就业指导中心的角色地位和工作职责,配备就业工作专职人员,系统深入地开展就业工作。同时,完善系部在就业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提升就业工作队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增强发展后劲。系部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针对不同专业建立高水平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提供高水平的职业咨询和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就业方向。

(四)信息与政策实时更新

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及时更新相关政策宣传和教育活动,内容紧跟热点,争取就业工作的主动性。相关内容的发布要具备时效性、易读性、准确性和人文性,保障信息安全,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和便捷性指导学生解决实际就业问题。积极帮助困难毕业生,利用国家及省市有关优惠政策,提供政策引导,主动帮助困难毕业生联系各地人事、工会等部门,落实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等专项帮扶政策。对离校后未就业的困难毕业生主动关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衔接工作,使其离校后能享受到国家和地方的有关优惠政策,并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推荐形式,予以优先推荐。有针对性地向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主动与招聘单位联系,予以重点推荐,并密切关注其求职面试结果,给予相应帮助。

(五)搭建推进综合平台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若要取得切实成效,必须面向社会,紧跟经济发展趋势,做好人才需求情况预测,科学合理地进行平台结构调整,打破传统僵化固化就业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桎梏,深化就业改革,系统性统筹规划,注重时效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渗透性。深化结构改革,为推进就业工作搭建一个系统、全面、合理、有效的信息平台。同时,充分挖掘网络平台及校友资源,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服务。广泛联系社会各界成功创业人士、校友,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指导服务,切实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5]。

(六)积极整合资源,凝聚推进合力

艺术设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高校党政各部门、社会群团组织等广泛参与,已成为就业工作的必然趋势和合理选择。高校必须面向社会办学,积极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一体化的就业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资源统筹联动机制。加强对艺术设计毕业生的心理辅导,化解就业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挫折。加强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把握其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疏导因就业困难而引发的焦虑情绪。

五、结语

综上所述,受综合素养、就业观念、就业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業生就业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制约着就业质量的优化提升。因此,就业指导人员应该从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遵循高等院校就业基本规律,创新就业方法与路径,强化就业规划与指导,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提高高等院校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敬国,刘聪,王书文.以提高有效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2):111-113.

[2]段泽民,刘晓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现状与毕业生就业形势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0(10):136-138.

[3]高珊珊,刘洋.“依托平台,回归专业”高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析:以室内设计专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5):118-121.

[4]张晓艳,张蓉蓉.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23-124.

[5]孙静,丁一芩.“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139-140.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艺术设计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