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学习意识的2个方法
2020-10-09田国秀
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是孩子应对未来社会的强有力武器。如何让孩子获得这个有力武器?从哪些方面着手准备?这期我们将从2个方面进行一一解读。
我们已经进入终生学习的时代,学习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家长需要帮助孩子高效掌握必备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但是,我听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爱学习,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在我看来,这和孩子的成就动机有着很大的关系——孩子的成就动机低,学习动力就不强。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我们要先从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开始,即使是还未入学的学龄前儿童,父母也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
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
在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成功和成就的区别。首先,从时间上来看,成功是短时间内完成一件事情或达成预期的目标,但成就的获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甚至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努力;从结果上看,成功大部分与个人目标相关,但成就一般会超出个人追求,是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甚至人类的命运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另外,成功是一个结果,而成就强调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激活孩子的成就动机,就是希望孩子打开视野,从更宏观的角度树立学习目标,更好地成就一番事业。
那么,为了激发孩子的成就动机,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 从历史感入手: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经济富足、社会安定,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的年代。但今天的富足是依赖于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积累的,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燦烂的文明和辉煌的历史,但是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这都是宝贵的财富,是当代孩子应该认识和理解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从故事中了解历史,也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从一件文物开始认识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带孩子看电影、看纪录片等形式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
● 从时空感入手:了解同时代的人的生活
从纵向来看,要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从横向来看,孩子也要了解同时代人在不同时空、地域内的生活状态。比如对于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孩子,我们不妨带他去了解在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孩子的生活状态,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正在经历什么等,从而让孩子在广阔的时空领域理解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和信息。所以,我建议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去山区或者农村了解同龄人的生活经历,不仅能帮孩子打开视野,也会帮助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 从时代感入手: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在享受时代赋予的资源和成果的同时,也要去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为这个时代尽自己的一份力。孩子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把自己每日的学习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关联在一起,而不只是考虑自己在经历什么,这对于孩子成就动机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是在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家长可以利用重要的历史节点,比如节日、纪念日等,让孩子了解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其他国家是什么样的发展状态,这样才能激活孩子在更宽阔的视野下思考和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决了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之后,孩子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关键。
● 学习时间结构化
每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我们要教孩子学习规划和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把时间结构化。虽然孩子在学校、在幼儿园的时间占据了他时间的一大部分,无法进行自由的安排,但学校以外的时间是可以灵活安排的,比如说每天晚上回家以后怎么规划,周末、节假日的时候要做什么,让孩子把这些时间进行结构化,就意味着他将习惯在特定的时间内干特定的事情,形成固定的生活节律。比如每周有固定的锻炼时间、阅读时间、休闲娱乐的时间等等。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大部分时间需要玩耍,孩子也是在玩耍中学习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玩耍清单,确定每周玩耍的项目和时间安排,让孩子逐渐适应时间结构化的方式。
● 学习内容多样化
在时间的利用和分配上,我的建议是不要“偏食”,要“杂食”——学习内容要多样化,这意味着在可规划的时间内,要为孩子安排丰富的活动,而不是把这些时间都用来完成学校的作业,尽可能兼顾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等,同时我还建议让孩子抽取出一定时间参加公益活动。这些活动也是学习的一种,对应的是人际交往、韧性、责任心、审美力等不同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也是可以迁移到学习中的。
此外,我还要提醒家长的一点是,如果大部分时间孩子都是一个人在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下,需要让孩子增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比如让孩子参与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在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体验他人和自己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学会权衡,提高协作能力。
● 学习结果外显化
孩子每天学习了很多东西,掌握了很多知识,这都是输入的过程,但只有输入没有输出的学习是僵化的,无法转换成孩子内化的观点或思考。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各种条件,比如讲故事、写写画画、与别人沟通的机会等。让孩子把已经学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将学习结果外显化。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在家里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孩子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学习如何说服别人接纳自己的观点。表达的过程涉及组织材料、逻辑化整理、语言表达、文字梳理等工作,是对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全方位训练。
看起来,这一期的内容我们都在讲学习,没有直指抗逆力。但实际上,当孩子具备了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之后,他的各种能力会提升,也越来越善于思考。这样的孩子在遇到挫折、困境时,抗逆力也会随之加强,不会轻言放弃。
下期预告:
在本期谈及成就动机时,田国秀老师提到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目标与他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当孩子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为之努力和奋斗。下期田老师将为我们分享如何用倒叙的方法引导孩子从现在开始,对未来进行设计和安排。
田国秀
中国抗逆力研究与推广的先行者,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破茧而生 走进离婚家庭孩子的内心世界》《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我们这一代》(“培养青少年抗逆力”系列译丛,共4本),《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年社会工作》等10余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