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中的探究
2020-10-09章樱樱
章樱樱
摘 要:近年来,教育部已经明确把“立德树人”作为各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是培育学生健康人格和心态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思想方向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本文对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任务中的价值与意义和如何提高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价值取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
在高职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回归教育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学校展开“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教育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影响着学生的三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公共艺术教育简述
公共艺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艺术教育是指艺术专业教育,目的是培养艺术家或者专业艺术人员。广义的艺术教育是指通过艺术作品的鉴赏,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共情力、创造力、感知能力,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1]艺术教育内涵丰富,不同的教育阶段有高低之分,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也有定位之分。艺术教育是以受教育者为对象,塑造其整体素养为目标,以艺术鉴赏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育形式。公共艺术教育有丰富性、独创性、情感性等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没有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这种教育是自然科学教育无法取代的。同样的,对民族来说,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势必无法得到长久的发展。
二、公共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寓教于乐,潜移默化
艺术教育是一种很独特的教育形式,不同于哲學等抽象的社会学科,是通过鉴赏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来感悟当前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一种教学。学生在接受公共艺术教育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与枯燥的说教不同,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创作者的思想,这个思想可能直观也可能晦涩,学生在试图理解这种思想的时候便会产生相应的思考,从而打下一些思想基础。思考过后,学生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深刻且直观的理解,也会更加认同这种思想,并树立起自己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态
艺术教育是一种深层次教育,独立于其他自然学科之外,拥有着一套独特的系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启迪学生的心智,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艺术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美学教育,来帮助人们在音乐、雕塑、书法、文学中洞悉生活与社会的真谛与乐趣,找回那些曾经遗失的感情。学生在鉴赏艺术作品中,会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拥有更加敏锐的洞察力,使思维更具创造性。除了提高艺术素养之外,艺术教育还能使学生静下心来,除去浮躁,审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挖掘自己的精神追求。学生鉴赏艺术作品时,会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认识审美对象,进而养成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引导学生的思想方向和价值取向
艺术是一种来源于审美的独特意识形态,艺术的价值不是消遣和娱乐,而在于审视艺术作品时,反思艺术作品中所浓缩的复杂人性、社会万象和历史规律,从而辨别是非曲直,所以公共艺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高职院校要想推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仅靠老师讲是完全不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认同,并能主动参与其中,只有学生认可了艺术作品时,才会接受艺术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方向和价值观念。公共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表层的欣赏上,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情操培育和理性养成上。公共艺术教育能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让艺术之美深植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产生向善向美的动力,进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追求更高尚的德行和情操。艺术蕴含着时代精神,以先进、主流的艺术作品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符合时代的价值观念。
三、如何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推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发展
(一)加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科学理论支撑
想要提升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质量,推行“立德树人”教育政策,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公共艺术教育中,审美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艺术审美中能得到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但这种影响只是浅层次的。对于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而言,这种浅层次的影响远远无法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美感,即一种理性的、思想上、精神上的共鸣。公共艺术教育不能单纯地注重娱乐和欣赏的审美快感,必须要有思想内涵,这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核心。在推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应当以内容建设为核心。[2]在公共艺术教育内容的开发阶段,要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立足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断挖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汲取经验,用富有感染力的内容体现公共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价值。
(二)改进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公共艺术的教育方式是不受限制的,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在讲解艺术理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了解学生的专业和爱好,结合学生们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有所发挥。还可以将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艺术理论时,可以讲讲化学的反应之美、文学作品的文字之美,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下意识地以化学的审美标准去看待艺术作品的美,分析其中不同的地方,不但能给予学生视觉享受,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教师在艺术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不同,通过项目体验的方法,让学生从课堂走向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之美。[3]
(三)丰富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开展公共艺术教学时,不仅要重视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重视课外教学,结合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领略生活之美、自然之美,从而养成正确、贴合实际的价值观、人生观。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可以将传统文化结合进来,让学生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从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例如某高职院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将剪纸、皮影戏等各种传统文化带进了课堂,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材上,除了教育部规定的教材,高职院校可以设立选修课程,选取一些结合专业课程和艺术教育的特色教材,例如《化学美》《机械与音乐》等,把人文艺术素养渗透到专业学科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响应“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
(四)优化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院校中,公共艺术教育的作用是引领思想、拓宽视野、提升修养,完善人格,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些相似之处。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规划上应该与通识教育的相融合,将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补充。但在我国,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遍缺失的,导致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前置性不足,所以在提高公共艺术教育层次的同时,也要补充一定基础性质、启蒙性质的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以必修课程为主体,选修课程为补充,兼顾课程的基础性和特色性。
四、结束语
为了响应教育部“立德树人”的教育政策,各高职院校都开始了对公共艺术教育系统的深层次建设。公共艺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发扬个性、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各校应该不断丰富公共艺术教学的内容,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维飞.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路径探微——以中北大学为例[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4):112-116+123.
[2]杨玉英.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3):97-100.
[3]严岩.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及其发展探究——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0(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