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020-10-09邓年春郭晓唐志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创新体系校企协同土木工程

邓年春 郭晓 唐志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我国各行各业都急需创新性人才,它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短板。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快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很多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教育模式的创新,其中校企合作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项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无疑这要求学生们在学校时就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去进行相关的实践。如果等毕业后再在工作岗位上慢慢的学习基础知识,才将学校学习的理论和当下的实践相结合,这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所以很多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主动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们在学校时就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表明,校企合作的多主体培养模式,在良性合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对他们的职业生涯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校企协同 创新体系 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偏向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光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要将其真正运用到实践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校都开始和企业合作培养相关人才,这种校企合作的多主体培养模式也是近今年比较流行的培养方式。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实践上的不足,学生既可以从学校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从企业中获取相关的实操经验,能够让他们在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求。而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对人才的需求,提前培养符合公司要求的人才,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企业工作,从成本的角度讲,这为企业降低了很多人才培养成本。本文将以校企协同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在这种模式下是如何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希望能为日后研究这方面内容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1校企协同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在我国经济得到大力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缺乏专业的土木工程人才缺口也逐渐暴露出来。为我国建筑行业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是当下该行业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该行业比较棘手的问题。

1.1学校师资力量有限

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土木工程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学校缺乏相关的专业老师,教学起点低。按照传统,年纪渐长的老师不管是生活经验还是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但部分学校的这个专业,老师过于年轻化,不仅教学经验不足而且也缺乏关于土木工程的实践,如果要将学生培养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在短时间内这些老师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近几年我国从上到下都开始了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设备,但因部分地方的经费有限,所以教育改革内容还未完全落实,仍然有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室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教学需求。而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不光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对学校的实验室也同样有很严格的要求。软件和硬件的欠缺阻碍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寻找外部力量帮助其解决这些问题。

1.2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范围非常广的专业,随着我国建筑的发展,我国对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目前整个土木工程的就业并不理想,经过调查发现,该专业对学生的实践经验非常看重,但是很多学生在学校时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阻碍了后来的求职之路。虽然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多,但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如果要让我国的建筑工程得以健康发展,那么必须在培养人才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多个主体共同培养的模式打破过去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的现象,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土木工程人才这也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校企协同创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方法

校企合作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只是在我国教育领域应用的较少。但从实践经验来看,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应用得当,学校、企业、学生都会从中受益。为了更好地推动土木工程中企业和学校对学生的联合了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创新校内外导师制度

目前虽然在校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较多,但从工作的实际需求来看,他们很多人还不符合其要求,主要是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在土木工程方面,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漏洞很大,这是目前教学的一个弊端,但从另一方面看,高校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因此学校可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为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向企业了解当前的就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和企业协同建立共同培养机制,例如比较常见的“3+1”合作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校内外导师制度,让培养人才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让企业和学校共同开发其潜力,实现共赢。本文提到的“3+1”合作模式是很多大学都会采用的方法,例如一些学校和国外的大学合作,学生在国内读三年,最后一年则到国外合作的学校学习。同样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可以前三年在学校专心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可以到合作的企业进行学习。或者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教学,他们所教授的课时为该门课的1/3,剩下的由本校老师完成,这个“1”就是校企合作的内容。或者从大一开始就给学生们設置一定的实习内容,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及时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操作,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他们消化专业知识。在他们四年的学习中,可以规定每学期到企业实习的时间,每周实习的内容,为了保证实习质量,还要要求他们提交实习报告。企业也可以为他们的实习表现进行打分,建立沟通机制,及时和学校沟通学生在企业的表现。

2.2校企合作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校企合作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但在上学期间,学校还是最主要的,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仍然是老师,因此学校在想办法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老师能力的提升,老师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校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优势,将老师主动推向企业。一般来说老师们都有很丰富的理论知识,他们可以主动融入企业,成为企业顾问,帮助企业解决一些理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接触到一些项目,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专业支持,老师们也能学到很多实践经验。学校可以规定每学期老师必须去企业学习的时长,只有提升了老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老师的能力也是学生专业能力是否能得到有效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检验老师在企业学习的成果,学校可以将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到企业学习作为其日常考核内容之一,学习结束后以和师生共同分享学习体验或者以报告的方式提交学习体验。在日常考核压力下,老师们一定会认真对待每一次到企业学习的机会。

2.3校企共同合作创新教学课堂

大学阶段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的,专业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课才是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如何设计、怎么安排都会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让专业课更符合社会实际,体现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从以下进行着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日后的工作打基础,因此专业课的设计可以以工作为导向。根据学生对未来工作的意向或者土木工程行业对工作的要求进行培养,确定工作中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构建课程时,可以将土木工程中各個岗位所需的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将其融入到具体的课程项目中,通过项目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工作和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工作中的很多突发问题是学习时无法学到的,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适应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和企业进行沟通,由企业提供相关案例,学校老师和企业共同创新编制课程内容,采用最新的理论基础融入最新的行业案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可以适当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

3结束语

构建多主体共同培养的模式,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很好弥补学校老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短板,合理的应用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和学校相比,企业有很多项目,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很多可供参与的实践项目。学生在学校还是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但目前社会更需要的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如果光有理论知识,那么他们的职业道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研究表明,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更受欢迎,尤其是土木工程这样的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它必须通过实践才算真正将知识学到手,必须“做了”才会。因此高校对这一专业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很有帮助作用。但在二者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双方的优势,避免形式主义,相信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管是实践能力还是理论知识都会有新的提高;这种模式不仅创新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创新了教学体系,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和项目相结合,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能够弥补他们实践经验少的短板。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这种模式能够向更多的专业领域推广。

作者简介:邓年春(1975.12-),男,汉族,湖南祁阳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桥梁施工与预应力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发红,郝子进,李富荣.需求导向型土木工程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15):19-21.

[2] 郭伟伟.建设领域人才培养与土木工程专业评价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68-69.

[3] 田建林,杨海荣.科教融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吉首大学湖南林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03):129-130.

[4] 郭庆军,何晖,闫竑宇等. "双创"目标导引下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9(05).

[5] 高耀远,颜文.新时代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考——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高教学刊,2019(15).

[6] 李成华.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为例[J].新西部,2018(07):42.

猜你喜欢

创新体系校企协同土木工程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创新优势学科平台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