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
2020-10-09
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样子。我希望孩子是调皮的,淘气的,不讲道理的。至少她知道自己最要紧的事是让自己过得开心,而不是变着法地希望能够取悦别人,成为讨好型人格。如今的家长,愈加重视孩子的学业,生怕落后于他人。平心而论,重视孩子成绩没有错,但我更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太重要了,除了身体健康更有心理健康!多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当孩子有异样或者提出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拉她一把,希望孩子们不再受苦……那种被反反复复抑郁煎熬的日子不是你们应该体验的滋味。
—种花家的小叶子(读2020年第12期《救救这些孩子》)
到现在为止,我毕业后在老家呆了一年,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乡村的割裂感:一边是城市的奢华带给人的无穷欲望,一边是微薄的工资随时将人打回原形的无可奈何;一边是水涨船高的彩礼,一边是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农村的学子留在外面工作,却发现买不起城市的房子,享受过教育资源的女子回到家乡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却发现没有资源关系的自己啥都不是。我有时候甚至悲观地觉得,学历、知识,对于这些人来说,不是一种解脱,而是给自己加上的另一层枷锁。
—橘子(讀2020年第19期《那些“混迹江湖”的小镇青年》)
现在不仅仅是微博,整个网络社交环境都被一些人搞得乌烟瘴气,只要观点不一样,立刻就要谩骂攻击,甚至造谣传播,对谣言中的受害者大肆诋毁侮辱,谣言澄清后他们也没有处罚。因此,对于网络言论的整治应该全面性开展,不仅要对他们言论进行删除,更要让他们付出法律责任,让他们不再肆无忌惮。
—邓广耀 (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微博,一步一个 “仇恨”陷阱》)
行政法赋予城管执法权的同时,没有很好的划清权力边界。罚没、暂扣都是断人生计的工作,矛盾足够大。在城市街头,城管执法并不占优势,人们普遍倾向于所谓的弱势群体,执法工作被侮辱、执法人员被打骂几乎成了家常便饭,竟然还要求执法人员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执法者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但是能被媒体关注的往往都是城管打人的负面报道,可是事实并不是谁穷谁有理、谁闹谁有理、谁受伤了谁有理,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性的基本价值判断。
—hanslee (读微信公众号文章《城管打人,是谁不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