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分制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践研究

2020-10-09张晓菊杨俊玲王静

科技风 2020年26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机械电子工程学分制

张晓菊 杨俊玲 王静

摘 要:近年来,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出现了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建设,文章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通过更新思想观念、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模块提出学分制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学分制;机械电子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

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我国高等院校内全面推开。学分制作为一种高等学校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效教学管理模式,它主要是以课程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由被动的排课变为主动选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加强和完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是推动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1]。因此,开展高校学分制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选取河套学院——转型发展试点院校为特例,通过调查研究转型期间河套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开设情况,制订并实施适合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可为其他高校转型发展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可供借鉴的经验。机械电子工程作为河套学院的工科专业,在转型期间围绕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養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机电一体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深入探讨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一、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缺乏学生的技能培养,导致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过多[4]。我国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基本是采用通识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课构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每个阶段的理论知识,但是专业课程门数过多,学分分布不合理,理论课时较高,实践课时过低,这种课程知识结构的不协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部分含机电专业的高校已经推行了学分制。采用学分制管理,有效地避免了现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弊端,提升了实践课程比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理论课与实践课充分融合[2]。

(二)课程教学改革不彻底

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加大选修课程体系设置,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3],目前,多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推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等改革,但这些改革还存在一些弊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机电课程在保证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确保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无缝衔接,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匹配,使得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脱节。

总之,学分制改革是优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有效途径之一。它是通过素质选修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获得一定学分的平均绩点来满足最低的毕业条件,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兴趣,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3]。

二、学分制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实践研究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力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运行管理等,熟悉周边工、农业机械、水利、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的自动化、智能化体系,掌握具体课程间衔接。

(一)思想观念更新

学分制改革是将原有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和内容融合在课程体系上,使学生变成学习过程的主体,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从河套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建设入手,结合教学改革创新,更新思想观念,深入研究、分析与评价适合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进而寻找构建方法的一般性,从而达到学校资源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以及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和专业选择权限的扩大[5]。

(二)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内容精细化。从学分制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实验,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在课程组织形式领域中,反复应用理论、实践间的相互验证与促进作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体系构建、教学过程实施、课程教学评价之间产生的差异化比较研究。所以在改革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突出整体课程设置优化要精选、重组、增补课程内容,合理分配学时,构建课程模块,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体现学科发展前沿,注重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教学方法多样化。在高校学分制不断深入的同时,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而培养计划的完善充分体现学分制改革的优势和目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需要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对课程衔接及相互影响会更高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在学分制前提下,结合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特点,使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结合更紧密,达到在理解的同时融会贯通。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标准化。传统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很多学生尽管平时不学,但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也能在考试中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由于这种“侥幸”的心理,促长不良学习风气,使得考核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考核方式依然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但平时成绩的比例由30%提升50%,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且考核内容在单一的作业、出勤的基础上增加课堂表现、读书笔记、分组讨论、论文报告、实验报告、综合性实践等多种形式,使考核更合理、更全面、更科学。

(三)整合课程模块

按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课程进行调整,使得必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80.74%,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19.26%。

必修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创新创业、专业实践性必修课四个模块,其中通识教育模块占总学分的28.88%,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英语、语文、计算机、体育等基础课程,为加强学生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了解,在通识教育必修课中增加了专业导论,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必修课模块占总学分的38.2%,它是按照培养目标开设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专业基础必修和专业必修两个模块,这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群;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占总学分的1.24%,包括创新创业课程,以及比赛和项目可以认定相应学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占总学分的12.42%,包括相关课程设计、工程训练以及第二课堂等。

选修课程主要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素质拓展选修课,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模块占总学分的4.97%,包括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类课程;素质拓展模块占总学分的14.29%,包括专业提高课程模块、专业拓展性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性课程模块,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人文素养又加强了专业特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修,拓展知识的交叉融合,体现课程之间的科学性、系统性。

(四)优化课程形式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课程结合行业、企业特点,以学分制培养目标为基础,对课程进行调整,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以部分专业基础课为例,在学分制背景下课程改革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机械制图基础课程是在围绕机械行业中如何开展图形绘制展开教学,通过对点、线、面的讲解,延伸到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掌握,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读图、看懂和绘图能力,重点打开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思维模式,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建立联系。

大学物理基础课程是在传统大学物理课程讲解的基础上,积极鼓励老师开展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已经申请大学物理教科研项目2项,发表相关论文5篇。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查阅文献、制作课件、定期汇报,效果较好,通过转变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力学基础课程通过对力学知识概念和理论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项目式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的引导下,模拟现场,分配任务、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教学效果和目的。

材料力学基础课程是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比如讲到应力时,可以提出“打印纸如何可以立起来,原理是什么?”逐步启发,引出内力和应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课程学習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在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电路基础、大学物理、电机控制、高等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内容融合,利用线上教学,通过视频、答疑、活动等教学手段,凸显电工学和电子学的内容,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根据专业特点,从培养目标出发,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使学生能够提升学习兴趣,增加知识渠道,拓宽就业途径。

总之,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建设是地方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基本教学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为学分制在高等院校的实施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崔晓艳.基于学分制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H学院为例[J].黑河学报,2020(1):17-18.

[2]孙媛,等.学分制下动物学教学改革之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140-141.

[3]张海燕,等.学分制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设计的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0):195-196.

[4]王华兵.学分制下机械电子学教学内容设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5):15.

[5]苏晓林.学分制管理下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18.

基金项目:2018年河套学院学分制改革专项研究项目(学分制下课程体系建设改革研究(项目编号:HTXYJX18008))

作者简介:张晓菊(1981—),女,汉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建设机械电子工程学分制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高职法律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议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探析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