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园林艺术特征探究
2020-10-09李新龙
李新龙
摘 要:文章探究广东园林的艺术特征,对岭南四大名园的艺术审美进行理论分析,为日后岭南地区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提供示范与指导,为广东园林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以余荫山房等岭南园林代表为例,分析广东园林的艺术特征,从艺术风格、造园要素等方面入手,探究广东园林的艺术特点,分析广东园林的地域特色,总结广东园林独特的艺术价值,揭示广东园林“开放兼容、多元并蓄”的文化个性。广东园林蕴含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广东园林;岭南四大名园;艺术特征
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是任何文化形态产生、成长、兴盛、衰落、消亡的主要因素[1]。岭南园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表现形态,受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制约。由于北方移民的来源地、入粤路线、到达时间不同,形成了广府方言区、潮汕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相应形成三大民系。还有不属于三大民系的汉族聚居区域文化,如雷州文化、海南文化等[2]。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流派有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流派之一,從地域角度可分为广东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等。
岭南园林的核心部分为广东园林。广东园林包括以广州为中心的园林,如余荫山房、梁园等;以梅州市梅县区为中心,受客家文化影响的园林;以汕头为中心,受潮州文化影响的园林,如潮州西湖。广东园林在明清时期完全发展成熟,广州郊外的诸多私家园林著称于世,部分园林可见于明清古籍,如“石渠古洞,大树仙园,环列于其麓”。私家园林前期以观赏为主,后用于社会交际,如岭南四大园林和行商园林。广东园林现存于世的主要有岭南四大名园(余荫山房、可园、梁园、清晖园)、惠州西湖、雷州西湖等。当代专家学者对于江南园林、皇家园林的局部研究日趋丰富,反观岭南园林,对其局部的研究较少。笔者尝试从艺术特征这一角度探析广东园林的地域特色,为后来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广东园林的艺术风格
(一)归属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古代在广州建立政权的有南越王朝、南汉王朝、南明王朝,在广州市发掘出南越王国遗址。南越宫苑遗址是秦汉帝王园林遗址,造园手法中的选址、理水、建筑等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成功运用。在选址方面,南越宫苑背山面水,临近水源的地方是造园的理想之地。南越宫苑的石构水池模拟大自然湖泊池沼的水体形态,水面宽阔,平静如镜,通过引入活水和饲养龟鳖、游鱼呈现出动中有静、静中寓动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空间[3]。园内除了山水、花木和鸟兽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亭台楼阁、路径桥梁等人工建筑,在满足实用需要的同时,还与园中的景观融为一体。
私家园林的所有者通常是士人、贵族、富商等。唐朝岭南私家园林开始出现,至明清发展到鼎盛时期。岭南园林第一个特点是可游可居,第二个特点是在叠山、置石、理水、建筑方面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唐宋是岭南的大开发时期,生活条件艰苦,有很多官场失意的官员被贬谪至此,修建了众多私家园林。明清时期广东对外贸易繁荣,广东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多建于风景名胜区,如越秀山附近、珠江边等。
(二)布局类型
岭南私家园林建于园林的四周,利用廊、墙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庭院位于建筑的中央,园林成为建筑围合范围内的露天空间,这是广东园林的最大特色。广东园林占地面积小,生活性建筑物沿着园林外围建造,成群成组地布置,将园林的生活性与观赏性结合起来,使园林可游可居,体现了广东园林世俗化的特点。造园方面喜用几何形体的空间组合和图案方式,但几何形体常采用不规则的形式,从而获取庭园空间的多变性和丰富性[4]。
江南园林重咫尺天涯的意境美,皇家园林重在体现威严气势,岭南园林重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感受。几何形构图直接、实际,因此成为岭南小面积造园的首选。行走其间,人们会感到自己与空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亲切的交流[5]。
二、造园要素
(一)叠山
岭南园林造园不以堆山为主,重点在理水。岭南园林的堆山主要是指叠石像岩峰、崖壁,这些山与山峰下的潭结合,成为崖瀑潭景观[6]。广东园林中的假山与其他地区岭南园林的假山不同,因地处平原且是水景园,故多以石头堆砌为主。
(二)置石
在置石方面,广东园林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水石关系等方面。园林石材的选择以英石、黄蜡石、花岗石、湖石、珊瑚石为主,产地多位于柳州和英德。柳州以湖石为主,英德以黄蜡石和英石为主,这两个地方是两广石材的主要来源。广东园林多用黄蜡石和英石,也会采用少量珊瑚石,如可园的狮子上楼台。
(三)理水
因广东多雨且位于高冲刷地区,广东园林的水景存在形式以潭、景居多,广东园林的特色之一是水石庭(以水池和池中的石景为主题的庭院),表现手法包括潭景和海景,常见于酒家、宾馆中。广东园林的水景与其他地区的园林有所不同,造景多采用挂泉的形式,此外还有井泉和喷泉等形式。
(四)建筑
岭南建筑作为中国建筑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珠三角地区温暖、湿润、多雨,三冬无雪,霜不杀青,复杂的地理条件造就独特的建筑形制,建筑需防腐、防风、防雨,此外沿海地区还要重视防洪、防潮,如余荫山房的地基,以陶制釉面大缸装沙加盖作建筑基础。
建筑的通风问题主要利用朝向和季候风解决。建筑以南向和东南向居多,与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季候风垂直,窗户皆开在南北方向的墙面上。园林建筑东西向则做承重外墙不开窗,防止东西向的太阳照射[7]。
广东园林建筑的特色之一是“高墙冷巷”。高墙指园林建筑的山墙高出屋脊两侧,冷巷指院落边与隔壁山墙距离很近,日照多在邻跨的屋顶或由山墙阻挡,既可通风,又可遮阳,还能通行。“高墙冷巷”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最小的面积获得最大的通风效果。实例可参考陈家祠、余荫山房、清晖园、梁园的建筑,凸显了先人的建筑智慧。
(五)装饰
从单体的建筑来看,其建筑特征是硬山面、前廊檐、石檐柱、小青瓦,屋面不用或少用曲线,少用歇山和庑殿顶等;从构架来看,相对简朴;从形态来看,较为简洁,甚至可以说较简单,屋面线很平很直,以减少受风面。
园林建筑的屋脊多为龙形、海浪雕塑。海浪雕塑的色彩和样式多变,常见的有黄龙雕塑和蓝波雕塑。可选用泥塑,也可用瓷片贴片制作。
在色彩方面,广东园林的色彩并不朴素,色彩丰富程度虽不如北方园林,但装饰颜色多样、大胆、鲜艳,对比色的运用较多,红黄蓝等纯色在装饰中很受欢迎。江南园林色彩以淡雅的灰色调为主,广东私家园林大面积运用青灰色,局部采用鲜艳色,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获得画龙点睛的效果,表现出独特的色彩倾向。
三、结语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人文环境共同构造出岭南文化,岭南园林在此基础上生根发芽,不断发展,愈加成熟。广东园林的自然环境、构造要素、地域特征继承了岭南园林的特点,同时不断走向成熟。广东园林在叠山、置石、理水、建筑、装饰等方面结合气候条件和生活实际,反映了广东人民务实的个性。广东园林重个人交际和游乐的功能性,凸显出广东人民对商业的重视,反映出的广东的文化特征对当代的广东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太雷.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布局和装饰的市井化取向[J].装饰,2007(7):96-97.
[2]陈泽泓.岭南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13.
[3]吴凌云,陈伟汉.南越宫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29.
[4]陆琦.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之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4):94-100.
[5]唐孝祥,郭焕宇.试论近代岭南庭园的美学特征[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2):49-53.
[6]刘庭风.岭南园林:广州园林[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44.
[7]陆琦.岭南造园与审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70.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