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0,依然是少年
2020-10-09边雪吕雪良
边雪 吕雪良
8月26日是深圳特区40周年生日,当地举行了无人机编队在夜空庆生。供图/深圳市委宣传部
毗邻港澳的深圳,倚南岭而牵南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轫之地,深圳不仅肩负着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还是第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城市…… 多重身份的不断叠加,让深圳从不为人知到叹为观止。在40年间人口增长42倍,GDP增长近1.4万倍的城市,不论从哪个维度去衡量都处处体现了先行者的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
筚路蓝缕40年,深圳始终如少年般乘风破浪前行,敢于打破思想与理念的禁锢,并在城市建设及发展道路上开拓创新,散发着敢想、敢做、敢闯的活力。
“这里年轻人特别多”
在英国完成硕士学业归国,李璐放弃在北上的工作,选择南下成为一名“新深圳人”,相较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难题,人才即来即落户,是深圳对吸引人才入市的政策之一。
开放、国际化、多元、创新、效率……这是众多奋斗者眼中的深圳。“来到深圳最明显的就是,年轻人特别多,所以整个城市会更加有活力。”李璐说。
青年人的新鲜血脉是保持城市活力的关键,基础性人才流失的现象引起了深圳市相关部门的重视。为打造顶尖的人才聚集高地,实现人才驱动创新,深圳市近年来推出一批批人才引入政策,放宽入户条件,拿出真金白银补贴百万年薪人才个税,还有住房补贴、创业补贴等具体措施用于深圳人才结构的优化。2016年以来,深圳陆续出台实施“81条”人才新政、“十大人才工程”和人才工作条例等,构成了人才政策的“四梁八柱”。同时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多层次多模式合作,新建、扩建一批大学、科研机构,引进和建设一批新型研究机构,培养和引进各类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
针对海外留学回国人员,深圳也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完善如鹏城优才卡等一系列人才配套措施,全方位为人才安居乐业提供保障。李璐直言:“我来深圳两年多了,拿到了深圳的户口本,还申请了单位所在区域的人才公寓。这座城市对人才引进是非常有诚意的,因为年轻人居多,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很高,最新的想法和理念都能在这里得到实践。”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更是一个城市长远的竞争力和活力的体现。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甄学军博士曾表示,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高水平大学和人才集聚的地方,而这样的地区也正是创新型产业集聚的地区、人才汇集的地区。
2017年深圳户籍人口猛增5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深圳接收市外高校应届毕业生10.2万人。40年来,从人口3万人跃增至2000万,人才占比从1%上升到45%,让“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口号落地有声。与北京、上海相比,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为33岁的深圳拥有更多的年轻人。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享受人才流动带来的红利,快速崛起成经济总量领先的超一线城市。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吸引全国乃至全球人才选择将自己的命运根植于这片充满活力的海湾之上,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共生共长。
“一座敢想敢做的城市”
除了吸引青年人才,深圳同样吸引着有想法和闯劲的创业者。根据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发布的《商事主体统计分析报告》,自2014年至今,深圳的创业密度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49户,激发全民创业的活力是时代发展赋予深圳的使命。
万兴科技的CEO吴太兵认为,人才是深圳最核心的资源,很多城市在改善营商环境,这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是人才,深圳的人才优势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2014年,吴太兵在掘金海外数年后带着公司班师回朝,并在深圳创新创业中心——软件产业基地自购了两层办公楼作为万兴科技深圳运营中心的办公场地,左边是腾讯滨海大厦,右边是百度国际大厦,前面还有阿里巴巴深圳总部,这种看似“夹缝求生”的办公状态,反而激发着吴太兵的斗志。
消费类软件领域格外重视版权保护,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深圳在156个城市参选的2019年度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结果中位列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为17459件,占全国的30.74%。知识产权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也为吴太兵从事的消费类软件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2018年初万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宝钟,在吴太兵看来,所获成就与选择回到深圳发展的决定密不可分。华强北曾是在深圳创业者的聚集地,公平的竞争环境为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提供了沃土。
在深圳,像万兴科技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公开、透明的法制化营商环境和一系列投资计划不断吸引企业入驻。深圳市政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给予不一样的支持,从创业初期给予企业最大的空间去思考和发挥,到中期在资源和政策上对公司进行补贴,只要想做肯做,深圳会提供给任何一个有想法的创业者足够的平台去施展和发挥。截至2020年8月,深圳共有315家上市公司,作为细分垂直领域的龙头企业,比起华为、腾讯、戴尔等名声在外的世界500强,这些企业更是这座城市的中坚力量。
经济学家罗默曾发表“创业城市”理论,他认为“创业城市”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知识与观念的积聚,而要吸引这些城市发展要素集聚,秘诀在于制度创新。根据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圳也在不断革新区域发展的策略,提出要实施“东进、西協、南联、北拓、中优”战略,各片区都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如中部重点发展创新经济、知识经济、现代商贸、国际化专业服务;东部重点发展信息经济、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滨海旅游;西部重点发展智能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最终全面实现特区一体化,携手周边城市共建世界级大都市圈。
位于深圳市龙华区的深圳北站商务中心区“国际会客厅”。供图/龙华区委宣传部
深圳湾人才公园和深圳湾超级总邳基地。供图/南山区委宣传部
创业的活力同样激发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始终顺应改革的大潮奔涌向前,深圳在“双区驱动”下,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2019年,深圳建成各类创新载体2584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然成为全国城市标杆。此外,已实现5G独立网全覆盖的深圳,正全力打造5G全球标杆城市,培育4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并率先布局5G产业,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铺石奠基,注入活力。
“公园城市,为活力保鲜”
滨海大道、深圳湾总部、蛇口海上世界、深圳湾体育公园、深圳人才公园都是在滩涂上建设起来,如今的深圳像个生态公园,没有了退潮时的腥味,到处都是风景。后海片区,高楼一栋栋落成,拉高了这座城市的天际线。
近年来,深圳坚持用高、行、软、优的产业发展战略,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6类高污染行业中仅剩火电1类,单位GDP能耗下降至2019年的低于0.19吨标准煤/万元,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坚持以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禁摩的,并实现公交和出租车100%纯电动化,这也让深圳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公交全面纯电动化的城市。
除了“抬头见蓝”,深圳居民还能“推窗见绿”。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市区内,细织密布着2400公里的都市绿道,公园、绿地、森林,这是深圳市自2010年起至今所建成的三级绿道网格体系。1090个落成的公园让深圳绿意盎然,绿化覆盖率43.4%的“城市森林”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活力,提高了市民居住的幸福感。
2019~2020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的评选,深圳跃然上榜,吸引“人才来闯”,更让“人才栖居”,在中央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五大战略定位”中,明确设立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民的美好生活”的目标。安居才能乐业,根据深圳市发改委2020年2月20日公布的《深圳市2020年重大项目计划》名单显示,今年深圳市将开展包括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文化地标、学校医院、人才安居房等487个重大项目,来补齐民生的短板。
对于深圳的目标,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清晰地阐明,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时代巨轮仍滚滚向前,深圳经济特区已迎来不惑之年。革而化之,与时宜之,在这座“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中随时都在上演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活力与新鲜始终如血脉一般流淌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以轻盈、开放的包容态度和少年般的热诚,帮助每个“来了都是深圳人”的奋斗者实现鹏程梦想。
在不断更迭的风口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少年深圳”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