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木兰辞》就像在看电影

2020-10-09马伯庸

润·文摘 2020年9期
关键词:女声所思木兰

马伯庸

《木兰辞》的美,和别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它美不在文辞,不在意境,而在于动态节奏。就像一组组极富动感、自带音乐的电影片段。

第一句“唧唧复唧唧”,是声音。想象剧场里一片漆黑,有织布机的声音一下一下传出来。随即整个屏幕徐徐亮起,我们看到了一幅画面:“木兰当户织”。

紧接着,《木兰辞》的作者——或者叫导演更合适——没有急着交代木兰的生平,也没描写她的相貌与性格,反而把织布机的音轨调低,推高了木兰的叹息声:“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说明什么?说明木兰根本无心织布,心思却越来越重。

这是特别典型的电影语言。

什么叫电影语言?它想传递出来的信息,不只是通过文字或台词,而是用画面、动作、台词、光影、声效等一系列手段的复合来表达。开头四句诗,在读者脑海中成功建起一个忧愁少女的形象。

接下来四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很奇怪,《木兰辞》本身的写法,对笔墨是很俭省的,怎么在这里,却要浪费足足四句没有信息量的废话?

主要的功用是打破了第四堵墙。木兰发愁的原因,她自己知道,家人也都知道,那么谁不知道呢?只有读者不知道。这是作者给读者的重要提示:我们不是以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来看待整个事件,而是牢牢地固定在木兰身上的,观其所观,感其所感。

换了别的作者,早就掣起大笔,好好渲染一下家人的种种情绪,衬托出木兰出征的勇气与离愁。为什么《木兰辞》里没有提及家人对“代父从军”这个重大决定的反应?

木兰性格倔强刚毅,她把这些都忽略掉了,甚至可能故意回避,过多的回想,只会增加无谓的痛苦。亲人视角的缺失,正是木兰内心最温柔最柔软的体现,也是作者最细腻最隐晦的手法。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到了黄河边,自己孤身一人时,木兰立刻绷不住了。前方都是五字一句,这里句式变成了五/七/九,这种句子逐渐拉长的感觉,吟诵起来,会产生一种距离不断变远的错觉,层层递进,徐徐舒展,与木兰长途奔波的意象完美契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段好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拖动进度条,艰苦军旅生涯终于结束了。

打完仗,木兰回来见天子。

接下来,是我最喜欢的段落:“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一连串动作特写极美,它太有节奏感了,从容、自信,有条不紊。四个“我”字重音连用,压抑已久的天性,就这样毫不掩饰、坦坦荡荡地释放出来——她甚至还故意出去吓伙伴们一跳,这样开朗的性格,才是真正的木蘭啊。

(间乐摘自作者微博)

猜你喜欢

女声所思木兰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寄友人
克隆人的所思 所想都一样吗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陛下
如何才能有饭吃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名人读《意林》
《木兰诗》考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