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墨色

2020-10-09郭丽

躬耕 2020年9期
关键词:书画线条

郭丽

微白的晨,寂寂然,清凉如许。

周遭静静的,一个人,只有自己,在独属的精神至高地。香炉在侧,任那飘渺的烟,丝丝缕缕慵懒萦绕,惹得你想去抓住些什么,终是虚无。空中幻化出无法精准洞悉的形态,袅袅的,摇曳生姿,又将去往哪里,连带着一腔无从宣泄也无须依托的情愫。翻几页雪小禅的《惜君如常》,随了轻烟漫漶,眼神迷离,字里行间处处都能看到我极其欢喜的、谙熟的、关于碑帖的文章,还有雪式风格独属的软笔书法作品。熟悉的感觉,陌生的味道。终日里的我,在忙些什么,又辜负了多少好光阴。

不负光阴,是我嘴边的心里的碎碎念。在熙来攘往岁月冗长的罅隙里,在世俗烟火暂时不能波及到的安静的光影里,都会无端想起那些墨香相伴的温润时光。它们,始终在我心里,安然存放。我淡然且笃定,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我自会与你,再次重逢。

一笔浓墨,流淌,汇聚,以水滴状,蓦然下行,稳稳地落在雪白的宣纸上,然后以着墨处为核心蔓延四散,同时安稳的还有我那团无着落的心绪。散发着植物气息的清冽墨香,浓淡相间水墨组合的意象,还有那一泓清水,就是我所有的山长水阔。时间静止在这一刻,无所谓时间与空间。不必太多,只是那一团墨,那一汪水,那一颗素静的心,足矣。不管是水晕墨章还是如兼五彩,它已经在这里了,在云水处,我心怡然。

戏,能让戏人唱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催人泪下。那么,笔墨是什么?有位艺术造诣颇深的书画家老师说,笔墨是无声的戏。我怔怔地,彻底被这句话震撼,说者是真正的慈悲与懂得。仿佛从一笔笔深深浅浅,朴拙又灵动的墨道里,听得见,书画者灵魂与水墨之心的碰撞、交融,有激情在指间,衣袂舞动,欢喜跃然纸面。一幅好的书画作品,就是一台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锣鼓家什齐全的大戏好戏。仿佛,在潇洒快意的决意飞白里,在笔法果断的点、擦、皴法渲染里,看得见书者秀逸洒脱的稳健身段,听得见锣鼓点的紧密节奏。力透纸背的墨迹里,定是有三生三世的执着与倾心吧!人生清欢,唯笔墨之雅,相守!

北宋韩拙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端饱蘸了墨,浸润了水,混合物饱胀且浓烈,似激动的、要流淌出来的心。暗自提笔屏息凝神,气韵在胸腔酝酿,在毛笔、宣纸组成的空间里,如千军万马蓄势待发。毛笔稳稳地定在纸面,然后墨随笔出,一路游走,心神合一,笔锋不二。放,收,快,慢,笔锋在舞,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穿越云月,抵达彼岸。看似简单的一笔,苍劲处干练,柔软时润泽,笔断意连间满是流连的回眸。这一笔,像极了小酒微醺后陶陶然状,鼓足勇气向暗恋已久的人吐露心声,直抒胸臆。纵横且随意,任性而大胆,身心均舒坦,内外皆通透,至于对方如何应答,已经无关紧要了。

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清。中国画,之所以又称 “水墨画”,实则是突出了无色无味透明液体——水的重要地位。墨是笔之魂,水为墨之灵。墨,无水则死,遇水则活。墨和水,是彼此的依附与最大的成就。水分比重多或少,水在笔尖、笔肚还是笔根,分量不同,位置不同,自然呈现的浓淡润燥各异,中国画用墨与水的不同混合效果来体现物像的色阶和色调,这就是所谓的“墨分五彩”。 正如清代周星莲所说:用墨之法,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活与华,非墨宽不可。不善用墨者,浓则易枯,淡则近薄。

在书画者的眼中,单单墨与水,就足以表现物像的远近、凹凸、明暗、阴阳、燥润等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这让西方所谓的抽象派、印象派、野兽派以及立体派等画家也瞠目结舌,这亦是中国书画者自得其乐之妙处,墨趣墨韵亦是无穷。

宋代大书法家苏轼就喜欢用浓墨,苏轼对墨的要求是“光清不浮,湛湛然如小儿一睛”,他要求墨不但要黑而且要有光泽。纵观苏轼的书法作品,多数都有浓墨淋漓的独特艺术效果。放眼望去,就像走来神采奕奕的壮年男子,精气神具足。观者亦会受其濡染,不由得挺直腰背,做飒飒然状。又仿若雨后满池盈溢的荷叶,是酣畅朵颐的满足。明代书画宗师董其昌的书法却善用淡墨,作品给人空灵清静的感觉。清代的王文治师承董其昌书法,被誉为“淡墨探花”。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书画中的一根线条容易,想要一根神来之笔的线条,是需写尽清秋与孤寂,用一辈子的光阴去修炼的。如果书画作品里一根线条足矣值得你玩味,那一定是神来之笔,线条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具宽度与深度的外延。

线是骨。那么墨是什么?是肉。骨肉相连,相融合,乃立体完整,笔墨是根基,古雅厚重的学识,表里如一的人品,温润儒雅的性情,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添加上去的画外功力。就像煲一锅上好的汤,除了精良材质外,熬制的还要有大把的时间和足够多的平和。

墨,《说文解字》曰书墨也。墨实乃草木之心。据记载“油烟墨大多用桐油烧烟加工制成;松烟墨用松枝烧烟加工制成。”颜料“百草霜”和“南烟子”,其实就是烧茅草的锅灰,箩细后调胶使用的,草木烟质地细一些。古建筑的彩绘中的黑色就以黑烟子为主。中药材里的灯草,又叫通草、灯芯草、虎须草等,是一种轻得几乎没分量的药用植物,除了清心降火的功效外,经放入铁筒或瓦罐内点燃焖制成暗黑色,具有黑绒的质感,专门用来描画人物发、须、眉及蝴蝶的斑纹,更具真实感。还有一种墨叫石榴黑,顾名思义,即用秋季收取的石榴皮放入铁盒内,留好透气孔慢慢烧透,随之取出过箩使用,其色黑亮无比。也没仔细考究过还有无其他可制作墨的植物,但是好像突然恍然大悟,书画之人的兰心蕙质,妙手华章,溯源至此,许是因了大自然灵性与草木慧心的强大加持吧!

那墨,漆黑,从远古走来,千锤百炼,闪烁夜的光泽,自有一种不可抵挡的气势,生生如千钧。火所熏之色也,是刚,又柔到如水,妖媚且凛冽。以不动声色的张力,散发着勾魂摄魄的魔力。不由得,甘心情愿的,任由她牵着走,眼里是,心里是,梦里还是。画到生时是熟时,情到浓时是简时,无法之法,方为上法。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师者,已经是颇有名气的书画家了,仍然每天笔耕不辍,在宣纸上挥毫练习,执着陶醉于墨色与线条的变化中,在寻觅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们是最虔诚的修行者,一管笔和水墨就是心中的蒲团,每日里,他们静心打坐,参禅论道,与思想对话,与无我相处。

可是又有多少人,肯把大好年华浪费在一根线条上,一钵水墨上呢?难以抵挡的是身外的喧囂与诱惑,更多的人在诱惑里痴狂,在五色里迷惘。人生有舍得,人生更多的是舍不得,放不下。像一根线条的提按转折,短暂的顿悟与沉思后,是利剑出鞘,是历经过的千山万水。人也一样,许是等悟出一些,方才收心养性,沉溺其中,也乐在其中。

想来,日日夜夜,在看似枯燥单一,却又如许五色的黑白灰、点线面里徜徉,沉溺,周遭仿佛都笼罩祥瑞之色,回归人之本初的清净素朴,温润如玉,这也是红尘间极幸福的事情吧!

墨即是色,色即是墨,墨色亦如是。抱朴守拙,恬淡虚无,执着如一,一色生万色,万色生空灵,空灵生妙有,妙有生神韵,神韵皆从墨之一色中来,五色终复归为墨。

猜你喜欢

书画线条
线条的秩序美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