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
2020-10-09徐磊朴玉臧维
徐磊 朴玉 臧维
[摘 要]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视角,结合高校创业实践,明确界定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具体内涵,提出构建一个由诸多创业因子或要素构成和互动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不同于社会或区域创业生态系统,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是由自身独特的创业生态群落和创业支撑环境所构成的。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系统结构;运行机制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委哲社重点项目“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D011011201901)
[作者简介] 徐 磊(1981—),女,安徽合肥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与创业网络研究;
朴 玉(1964—),女,吉林长春人,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创业研究;臧 维(1965—),女,北京人,硕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战略和企业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329-02 [收稿日期] 2019-12-29
创业活动不能在真空中进行,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创业活动。环境会对创业者的创业选择产生一系列正向或负向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快速发展,但尚未形成一个体系化、完整的创业生态系统。创业活动中涉及的各部分相对孤立和零散,总体上尚缺乏明确的、统一的平台以及系统、多层次的系统环境。
对于创业生态的研究目前大多停留在微观层面的创业支持要素,中观层面的创业网络和宏观层面的创业环境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学者们利用生态学理论,对创业活动的关键制约因素、外部环境要素以及各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于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教育体系[1],以及高校创业案例的研究[2]。
本文基于西方高校較成熟的创业实践,借鉴生态学理论梳理出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框架结构,系统描述高校创业活动及其内在的运行机制。
一、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目前,学者们尝试将生态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引入高校创业研究领域,即运用生态学的概念、模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结构及其所受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
早期学者们尝试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创业成长环境中各类组织以及相应的社会人群对于创业过程的影响[3-5],直到2005年Katharine Dunn描述出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轮廓。高校创业生态系统被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以创业型大学为基本发展目标,创业主体大学生与各生态因子之间通过信念流动、激励保障、辐射带动等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统一体[3]。
实际上,将创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范畴内进行研究,更应注重系统内创业因子之间的能量/信念流动和辐射带动等相互作用。它包含许多不同类型参与者的动态的、自我调节的网络。创业生态系统没有单一的推动者,在每个创业热点都有重要的联结者和有影响力者,他们可能不是创业者本身。因此,生态因子是影响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影响创业生态系统的不仅有单因子作用,还有综合的、多因子作用。因此,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运行机制的重点是厘清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态因子及其动态关系。
二、我国高校的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截至2015年10月,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达到了300多万人次。目前,我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结构雏形初现,但存在运行机制不畅、各因素发展不均衡,以及系统内的互动机制不足等问题。
为此,本文从系统生态学视角分析,将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分为高校创业生态群落和创业环境两个方面。本文构建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模型由一个开放的循环网络构成。系统内部循环网络,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的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构成了整体的循环网络。
(一)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群落
高校创业生态群落是由创业学生、校内组织机构、社会企业、社会创业组织、社区、学生社团、学校院系专业组织等种群组成。创业学生与其他种群之间进行异质的能量流动。具体如图1所示。
(二)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环境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合体。创业环境中蕴含的外部环境条件与资源因子影响着种群的性质和进化方向,能够在系统内对各主体的协同共生产生制约或催化作用。高校创业的环境是综合的、多方面的,除了非生物环境外,创业生态系统因子间也互为环境。具体分为政治法律与制度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
三、结论
高校创业活动中各参与主体的频繁互动,促使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产生和运行。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厘清了高校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机制,这对未来推进高校创业活动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严毛新.从社会创业生态系统角度看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研究,2015(5):48-55.
[2]刘振亚.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4(2):52-55.
[3]Aldrich HE.Using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 to Study Organization Founding Rat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0,14(3):7-24.
[4]Tan Sen Suan.Ecological Perspectives in Entrepreneurship:Science and Sustainblility[J].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mall Business Singpore Conference Nanyang Business School,1998.
[5]Carrol GR,Khesina OM.The Ecology of Entrepreneurship[M]].Agrawal R.,Alvarez S.A.,Sorenson.Handbook of Entrepreneurship Displinary Perspectives,New York Kluwer,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