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20-10-09吴安俤
吴安俤
◆摘 要: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高中综合实践课程与传统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注重学生信息收集、整合、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对推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起到积极作用。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在高中综合实践课程活动课程中,更为注重学生对信息收集、整合、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知道我所研究为课题方向做过那些方面研究,有什么样研究成果;我的研究课题有什么可以吸收整合前人研究,有什么方向可以去创新让自己研究性学习更具有研究价值而不只是重复前人研究。因此,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积极改变教学模式,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发挥教育平台的优势。
一、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
互联网技术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互联网领域创新精神与意识,为高中综合活动课程实施提供肥沃的创新土壤和平台。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紧紧跟随社会的发展,不断将课堂空间进行延伸,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互联网是开放的、共享的,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研究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研究创新选择性。互联网的开放性也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支撑。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各种相关资料来对研究性课题进行自主学习,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也可以方便学生进行资源的共享,满足学生交流互动的需要,又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技术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信息收集、整合、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学科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内容的设置紧紧围绕理论知知识进行,侧重于教学体系的建立。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虽然也重视学生对课题选题、研究方法等方面教学,让学生在研究课题中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去支撑课题的前进;但同时这些都是基于学生对自己所要研究的课题有一定的信息收集和整合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对使用互联网技术使用。如在前期开报告阶段,就要让学生意识到前人在该研究方面有那些成果。这些信息收集可以在知网、万方、维普网等相关期刊网上可以查询到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整合相关研究成果信息,能够让学生明确研究课题方向、方法;可以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同时通过相关研究成果信息的整合,也能够让课题组同学明确前人研究成果中有那些方向是没有研究过或者那些细小分支研究方向是可以大用作为的。这些都需要互联网技术支撑。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只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大量的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要积极极转变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将理论知识的讲解变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等方式在教师设立的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改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真正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由教学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養,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真正有实际操作性,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练习和尝试真正的掌握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氛围的创设,给学生提供平等的空间,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构建知识体系。
(三)创设教学情境,突破封闭式的教学课堂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真实的教学情景,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真正的实验场地进行操作,只有学生自己真正的参与到实践过程中,才能掌握实践操作的技巧,不断拓展和延伸教学空间。学校的资金和场地可能无法支持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模拟出虚拟的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
三、结束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教学环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批实践教学平台的创建,例如慕课和微课等多种教育组织,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高效传播,使学生能够感受丰富多彩的课程。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可视化、虚拟化的教学平台,从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杨明利.“互联网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8(24):36.
[2]陈晓霞.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8.
[3]尉心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合方法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