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忠诚教育探究

2020-10-09郭巍

速读·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政课

郭巍

摘要: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其肩负着为人民为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民警察的重任,而对预备役警察进行相关的忠诚教育,其教育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公安队伍整体的责任感以及可靠性。鉴于此,本文主要先对公安院校的大学恩政课教学中进行忠诚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单概述,再对目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关于忠诚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以及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忠诚教育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忠诚教育;公安院校:思政课

对于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而言,其可谓是对预备役警察进行忠诚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基于如今全面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究竟如何才能够充分将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功能充分体现出来则成为目前思政课教育中的主要问题。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如何才能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充分展现出来,如何能够在思政教育环节中将忠诚教育更为有效的开展,这已经成为公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公安院校的大学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忠诚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教育而言尤为重要。由于公安院校本就具有一定的培养人才目标的特殊性,培养出的人才可谓是承担着国家未来长治久安以及政治立场坚定的重要角色,因此对于学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公安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还要求其能够严格的做到遵纪守法,对国家与党忠诚且始终秉持着服务于人民的信念。公安院校的思政教育核心就是忠诚教育,需要不断提升预备役警察们的忠诚精神,同时帮助其树立以忠诚为核心的三观,在其头脑中将忠诚意识刻下深深的印迹,并最终将其转变为具体的实际行动,而思政教育恰好为公安院校的忠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

二、目前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关于忠诚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很难将公安院校的忠诚理论付诸实践

由于公安院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也决定了其教学特点就是“练战一体化”,而这也恰好是思政课忠诚教育中所需要突出的特点之一。在实际开展思政课忠诚教育时,不仅需在教学环节中加强传授学生们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将相对应的实验课程开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们对于忠诚的理念与信仰,因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警员,这是最为基本的职业信仰。但是通过近年来对公安院校实际开展思政课程教育的结果发现,大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第一点,大部分公安院校存在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重视课内而轻视课外的情况。第二点,大部分思政教师仅具备相关的理论经验,与学生一样缺少校外相关实践活动的经验。部分教师虽然在校外的公安机关处挂有相关职务,但实际上且在日常工作中基本不与基层公安民警接触,因此在实际教学时也很难切实的了解人民群众对于这一职位的思想与实际需求,教师在教学时也仅能依靠教材对学生进行推测性的教学,很难切实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外,大部分公安院校仅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思政教学,并未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导致不仅无法将思政课强化性演练完成,同时也无法对学生的忠诚信念进行进一步提升。对于公安院校而言,需为学生安排毕业实习以及假期实训等活动,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职业使命,不断对学生的精神意志进行磨炼,对其纪律观念进行强化。

(二)未能充分突出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教育内容

就目前来看,部分公安院校在实际的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依然无法与公安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大部分公安院校甚至并未将与忠诚教育相关的思政课程设立出来,而且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上.也没有体现出与忠诚教育相关的内容。关于实训教学方面,很多教材都会限制,因此无法更为灵活的开展忠诚教育实践活动。由于以上多方面因素,导致大部分公安院校未将忠诚教育的完整框架结构建立起来,且无法将忠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实施相应的系统实践,最终将导致不具备足够的理论来支撑忠诚教育,无法充分基于思政课教学将忠诚教育的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三、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忠诚教育

(一)优化理论教学,将全方位的忠诚教育理论作为支撑

政治思想、理想信念以及三观等即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层次教育。想要更好的展开思政课程,务必始终坚持政治建校、政治建警、知行合一以及立德树人的理念,关于思政教育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育下一代的预备役公安警官,力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且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忠诚于国家与党。

所谓忠于党,即要求教育学院能够始终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服从命令,始终听党指挥。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中,主要包含在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最终获得了人民解放,经过人们长期的坚持与斗争,最终获得了民族的解放以及国家的独立。通过对课程进行学习,能够充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究竟是如何带领人们最终获取了革命斗争的成功,又是如何建设国家的未来发展,将其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

所谓忠于国家,即要求预备役警察们务必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对祖国表现为深沉的热爱,对于损害国家利益的犯罪分子要敢于与其进行抗争。作为国家统治的工具,警察有一定的强制性,充分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以及人民幸福的关键作用,因此对于警察而言,其使命就是忠于国家。公安院校设立的思政课,通过为预备役警官讲述“中国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使其充分了解到爱国主义的历史意义以及时代价值。

所谓忠于人民,即要求时刻将服务人民的宗旨牢记于心,始终将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放置于内心的首位,一切工作的开展也需将此作为落脚点与出发点,从而使自己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公安院校的思政课则是基于历史缔造者的角度,将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以及社会物质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决定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进行深刻的阐述,從而引出对于人民警察的权利而言,人民群众可谓是赋予者,促使其能够做到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

(二)构建一个交流平台,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

通过在公安院校中开设思政课,能够有助于坚定预备役警察的立场,但除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基于特色发展以及实践教学充分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作为公安院校,需充分将自身资源上的优势发挥出来,充分将社会实践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推进忠诚教育的顺利实施。想要进行实践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两点人手。第一点,可以在校内积极搭建相关的沟通平台,通过积极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进一步增加预备役警察们的忠诚意识,从而达到培养新一代公安接班人、坚定预备役警察政治立场的最终目的,例如可以定期举办以忠诚为题材的演讲活动等等。当预备役警察参与到演讲活动中时,即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学习优秀警察的相关事迹,例如凝练主题、查阅资料、聆听公安专业领域专家专题报告以及撰写演讲稿等形式,以上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使命感与责任感,使其对国家、人民以及党做到绝对忠诚。第二点,可以将校外的优秀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于公安院校来说,丰富的实习教学资源可谓是其最大的优势,通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将学生的忠诚信仰逐渐转变为一种忠诚行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预备役警察能够在公安民警们的专业指导以及身先示范下,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预备役警察,自身具备较强的使命感及责任感。

四、结语

综合上述,作为人民警察的摇篮,由于公安机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人民警察这一职位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求公安院校务必始终坚持从严治校、政治治校,将全员育警机制全面建立起来,将为国家培养出党与人民的忠诚卫士作为首要任务。在思政教育中,可将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思想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们的正式素质,确保培养出的公安队伍能够绝对可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

参考文献

[1]林雪莹,公安院校忠诚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J].教师,2020(14):3-4.

[2]冉倩.大学生获得感视阈下提升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J].公安学刊一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0(01):105-109.

[3]姜雪来,论大数据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思政课建设[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03):126-131.

[4]沈郑燕.公安院校刑事影像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19(30):196-197.

[5]卢文忠,公安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能模式”探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0,22(03):124-128.

[6]张笑怡,胡和平,“课程思政”: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思路[J].山西警察学院学報,2020,28(01):87-90.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公安院校警察心理行为训练课程建设初探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