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歉真的很难!

2020-10-09牟书

父母必读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汽车小男孩玩具

牟书

当孩子做错了事,家长通常会要求孩子道歉,至少是说一句“对不起”。但有时候孩子就是坚决不说。其实,理解了孩子当时的心理,我们就会知道,道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4岁的天天正拿着一辆玩具小汽车玩得起劲,旁边跑过来一个小男孩,一把抢过小汽车。天天手疾眼快地抢了回来,还用小汽车使劲地打了小男孩的头,小男孩虽然没有受伤,但疼得哇哇大哭。家长都围了过来,爸爸告诉天天,保护玩具可以,但打人不对,让天天给小男孩道歉,但天天坚决不肯。爸爸很生气,反复对天天说:“你都把弟弟打哭了,还不肯道歉,不是好孩子!”天天涨红了脸,但就是不肯道歉。

理解孩子为什么不道歉

他觉得:说“对不起”= 承认“我不好”

年幼的孩子在道德认知的发展上还未成熟,因此心底里会认为:如果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就等于承认了自己是“坏人”。像天天这样的情况,再加上爸爸不正确的评价和诱导,天天坚决不肯道歉,是能够被理解的。其實很多成人在面对错误时也会陷入这样的误区,以为道歉就是在否定自己。这种认知上的失调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紧张感,又无法处理这么复杂的情绪,只能简单地用坚决不道歉的方式进行逃避。

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想让孩子学会道歉,首先要让孩子意识到,道歉只是针对当下的事,而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全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勇气去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他觉得:这不公平!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也经常会拒绝道歉,就是孩子是无意间犯了错,比如跑得太快撞到了别人,不小心弄坏了小朋友的玩具等,这些情况下,孩子认为道歉之后,自己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因此感觉压力很大,拒绝道歉。

他觉得:道歉 = 承担全责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道歉不是用来划分事件责任的,而是一种用来修复与对方关系的社交工具,具体怎么办,爸爸妈妈会帮他一起解决。当孩子知道了道歉不意味着他要承担全部责任之后,就会放下负担,愿意道歉。

如何让孩子勇于道歉?

不强迫孩子

如果孩子非常抗拒道歉,表明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家长强迫孩子道歉,会适得其反。因为强迫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愤怒的情绪,会迅速替代刚刚可能产生的愧疚心理,使孩子关注的目标从自己的错误上转移到与父母的对抗上,反而使道歉这件事变得复杂。

事发后,家长可以想办法引导孩子关注对方的感受,引发孩子的同情心,使孩子愿意道歉。但如果孩子坚决不肯道歉,旁边又有人围观,家长不妨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起面向需要孩子去道歉的小朋友,代替孩子向对方真诚道歉,然后将孩子带离现场,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再跟他讨论刚刚发生的事情。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与孩子一起讨论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并启发、帮助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可以告诉天天,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抢回被小男孩拿走的玩具小车后,可以大声地告诉他:“你要是想玩这个小车,要先问我。”或者:“我可以给你玩这个小车,但是你不能抢。”再引导孩子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孩子可能还会说出“我让他去拿他的玩具来和我交换”“我抢回来之后马上跑到爸爸旁边”等方式。孩子间发生冲突,学会道歉是一方面,学会解决问题才是减少及避免冲突的根本办法。

引导孩子理解情绪

孩子愿意道歉的前提是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感受。4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察觉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因此,帮助孩子理解情绪是平时要做的功课,在讲故事或者在其他日常生活中,可以及时地告诉孩子他正处于哪种情绪中,比如“小兔子找不到家了,特别害怕。”“刚才妈妈没让你吃蛋糕,你是不是很失望?”“爸爸没跟你打招呼,突然关了你正在看的动画片,你是不是很生气?”让孩子学会区分生气、难过、沮丧、失望等各种各样的情绪。当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别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时,向对方道歉就会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父母要以身作则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会有做错事或者误解了孩子的时候,及时、轻松的道歉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了解到道歉并没有那么难,另一方面也可以帮他认识到犯错误之后勇于承担责任也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要比言语教育更有说服力,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道歉,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作为被道歉者的心理变化,就能更好地理解道歉的意义,在自己出现错误时愿意为了让对方感受更好一些而道歉。

猜你喜欢

小汽车小男孩玩具
扶起小男孩
小汽车开回家
小男孩
小汽车
谁救了比丘国里的小男孩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小汽车书签
Ten Little Indian Boys十个印第安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