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2020-10-09王玥
王玥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土建工程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土建工程施工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也不断增加房屋的功能,因此土建工程的种类越来越多,施工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增加了土建工程的施工难度,土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对土建工程的要求,在实际土建工程施工期间,地基处理技术也不断改进,地基是土建工程施工的基础,因此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在土建工程施工中起到非常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地基是建筑的基础,亦是房屋后期施工的根本保证。我们国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现实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复杂地质会导致地基沉陷或坍塌等问题的发生,给土建物带来的影响非常大。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未按照现实状况使用合理的地基施工技术,导致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我们国家每年均会发生很多起房屋倒塌事故,这不但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到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因而,研究土建施工中的地基施工技術具有现实的意义。
1 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技术
1.1 夯实法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质而言,可以分为轻微、中等与强烈三种类型,在选择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时,强夯法是比较适用的。在对湿陷性黄土地质实行强夯法之前,要先确定好黄土类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夯实程度;在规划的强夯范围内,施工之前应该要保证场地清理干净,并用砂石将场地铺上一层,值得注意的是,要确定好地下水位的位置,避免波及地下水,如果在规划强夯范围内有涉及地下水,可以选择设置排水渠;加固地区一般比强夯范围要小1/2,强夯范围要比实际加固地区扩大3.5m以内;确定强夯范围之后就要根据实地情况设置夯击距离,对夯击点间距进行合理的扩大或缩小;计算每个夯击点的处理次数,是以明确夯击点间距作为前提的,处理次数一般是5~10次,确保在夯击后每个位置点的下沉距离不能超过50mm;在夯击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位移,严重的可能会对周边土质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发生形变、震颤等,因此,在夯击过程中要及时调整设备位置,避免出现这种问题。相比于其他的地基处理技术,夯实技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有效提高地质稳固性。
1.2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当代土建工程地基施工中比较常用的技术,从现场平整放线、浇垫层,到桩身混凝土浇筑,整个工艺流程具备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人工开挖孔桩前,需要在施工现场合适的位置对成孔工艺进行试验,主要看孔内是否出现坍塌、变形的现象。正式开挖时,要按照设计的顺序进行作业,针对相邻位置孔桩的开挖,需要确保附近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60%以上,再进行,避免影响混凝土凝结。在人工开挖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施工,并且要做好护壁厚度和长度的控制。一般情况下,在首节护壁安装之后,要专门配置护壁钢筋,再对混凝土进行校准。需要保证护壁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5MPa,才能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人工开挖完成之后,制作钢筋笼,钢筋笼的制作安装需要注意将主筋接头错开约50%左右,然后按照1.5m的间距进行焊接,再以2m的间距增加颈箍装置。在土建工程地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图纸严格把控施工工艺,尤其注意控制施工误差。土建工程地基施工对钢筋骨架、保护层厚度及中心平面位置等部分的误差都有严格标准,需要在施工中进行监督,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及时处理。
1.3 DDC灰土挤密桩
该地基处理技术是通过合理利用螺旋钻机,以分层的方式在孔内打入灰土,分层夯实形成桩身,其原理就是利用孔内生成强夯法的施工工艺。这是目前土建工程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适用于黄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古土壤等,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技术。确定好轴线与桩体的位置之后,就能使用DDC灰土挤密桩技术,对定桩打孔时一定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以免发生误差。沉桩之前需要对沉管进行二次打孔,并对现场的土层含水量进行检测,确保含水量符合标准。预制灰土时要注意石灰土含量要适量,为了均匀分配灰土与土体含水量均匀分配,搅拌的时间不能低于3min,一般3~5min即可。此外,要对桩身进行反复的锤击,使桩径不断增大,与桩间部分土形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的形成能改善湿陷性黄土的打孔结构,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减少地基的变形率,比起原来的地基承载力,能提升2~7倍,地基的深度也增加了5~40cm。从这一角度上看,该地基处理方法更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夯锤与桩的位置关系定时检查,以免发生位置偏离。例如,施工现场指派了专门负责检查与监督的人员,不仅要对夯实过程进行监督,对夯实后的复合地基也要进行检测,检测灰土挤密性。此举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工作质量,还能控制石灰土壤填料量与操作时间。
2 土建工程地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严把材料质量关
对于土建工程地基施工来讲,施工材料质量对其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地基施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各种各样的材料,因此对于材料方面的把控应当给予足够重视,材料在进场时就进行严格把控,以保证所有进场材料均出自正规生产厂家,同时还应当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明相关文件,以便后续再结合相关规范来对所有进厂材料进行检查和检验工作。送检环节,应严格挑选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来完成材料检验工作并出示相关检验报告。如在检验过程中材料质量不合格时,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清场处理,从而切实保障所有投入施工材料的质量完全达到相关标准及要求。
2.2 严把施工质量关
在对土建工程地基进行施工时,应对相关施工技术内容进行细化处理,还需强化施工环节的控制工作。所以,企业应当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对施工技术内容进行细化和完善,以保证所有施工技术得以合理、准确地运用到实际的地基施工中去。同时,施工作业人员对于施工技术方面也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可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不断强化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对各施工工序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以保证各施工环节均能严格按照相关设计图纸进行。如若出现问题,则应当及时进行相关整改工作,在一些需由专人进行全过程控制的相关施工环节应当安排专人进行严格监督。此外,土建地基施工过程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上地基施工是一项隐蔽性工程,所以应当对质量控制方面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切实落实并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3 结语
近些年,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实际施工期间,为了减少对土建工程施工稳定性的影响,需要对土建工程施工打好地基。在进行地基处理之前,需要全面了解地基施工环境,然后选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并制定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地基处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土建工程施工的稳定性,避免土建工程在完工后发生地基下沉的现象,进而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金鹿.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2):173.
[2]张立玺.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6):150.
[3]张德凌.房屋建筑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15):117-118.
作者身份证号:15020219820301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