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人能顶半边天 中国画里的第一代女司机

2020-10-09苏群

汽车导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梁军拖拉机火车

苏群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广大妇女积极投入到国家建设的热潮中,出现了第一个女火车司机、女飞行员、女拖拉机手。现在,中国第一代女司机,从画里向我们走来……

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上世纪30年代,田桂英出生在大连旅顺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生活的磨砺,练就了她坚韧、独立、百折不挠的性格。新中国成立后,田桂英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到大连机务段食堂发饭票。食堂每个月给她的“薪酬”是25公斤高粱、十几元工资,每天中午还有一顿高粱米干饭,这让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的田桂英很满足。

闲暇时间,田桂英参加了机务段组织的夜校学习,思想也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过去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看着自己的国家一天一个样,社会日新月异,田桂英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做点什么,干起活来总是抢在前面,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她向机务段段长提出学技术的请求:“只要能学技术,让我干什么都行,男同志能干的活我也能干。”看她态度如此坚决,段长便把她派到了轻油车库,让她学开轻油车。

在机务段工作的时间里,田桂英在职工俱乐部里看过一张照片,一位前苏联女火车司机,威风凛凛,让她很是羡慕。她心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开火车该多好。机务段的段长李索夫是前苏联人,他也认为,前苏联都有女火车司机,中国为啥不能有?

不久,一个让田桂英兴奋不已的消息传来,国家要在大连机务段培养新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兴高采烈地回家与父母商量报名事宜,却被泼了一盆冷水:“火车司机又累又危险,那根本不是女孩儿家干的活。”身边的亲戚朋友们知道后也开始说闲话:“她能开动火车?那要男人干什么?”“女人不在家里守妇道,去开什么火车,太不像话了!”

一时间,田桂英陷入两难局面。经过认真思考,19岁的田桂英不顾父母反对,填写了女火车司机培训班报名表。通过层层严格挑选,和其他8名姐妹最终被安排参加岗前培训。当时,火车全是蒸汽机车,要烧煤。田桂英和其他几个姐妹们上课的第一天就是练习投煤炭。一锹煤七八斤,15分钟要投280锹。3天后,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一个个累得直不起腰来。9个平均年龄20岁的姑娘互相鼓励着,一练就是3个月。

“投煤关”过去了,很快又迎来了新挑战——学习机车构造技术原理和制动机理论。和她同时进入培训班的姐妹们,文化程度最高的只读到小学6年级。老师只好在黑板上画图表,照图讲解。为了记住这些機车构造,田桂英盯着图纸反复辨认,一遍不行,再来一遍。晚上熄灯后,田桂英还经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

实习期结束后,1950年,大连铁路局机务处举行了一次严格考试,田桂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闯过了理论考试这一关,被任命为司机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大连铁路局局长亲自给田桂英等3人颁发了火车司机证书,新中国的女火车司机诞生了,田桂英所在的车队被铁道部命名为“三八”女子机车包乘组。

1950年3月8日17时30分,一列由田桂英等3位姑娘组成的“三八”机车组,从大连开往旅顺,她们兴奋地驾驶着“三八”号机车开出大连火车站——身穿崭新工作服的田桂英从机车车窗探出半个身子,车窗下挂着一幅百姓送给她们的彩旗——“妇女的火车头”。“那一天太隆重了,我一生都忘不了。欢送的人们送上了锦旗,我的眼泪总也止不住,激动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第二天《人民日报》第3版上,一则标题为“人民铁道上的创举!大连女司机田桂英等,开始驾驶三八号机车”的新闻轰动了全国。一个20来岁的小姑娘成为了首位女火车司机,在当年真算得上一条能炸开锅的新闻。人们争相到大连火车站看热闹,一睹新中国首位女火车司机出车的风采。

外界的掌声和议论,并未打乱田桂英进取的步伐。她沉下心来,立志一定要当好“妇女的火车头”。自1950年3月到8月末,“三八”号机车组安全行驶3万公里,从未发生任何事故,节省煤炭50多吨。

1951年,由舒绣文、孙道临等人主演的电影《女司机》在全国上映。这部以田桂英为原型的电影引发了女青年们对择业报国的思考,很多以前不曾出现妇女身影的岗位,都陆续看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景象。从此,田桂英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无数女青年的偶像。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是当时在黑龙江省德都县萌芽乡农场的梁军,她1930年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47年5月参加工作,1949年10月入党。

为了发展东北经济,中央决定在北大荒垦荒,同时从苏联进口了拖拉机。1948年2月,黑龙江省委在北安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分配给梁军所在的半耕半读的萌芽学校三个名额,梁军第一个报了名。18岁的梁军是70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学员。学习结束,梁军和本校另外两个男同学一起,开回了省委拨给萌芽学校的三台苏式纳齐拖拉机,随后就在荒野上投入了紧张艰苦的开荒工作,梁军成了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1948年夏,黑龙江省委干校的通讯员李慧洁写了《女人能开拖拉机》的文章。1949年3月,《新黑龙江报》(《黑龙江日报》)发表了《女拖拉机手梁军和吴玉珍》的人物通讯。7月,《东北日报》第四版,刊发了记者顾雷报道梁军事迹的文章《我们的女拖拉机手》,梁军作为北大荒先进人物和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这是在省级报纸上首次报道。12月,亚洲妇女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梁军作为代表在会上受到新闻界关注,记者徐刚作了专访,撰写了《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一亚洲妇代会中国代表梁军访问记》。

从此,梁军的名字开始传遍全国,其故事也被收进新中国建立初期小学教育的课本。

1950年6月3日,梁军女子拖拉机队在德都县萌芽乡师农场宣布成立,梁军任队长。县委、县政府和县妇联送来了红旗、贺信。这是全国由第一位女拖拉机手领导的第一个女子拖拉机队。这个女拖拉机队有五名驾驶员、五名助手和一个文化辅导员,管理着三部机器。梁军是队长,吴玉珍是文化辅导员。1950年6月20《人民日报》第三版右下角刊载了这一消息:《黑龙江德都乡村师范农场成立女拖拉机队》,副标题是:女拖拉机手梁军任队长。

梁军带领着女子拖拉机队11名队员开始了垦荒生活,她们的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195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队》、1950年9月《人民日报》第六版登载了《新中国的女拖拉机手梁军》,介绍新中国第一位女子拖拉机手和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人民画报》于1950年7月创刊,第一期封面是毛主席,第二期封面是梁军和助手驾驶拖拉机的彩色图片。

1950年9月,梁军当选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参加了全国英模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会议期间,在全国工会常务主席李立三的帮助下,梁军请毛主席给她所在的萌芽学校题写了“萌芽学校”校名。毛主席给中等学校亲笔题写校名的只有两所学校,一所是毛主席的母校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另一所就是萌芽学校。

自1950年起,梁军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当选为省第一届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51年底,梁军被派往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深造。随后,梁军通过全国高考,考入了新成立的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为新中国最早期的一批大学生,1957年3月,新华社以《女拖拉机手梁军在大学毕业了》为题报道了梁军毕业的消息。

在随后的三十多年里,梁军一直在哈尔滨农机部门担任领导职务。1990年,梁军从哈尔滨市农机局总工程师的岗位上离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1950年,新疆军区到湖南招兵,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张迪源也报了名,被分配到当时的新疆军区文工二团。可张迪源是怀着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的一腔热血参军的,不甘于“说说唱唱,蹦蹦跳跳”。听说新疆军区举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张迪源主动申请,坚决要求到生产一线去,驾驶拖拉机开垦万古荒原。

张迪源如愿以偿,参加了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经过4个月学习,张迪源完全掌握了拖拉机的驾驶技术。不久,八一机耕农场(现十二师头屯河农场)成立,张迪源留在了农场。

1951年9月,张迪源开着拖拉机播冬麦的照片刊发在《解放军画报》。一时间,各媒体争相报道。

1951年国庆节,邮政部门将张迪源驾驶拖拉机播种作业照选为“特5《伟大的祖国》”邮票之一,在全国发行。张迪源驾驶拖拉机的英姿,广为人知。

1952年2月23日,王震司令员到八一机耕农场视察时,亲切接见了张迪源,并在张迪源的笔记本上题词:努力学习,精通拖拉机技术,争取模范拖拉机手光荣称号。王震司令员的题词一直鼓舞着张迪源,她刻苦学习拖拉机驾驶、修理技术,成为场里的技术尖子。

“解放军用拖拉机犁地,开拖拉机的是一名解放军女战士”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人们从来没见过拖拉机犁地,而且拖拉机手还是个姑娘,都想一睹为快。骑马、坐车,人们向八一机耕农场涌去。

“拖拉机来了,拖拉机来了。”人们一边喊一边向拖拉机跑去。可到了跟前,脚下的土地被震得颤抖,只见拖拉机冒着白烟,发出的声音如打雷,人们吓得四处乱跑。这时有人高声喊道:“快看呀,开拖拉机的是个丫头,真了不起。”

姑娘都爱干净,张迪源也不例外,但一坐进拖拉机驾驶室开始工作,她就什么都不管不顾了。农忙季节,张迪源连头发也顾不上梳,随便扎两个小辫就驾驶着拖拉机驰骋在飞扬的尘土中,一个班次下来,浑身上下全是土,她从不嫌畦。

工作中,张迪源从不叫苦叫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张迪源创造了10小时犁地180亩的纪录。

华东地区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董力生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曾分别受到毛主席、斯大林、金日成的接见。毛主席的宴请、斯大林赠送的黄呢军服、金日成馈赠的留声机,使她的荣耀达到了巅峰。

董力生幼时家贫,12岁随哥嫂到青岛做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停工,她回到家乡挑盐谋生。1942年,她担任村妇救会长,动员组织妇女开荒种地,支援抗日,赣榆县妇救会长特为她起名董力生。1943年底,董力生被评为滨海区劳动模范,受到肖华表扬,奖给她一头毛驴。农闲时间,她组织乡亲运盐,一次挑百把斤的担子,和男人们一样赶路,轰动滨海区。

1945年春,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董力生在庄上第一个报名支援前線,在孟良崮战役中,她带领担架队绕行几百里,深入前沿阵地,救回伤员,获得华东局授予的“担架英雄”称号,并荣立特等功。在淮海战役中,董力生为部队用独轮车运给养、炮弹,她支前用的独轮车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50年9月,参加全国劳模会的董力生见到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董力生非常羡慕梁军,并主动向她求教。会后,她参观了北京机耕学校,看到了许多妇女兴高采烈地在学校开拖拉机,董力生心里想:我也要做个拖拉机手,参加祖国建设。

董力生回来后,就向组织上提出了想当拖拉机手的愿望,山东省民主妇女联合会介绍她到国营广北农场去学习开拖拉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文化水平低,笔记抄不下来,学到机器原理时,大大小小的零件一大堆,每个零件的名称好几遍才能勉强记住。

刚开始驾驶,董力生坐到大机器的轮盘届时,心情很紧张,显得手忙脚乱,不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拖拉机开动起来走得不直,转弯也转不过来。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经过夏收秋种的实习锻炼,她的驾驶技术不断提高,终于能开着拖拉机自如地飞驰在土地上。

解放初,女拖拉机手就像航天员一样荣耀,都是从劳模、党员和有文化的人中挑选的,是组织上极为珍视的佼佼者。农场当时除了董力生外,还有5位女拖拉机手。为了多开荒,她们每个人一天要开荒130亩,一个台班干12个小时,连续耕作20多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大众日报》1952年6月21日、6月22日、6月23日连续三天刊登了16幅连环画,画的就是董力生的故事。

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

人民币为中国法定流通货币,自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行第一套人民币,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为止,人民银行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

对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长辈而言,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再熟悉不过的回忆,其中,一元纸币上一位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形象,是虚构还是取材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呢?网络曾流传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尽管第三套人民币正面呈现人物的职业及所处环境各不相同,但素描功底深厚的侯一民却将女拖拉机手的意气风发、机床工人的精准细致、炼钢工人的铿锵有力、人民代表的自信与自豪表现得淋漓尽致。侯一民说:“我画的女拖拉机手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的,没有以任何人为原型。梁军我没见过她,也不认识她,但是我知道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侯一民称壹圆人民币上的原型不是梁军。“别说是壹圆上的拖拉机手,就连拖拉机也不是当时梁军开的拖拉机,她开的是那种大盖子、带履带子的拖拉机。作为第三版人民币的设计者,任何人都不可能比我更清楚设计原型。”侯一民还介绍说,当时人民币设计是保密的,如果想以谁的画像为原型,找到本人拍照片或者画像肯定也是保密的,就连她本人也不可能知道。

猜你喜欢

梁军拖拉机火车
梁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
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
泰德的拖拉机
Around the Farm
小鸭开拖拉机
红色拖拉机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重访最红女拖拉机手梁军
你是代理商,还是业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