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主观题三段论的解题技巧

2020-10-09戴洁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7期
关键词:结论

戴洁华

【摘要】三段论推理模式,通过大前提、小前提、结论这种简单化方法将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思维确立下来,形成一个答题模板,帮助学生能真正应用抽象原理来分析问题并组织答案。

【关键词】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一轮复习后,学生能把知识系统地全面回顾教材相关的知识,但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本身,导致无法用抽象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其实质是学生无法将抽象的原理按问题要求具像化。本文将阐述教学案例《哲学主观题三段论解题技巧》,通过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段论推理模式将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思维确立下来,形成一个答题模板,从而帮助学生能真正应用抽象原理来分析问题并组织答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识记:哲学主观题三段论推理解题步骤;哲学主观题常见题型解析;运用:(2)重复运用三段论推理解题模板形成。

2.能力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的哲学原理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理解并运用哲学知识哲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批判精神,提高将原理具像化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段论推理解题步骤:大前提的背诵、小前提的确立、结论的摘抄与表述。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等相关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小前提的精准确立。

四、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课前五分钟讲题

摸底考27题:《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坚持大健康理念,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运用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谈谈在新时代下应如何实现这一转变。(10分)

学生的解题思路与答案表述:

1.范围:创新意识——回顾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它包括“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意义”三部分知识。

2.直接进入答题步骤:按传统解题方法将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分三大点写出来,在每一点后面直接跟上摘抄的材料。

3.学生的答案组成:(1)辩证否观的含义特点实质+材料(“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材料(批判“治已病”)。

(二)教师点评导入

能按知识系统全面回顾教材相关知识,但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本身,导致无法用抽象的原理来分析“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这一问题。其实质是无法将抽象的原理按问题要求具像化。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将哲学主观题的答题思维确立下来,形成一个答题模板。

(三)三段论推理法应用演示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以及由此引申出的特殊化陳述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

将三段论推理法用到高三哲学主观题解题中,大致思路如下:回顾大前提(也就提范围),确定小前提(来自于问题本身,准确确定难度比较大,也是采用这个答题模式的关键所在),结论(通过小前提将材料与原理准确对接,就不会再出现原理后面无法接材料或者是生搬硬套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能掌握哲学的具体原理,能分析哲学板块,不太会出现范围出错的低级错误,所以解决大前提不是问题,形成系统多背多记就可。小前提的确立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如何精准抓住小前提这个关键点。仍以刚才老师出示的题为例,我们要怎样分析才会更快捷有效?

例:《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坚持大健康理念,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运用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谈谈在新时代下应如何实现这一转变。(10分)

1.大前提:创新意识——全面回顾“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意义”。

2.小前提:问题本身:坚持大健康理念,从“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的转变——理解“理念要转变”,这就是原理具像化的关键。根据“理念要转变”可以确定原理的内容应该要用到“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和特点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因为这两个原理里都有“变化”之意。同时,大家可以发现问题本身就是要用的材料本身,而不需要再去阅读大量的材料分析摘抄材料。

3.结论:①坚持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吸纳”治已病”的方法技巧,突破只”治已病”思维的制约;②尊重”治未病”规律,寻找“治未病”新思路,确立“治未病”新观念,采用科学的健身方法、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健身活动等“治未病”。

(四)三段论推理法应用练习

【认识论相关知识】例2(2018年高考全国II卷文综政治40)(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运用哲学三段论演绎推理法分析过程展示:

1.大前提→问题中的范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第一时间回顾教材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2.小前提→问题中的要求: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词:做了什么取得成就。)。材料中对应的关键词、关键句“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实践;“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目的。

3.结论1→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取得突破。

结论2→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历史观相关知识】例5(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I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2分)

运用哲学三段论演绎推理法分析过程展示:

1.大前提: 社会历史主体

2.小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主体地位),材料中提及到群众的相关内容都可成为答题材料。

3.结论:抓住群众的文化情结,在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借助多大众传媒,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满足人民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五)理论总结

运用三段论演绎推理解哲学主观题的基本原则:

1.根据大前提,回顾教材理论知识点。这个环节要求平时复习时整合学科知识,找出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将学科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2.确定小前提,找准小前提中的关键词。这是关键环节,主要考学生的审题能力。

3.组织答案:默写大前提,将材料中出现的并与小前提中的关键词相一致的材料摘抄到理论逻辑后。

(六)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有做思维结构图的习惯,大前提范围的确定基本没有问题。如何判断确立小前提却成了问题,有时候发现讲是没有用的,所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将三段论的解题方法变成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生活与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结论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圆锥曲线中拓展性结论及应用
结论
对“构造切线法”证明对称不等式的一点改进
圆锥曲线的一性质及应用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