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热性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
2020-10-09何媛媛刘心洁
何媛媛 刘心洁
【摘 要】目的:研讨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1至2020-1我院44例小儿热性惊厥,由于开展护理对策不同,将44例患者划分2个小组。对照组:开展急救干预:实验组:开展院前急救指导:观察不同急救干预的急救有效率、出诊时间、在院时间、急救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小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以及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影响力度。结果:实验组急救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77.27%,互比,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出诊时间、在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院前急救时间均短于比对组,互比,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互比,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0.91%,互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小儿热性惊厥开展院前急救指导可稳定小儿病情,改善机体不适反应,减低不良事件出现,对疾病预后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儿;院前急救指导;高热惊厥;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9-0077-01
6个月-3岁的婴幼儿发生小儿热性惊厥机率较高,而且小儿机体易出现痉挛状况,这不对小儿神经系统产生损伤,还可诱发脑水肿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这对其机体健康发育非常不利。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尽早对热性惊厥开展急救处理,可控制惊厥发作次数,缩短疾病发作时间。有相关研究称:针对小儿热性惊厥开展院前急救指导对小儿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作用,还可减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1]。因此,本文针对小儿热性惊厥应用院前急救指导,观察其治疗效果与治疗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1至2020-1我院44例小儿热性惊厥,由于开展护理对策不同,将44例患者划分2个小组。对照组22例:女10例,男12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67±0.45)岁;体温:38°C-40°C 13例,高于40°C 9例;实验组22例:女11例,男11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年龄(3.70±0.46)岁;体温:38°C-40°C12例,高于40°C 10例;两组小儿高热惊厥者在基线数据比对,差距小,(P>0.05)。选入标准:①确诊为小儿热性惊厥,且均是首次发生惊厥;②家属同意此次调研;剔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中途退出护理干预者;③先天性心脏病;④出血性疾病;⑤严重传染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急救干预:接到急救电话后,大致了解疾病状况后,急救人员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并快速到达现场,根据小儿发病状况实施相对应急救处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应用镇静剂,对患儿呼吸道进行清除,确保机体呼吸顺畅,并将头部偏向一次,避免误吸情况出现。将压舌板用纱布包裹住,放置在上、下臼齿间,避免出现咬伤或者缺氧而对脑细胞产生损伤。
实验组:开展院前急救指导:接到急救电话后,急救人员做好相关准备,选择最捷径的路线,尽快到达现场。在出车时期,急救人员了解小儿疾病状况,从而分析小儿意识障碍程度以及疾病严重状况,并指导家属进行简单的急救操作,从而为急救人员争取更多急救时间。首先,急救人员先安抚家长的情绪,让其不要慌乱与紧张,讲解小儿高热惊厥相关注意事宜,并调整小儿侧卧位姿势,并将衣物与领口全部解开,轻柔的对小儿肢体进行按摩,缓解肌肉紧张状态,不可摇晃小儿或者大声呼叫,并观察小儿口腔、鼻腔以及咽喉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指导家长对分泌物进行清除,以免发生误吸,从而导致小儿窒息。同时,让家长寻找适宜小儿咬住的物体,并放置在上下臼齿部位,这样可减低小儿咬伤舌头情况。若小儿牙齿紧闭,家长不可强行撬开,以免发生其他不安全事件。同时,应用温水对小儿机体进行擦拭,从而达到降温目的。及时对小儿的病史、基本病情以及服用药物等情况进行了解,有利于排除过敏情况。达到现场后,尽快进行评估工作,明确是否为惊厥发作,再给予指导建议,如果手足冰冷,先看是否是寒战,先给保温的干预。如果体温高,可以先有退热贴或者退热栓的干预。如果到达目的地患儿不抽了,建完通道不用镇静剂,用甘露醇,或者退热剂,及时去除发热的诱因,避免24小时内的再次惊厥发作。当小儿疾病处于稳定状态后,对其进行转运,选擇正确的方法搬运方法,对患者进行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不可蛮力搬运,保持快速、平稳的速度进行操作。在回院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清除,若需要对小儿进行吸氧治疗,急救人员提前做好安排,告知相关人员小儿疾病状况,做好准备工作,并告知具体到达医院时间,安排工作人员接诊。
当小儿神志、意识恢复理想后,对小儿与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诱发小儿热性惊厥的几大诱因,发病前兆以及临床表现等,让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小儿日常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对其错误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进行调节与干预,并告知其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合理性降温措施。小儿高热惊厥具有复发可能性,家长一定要加强对此疾病的重视度,做好预防措施。
1.3观察指标
记录小儿出诊时间、在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院前急救时间。针对小儿高热惊厥治疗预后效果实施综合性评价:痊愈:开展急救治疗10min内,小儿体温恢复正常,惊厥等不适症状消失,小儿精神状态良好;改善:开展急救治疗30min内,惊厥等不适症状消失,治疗40min内,小儿体温恢复正常,小儿精神状态良好;无变化:开展急救治疗60min后,小儿体温无变化,惊厥等不适症状无改善,小儿精神状态差;治疗有效率=痊愈(%)+改善(%)。记录两组小儿机体退热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并观察急救阶段,小儿机体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急救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痊愈4例(18.18%),改善13例(59.09%),无变化5例(18.18%,急救有效率77.27%;实验组:痊愈10例(45.45%),改善11例(50.00%),无变化1例(4.55%),急救有效率95.45%;实验组急救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77.27%,互比,有差异性,(P<0.05)。
2.2对照组与实验组基本治疗信息的比較
对照组:出诊时间(2.03±0.23)min,在院时间(5.20±0.32)d,急救时间(44.64±1.43)min,院前急救时间(42.87±2.54)min;实验组:出诊时间(1.00±0.14)min,在院时间(2.43±0.25)d,急救时间(20.33±0.87)min,院前急救时间(15.92.87±1.02)min;实验组出诊时间、在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院前急救时间均短于比对组,互比,有差异性,(P<0.05)。
2.3 对照组与实验组退热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
对照组:退热时间(36.87±2.43)min,惊厥消失时间(10.32±1.55)min;实验组:退热时间(27.87±1.65)min,惊厥消失时间(4.54±1.07)min;实验组退热时间以及惊厥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互比,有差异性,(P<0.05)。
2.4 对照组与实验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脑部受损2例,再次高热惊厥3例,舌头咬伤2例,误吸2例,总发生率为40.91%(9/22);实验组:脑部受损0例,再次高热惊厥1例,舌头咬伤1例,误吸0例,总发生率为9.09%(2/22);实验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0.91%,互比,有差异性,(P<0.05)。
3 讨论
小儿机体特殊,机体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而且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低下,持续性高热可诱发热性惊厥,这不仅对小儿脑部神经产生一定损伤,还可诱发全身强直性痉挛以及阵挛性抽搐[2]。高热惊厥发作时间,小儿会出现意识障碍,痉挛可导致舌头咬伤、误吸等情况,疾病危急。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临床数据可发现: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率呈递增模式,此疾病具有发作时间短,疾病发作突然等特点,而且惊厥还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机体易出现体温升高等状况,甚至还并发咳痰、咳嗽等感染病症,这对小儿机体发育非常不利[3]。有相应研究称: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疾病发作前或者疾病刚发作时期开展急救指导,可控制疾病恶化程度,缩短惊厥时间,有效保证治疗效果[4]。
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实验组急救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急救有效率77.27%,互比,有差异性,(P<0.05)。这表明尽在对高热惊厥小儿实施急救指导,可为急救人员争取更多急救时间,进而确保小儿预后效果,改善机体惊厥状况以及机体不适反应;常规急救干预出诊时间(2.03±0.23)min,在院时间(5.20±0.32)d,急救时间(44.64±1.43)min,院前急救时间(42.87±2.54)min;开展院前急救指导:出诊时间(1.00±0.14)min,在院时间(2.43±0.25)d,急救时间(20.33±0.87)min,院前急救时间(15.92.87±1.02)min;这表明实施院前急救指导更可提高急救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确保疾病干预效果,从而缩短小儿在院时间,达到节省医疗费用等目的;常规急救干预小儿高热惊厥退热时间(36.87±2.43)min,惊厥消失时间(10.32±1.55)min;开展院前急救指导:退热时间(27.87±1.65)min,惊厥消失时间(4.54±1.07)min;这同其他研究者所得结果有一定相似之处,由于对疾病尽早进行干预,从而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快速改善小儿发热与惊厥状况。实验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小儿不良事件发生率40.91%,互比,有差异性,(P<0.05)。这说明院前急救指导更加安全,尽早指导及时对疾病实施相对应干预,从而降低误吸、舌头咬伤等不良反应
出现。
院前急救指导的优势与特点就是及时指导家属对小儿热性惊厥疾病进行干预,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简单讲解基本急救方案,在最佳的时机对疾病开展正确的干预,从而减低高热惊厥对小儿机体所产生的危害性,控制舌头咬伤、高热惊厥再次发生、惊厥、脑损伤等情况出现,并及时对小儿口腔分泌物进行清除,开展正确的降温操作,确保小儿呼吸处于通畅状态,及时有效的稳控疾病,不仅可控制高热惊厥对机体所产生的伤害,对小儿机体日后发育有着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指导,加强对院前急救环节进行优化,丰富护理内容,从而提高急救效率与治疗。同时,建议定期对急救人员实施培训,学习相关急救知识,理解常见急重症疾病,提升自我护理技能,进而有效开展急救工作[4]。此外,定期对相关急救设备进行检查,定期对医药物品的有效期进行观察,保证急救物品的质量。出诊中,指导家长对小儿开展基本急救操作,尽可能让其保持舒适的状态。达到现场后,根据小儿热性惊厥状况,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其药物等治疗,在转运过程中,提前安排好相关事宜,做好交接工作,从而保证急救质量,挽救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实施岗位责任制,让每个急救人员都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的义务,将院前急救模式统一化,并实施规范衔接流程。当抢救成功后,对家长实施宣教,细化讲解关于小儿热性惊厥疾病方面的医学知识与所需注意事项,从而增强保健措施,纠正错误的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并认知到急救人员的工作重要性,进而获得家长认可,提高配合度[5]。
综上所述:针对小儿热性惊厥开展院前急救指导可稳定小儿病情,改善机体不适反应,减低不良事件出现,对疾病预后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蓝侦舰,咸思仪,韦柳梅.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9):33-34.
[2] 康学红.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9,38(17):120-122.
[3] 赵雅杰.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3):105.
[4] 朱丁贤.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80-181.
[5] 孙静静.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治疗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