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

2020-10-09王卫兵

成才之路 2020年27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王卫兵

摘 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初中生身上的重任。文章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述,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意义,指出要从教材方面、教师方面、教学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7-0028-02

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的“三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进而培养有家国情怀、有担当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现状

当前,学生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受个别学校德育制度不完善和家庭教育轻视品德教育两方面的影响,会形成思想素质不高、品德不达标等状况。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存在教学目标没有明确指向、评价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同时,很多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有力的整合,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健全人格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十二个要素构成,“富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基础的表现方式,“文明”是优秀传统文化现实意义的突出体现,“和谐”是人与自然相处所追求的超脱境界,“自由”强调人作为个体时的独立性,“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所追求的关系表达,“公正”是关于社会总体环境的构想,“法治”是维护社会存在的底线和手段。其余的四个要素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部分。“爱国”要求广大学生坚守爱国主义情怀,牢记为国家复兴奋斗的使命,要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发奋读书、努力学习上;“敬业”于学生而言,是将学习作为自己的工作,要贯彻这种精神,不迟到不早退,认真上课,做好课堂笔记,做好预习复习,勤奋读书,踏实学习,争取学有所成报效国家。“诚信”“友善”是针对学生的个人素养来说的,不说谎话、脚踏实地是“诚信”的突出表现;宽以待人、积极乐观是“友善”的表现方式。学生为达成最终目标,应清晰认识到这十二个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促进、融合的关系,树立社会层面的奋斗目标,打好个人层面的坚实基础,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意义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精髓,经过了实践检验,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不但体现了时代精神,而且是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而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能够更好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理念进行宣传,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有机融合,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扬光大。除此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教材,为学生创造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能使学生通过学习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的策略

1.教材方面

教材,狭义上单指课本,是学习实践的基础应用工具,是立德树人、传授知识的最直接的载体。从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讲,该门学科的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障,直接关系到思想品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衔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编写应贴近生活,让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激发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贯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的爱国教育、基本法律、道德教育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实效性,教师应丰富和充实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程讲解的顺序。教师还要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释和推广,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趣性”“亲民性”。

2.教师方面

学校要培养讲道德、有文化、高素质的思想道德课教师,优化思想道德课教师的结构,使兼职教师数量减少,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学校要完善培训体系,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思想道德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学校还要推进思想道德课教师的支教交流,有序组织城镇教师深入乡村、发达地区教师进入落后地区,帮扶当地的思想道德课教师,共同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道德與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桥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运用多种技巧进行教学,这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生活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有哪些使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并讨论这些事情为“生命的可贵”做出了哪些更好的诠释。接着,教师给学生播放我国以前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自然灾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而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应的知识,还能够看到国家领导人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对人民的关爱,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国家的力量和温暖。在此过程中,更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3.教学方面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会存在困难。例如,教学法律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的网络资源,引用新闻媒体报道的各大热点问题,将法律知识和这些新闻热点事件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懂得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道理。又如,教学“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时,教师让学生理解课本中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概念和分类等知识,学生会觉得很抽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最近新闻事件中发生的不良分子盗取用户手机信息,导致用户经常收到垃圾信息或者其他一些诈骗电话,对用户的生活和财产安全等造成严重影响的案例,指出这些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这样,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消费者权益的具体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进而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消费者权益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以后更好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适应社会发展、符合广大人民心理预期的科学的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融合,发挥其主导价值取向、调控观念冲突、促进个体发展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使学生在思想方面不断提高觉悟,深刻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张俪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2]赵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基础教育课程,2019(05).

[3]王鹤霖.中学政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4]杨晓慧.对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