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2020-10-09陈鑫婕罗文莲
陈鑫婕 罗文莲
[摘 要] 思政教育要走進学生、深入学生,必须因势而新,融入学生的对话平台,以促成有效的教育互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育人模式提出了挑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结合教育领域发展现状,取长补短,积极开展育人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对于学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借助网络拉近师生距离,促进育人工作的完善和开展。
[关键词] 互联网+;网络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陈鑫婕(1988—),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罗文莲(1979—),女(彝族),四川甘洛人,西南民族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311-02 [收稿日期] 2020-01-15
高校育人工作即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中心环节。习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到育人强国的高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让高校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网络育人体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网络育人体系的价值意义
(一)育人工作在新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尊崇教育的时代,高等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专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老一代人总说,这一代的孩子活在最好的年代,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科技发展迅猛。1998年之后出生的学生是信息时代的见证者,同时也是互联网崛起的参与者、体验者、反馈者。[1]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无时无刻被互联网影响着、改变着。他们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的一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把握学生需求,在教学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利用学生对于网络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推进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传统育人方式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完成育人工作的升级,为国家的明天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增强创新育人体系创新方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育人模式,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通常以说教模式展开,学生难以接受甚至存在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新兴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教师传统的育人手段和说教方式对现在的学生已无太大影响力,教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把握学生心理,对自己的育人手段和话语方式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2]网络育人方式因其特有的亲和力以及学生对于网络的强烈兴趣,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网络语言跟随时代潮流,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将人生道理以网络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更易接受。说话是一门艺术,将意愿换一种形式输出,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高校辅导员针对学生需求对说教方式和育人手段进行创新,更有利于高校育人工作的开展。
(三)选取育人工作着力点,拓宽育人覆盖面
网络对于学生的思想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因此,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是大势所趋。网络育人平台的搭建不但突破空间及地域的制约,同时也打破了时间的约束,真正实现学习自由。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只要你愿意学习,无论身在何处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始学习。网络学习实现了跨区域、跨学校、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只要你有兴趣,便能得到你想要的。课堂短短的45分钟注定教师对知识内容有所取舍,压缩知识容量。移动学习可以在课堂以外进行学习,打破时间限制,对于不懂得的问题还可以反复观看,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二、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思路及践行措施
(一)拉近学校、院系、学生联系,构建三级网络育人平台
育人工作不能仅凭一个网络平台,网络育人还需要学校、院系、学生三级育人平台的共同努力。学生作为育人工作的主要对象,应在学校、院系的引导下,选取合适的青年学生构建学生网络育人平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发挥舆论引导及隐形影响,可以更好地整合学生情况,为学校和院系的工作提供信息支持。院系作为最亲近学生的教师团体,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着更加清楚的了解,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疑难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帮助,线下可以进行及时沟通。学校层次的网络平台起统筹作用,协调平衡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发挥育人主战场最大化作用。在线为学生指点迷津,解决现实问题,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网络育人体系。
(二)开拓网络平台,推进全国网络育人系统共建
相关部门可以成立相关工作组,推广易班、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思政平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完成由试试看到离不开的转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不断完善丰富网络思政平台,让其参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习惯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参与,更好的服务学生学习生活。通过构建良好口碑和高校辅导员、教师、使用过的学生口口相传,扩大覆盖面,完成全国网络育人系统的共建。
(三)基于学生现状,丰富网络资源,推动网络文化建设
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为行为准则,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关注热点及时代发展潮流展开育人工作。鼓励学生通过摄影、绘画多种创新方式参与互动活动,丰富网络文化建设。有关部门在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时,立足于学生切身利益,鼓励学生发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共同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活动。
(四)加快推进网络育人工作队伍建设
首先,通过内培外招方式,成立专门的网络育人工作部门,设立专职岗位,保证基本的队伍配备,确保工作队伍的实效性和稳定性。其次,把握正确思想风向,严格把守思想政治关,遵循社会主旋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严格追随时代精神,保证政治、思想以及行为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后,完善教师聘任和任职制度以及后续考核制度。考察教师的技能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注重培养网络方面的教师,可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其次,进行经费和教学资源的适当倾斜,促进网络育人工作体系的顺利搭建。也可以从相关院系抽调教师予以专业支持,提高网络育人工作能力,打造出一支高校急需的专业化、职业化网络育人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林小青.民办高校网络育人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08):51.
[2]张凡,刘国营.基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育人体系构建——以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企业微信”使用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9(04):71.