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堂中“浅学习”之探

2020-10-09王玲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王玲飞

摘要: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学生“浅学习”现象出发,如纯技术演练“浅操作”、依样画葫芦“浅探究”、身外看热闹“浅评价”等,进一步透过现象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以求改善课堂中学生“浅学习”现象,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浅学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18-0154-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着这样的情况:很多学生不舍得花大力气,轻描淡写地模仿操作,人云亦云,懒得提出个人看法或问题,交了作业就万事大吉。这种情况表面上虽然作品模仿成功,当堂也上交了作业,但从整个学习状态可以看出,他们的学习是浮于表面,瞬时记忆下的快速回放,不求其所以然。本文将这种情况归结为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浅学习”现象。

1 课堂中学生“浅学习”的常见现象

1.1纯技术演练的“浅操作”

信息技术课堂有着其独特的学科魅力,操作实践性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将知识与技能融人于情境任务之中,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来达成学习目标。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看似认真动手操作,作业也当堂上交了,但这种纯技术性的演练,哪怕演练是完整的,但也是肤浅的、表面的,学生并没有引起深层次思考,甚至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操作,更不会举一反三将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到了最后技术的综合应用时一片茫然,甚至毫无印象。这样的纯技术演练,不思考、不问为什么的操作,其实就是一种“浅操作”现象。

1.2依样画葫芦“浅探究”

新课标理念下,技术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已越来越重视。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情景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特别关注,教师往往设计某个情境,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很多学生不舍得动脑去自主分析,不愿去探究,大多数学生都在等待教师的演示,然后都跟着老师的范例引领或微视频步骤演示,依样画葫芦,探究最后就变成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化的模仿。这样的探究就偏离了其培养科学、创新、探究能力目的,变成了一种很单薄的“浅探究”。

1.3身外看热闹“浅评价”

作业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要环节,一般是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或课始环节。教师往往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典型代表作业开展多元评价,即引导学生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过程与结果合评等评价活动对本课知识做一个梳理归纳、诊断启发。在课堂中发现课,一进入评价环节学生整个状态放松,就等着看看,听听,当某个同学的作品广播进行点评时,大多数同学身处外围看热闹,七嘴八舌,看似热闹点评,好像也指出了作品亮点,但实际上这样的评价对学生自身知识的掌握有帮助吗?有思维的碰撞吗?冷静分析,很显然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是一种“浅评价”现象。

2 现象中探讨“浅学习”的改进策略

作为课堂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探讨如何改善学生“浅学习”现象,尝试让学生把浮躁的心静下来,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下面就针对以上常见的“浅学习”现象,笔者在实践中反思,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

2.1适度留白,拒绝包办

艺术作品创作有着留白一说,适当的留白能衬托出整个艺术作品的意境。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也应如此,面对大量操作实践,学生想也不想就知道根据范例演示、步骤详细的导学案或操作指南而操作,一步一步凭着瞬时回放而操作,自然而然印象不会深刻,更不用说深度学习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适度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拒绝包办,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思维。

最近观摩比赛课时,常常发现选手事先给学生准备了人手一份的导学案或操作锦囊,里面清晰地显示着本课相关任务的操作提示步骤。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我们要注意适度留白,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更不可以将导学案变相地成了操作说明书,学生在课堂上无思考,无问题将是一个大问题。

另一情况,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学生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透彻理解的知识与技能。这时若教师在课堂设计中急于功成,这是不可取的,也应适度留白。比如九年级的程序设计模块,编程思想对学生来说需要个转换时间,再加上它的知识结构有着先后递进顺序,不可急着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走人程序思维成长过程。虽然计算机教育现已开始进入到培养计算思维新阶段,但对初中学生来说仍需循序渐进,不断地培养、应用才可以提升,每节课都应留白,引导学生经过多次的思考操作最终达到最佳点,这才是学生思维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

因此,信息技术课堂有着其动态生成性及不稳定性的特点,教师应适当留白,给学生思考的时空,让课堂出现问题碰撞的火花。有思考的操作,有操作的思考,这才是有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

2.2 充足信任,激励挑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针对信息技术课堂中“浅探究”现象,教师更加要明确自主探究的重要性,给足学生信任,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反思,放弃轻松,选择挑戰。

为了学生更加用心地去探究,教师需要充分信任,给足思考操作碰壁的时间,激励学生挑战不同的思考角度。当然课堂时间紧迫,教师可以适当应用探究任务单,便于学生更清晰探究方向,便于学生及时将想法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师任务单上有针对性的激励评语,对学生探究活动充分肯定及进一步挑战方向的建议。

实践中发现,开展好探究活动,首先教师要静下心来,对学生充足信任,相信学生可以自主探究,给足时间与空间,合理引导,及时有针对性地激励挑战,长期良性循环下去学生才会真正走进探究世界。

2.3 切实评思,有诊有启

作业评价是一节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学生课堂知识、技能掌握的归纳和反馈,又是学生学习中所遇错误和困惑的诊断和启发。不管是自评、他评、互评,还是老师点评,作业评价是师生重要反思过程。在课堂中,教师一般要留出至少5分钟以上的充足作业评价时间,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既表达自己对作业的观点,又进行一个自我诊断与启发。

笔者近期也在尝试,为了评价反思切实有效,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作分支引导(如图1),注重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作品,对照典型作品的分析说出自身作品有什么不足、亮点及得到的启发,以同学接龙形式开展有评有思、有诊有启式的作业评价。在实践中发现以前瞎起哄的“浅评价”明显有改进,同学们自觉地懂得尊重欣赏,特别是他们都能透过代表作品看到自己作业的不足及亮点,从而做出一个诊断,甚至一些启发。

当然,“浅学习”现象的消除并非一蹴而就,也并非信息技术教师孤军努力就可以的,但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去改善学生的“浅学习”现象,用心探讨课堂改进策略,抓住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走出“浅学习”误区,逐步走向有深度的学习,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通联编辑:光文玲】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